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院的应急信息化管理措施
2020-10-12王华席新
王华 席新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是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来,已经造成大量患者、医务人员感染,经积极治疗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了良好控制。为进一步提高防控效果,上海市闵行中心医院采取多项应急信息化管理措施,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医院;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12月,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在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后,诊断为病毒性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病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实施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1]。该次疫情传播速度较快、感染人数较多,且危重症患者数量颇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医院是收治新冠肺炎集中场所,担负着疫情控制的重要职责,提高医院疫情管理效果,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影响。
一、疫情简介
新冠肺炎是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传染源主要为新冠肺炎感染者,无症状患者也可成为传染源,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等是当下主要传播途径[2]。基于现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新冠肺炎潜伏期在1~14天,大多为3~7天,发热、干咳、乏力等是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在发病一周左右后,可出现呼吸困难[3]。
二、信息化管理措施
疫情发生后,本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各级党委及政府有关部门号召,遵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应用多项应急信息化管理措施,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助力发热门诊,有效分隔患者
应用信息化技术,助力完善发热门诊相关各系统和硬件,在硬件方面,做好发热门诊网点、终端等基础设施部署工作,简化发热门诊流程,改造留观系统,实现“五不出门”的标准;软件方面,新增发热门诊预检登记系统,利用电子报病卡全面采集病人各种信息,监管其临床数据,实现全过程跟踪发热病人去向。
(二)门急诊红外线成像测温,减轻人工测温工作量
在門诊、急诊大厅,设立体温监测岗位,将红外线成像测温作为医院筛查发热人员的首道防线。红外线成像测温与人工手持体温测温仪不同,可直接、精准地显现进入医院人员的实时体温,若体温过高,还会自动报警、截图,便于监测人员快速找出体温过高人员,检测效率相对较高,不仅有助于减少每人人工测温的工作量,还能够缓解人员排队聚集现象,另外,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也是一种保护[4]。
(三)开通流行病学筛查,及早发现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筛查是在大量人群中快速发现、识别疑似病例的有效方式,针对新冠肺炎建立严密高效联动筛查机制,推出流行病学调查系统,在医院服务号开通在线咨询功能、新冠肺炎自筛功能,由医院医生引导病人进行智能筛查,并且完成数据统计,联合三道筛查“关卡”,及早发现疑似病例。第一道设置于门诊入口,预检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体温监测记录,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接触史,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尽快将其送至发热门诊,无流行病学接触史,直接进入第二道分诊中心;第二道设置于分诊台,由分诊台医护人员进行二次流行病学筛查,避免遗漏;第三道设置于医生处,由医生利用其问诊技巧,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将隐瞒或者忽视自身流行学接触史的人员筛查出来[5]。
(四)门诊分时段全预约,提高门诊有序性
为降低医生与病人长时间接触所带来的风险,减少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可完善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预约功能,通过各网络途径实现门诊预约,使用网上预约挂号平台,自主预约挂号,以此来提高门诊有序性。另外,门诊分时段全预约服务,可错开病人到达医院的时间,减少候诊人流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控制疫情传播[6]。具体操作过程:上网进入医院预约挂号系统预约界面,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科室、时间、专家等信息,完成后点击确认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网络预约过程中,应根据预约时间,及时取号就诊。
(五)新增病历问诊模块,筛查可疑患者
利用信息技术在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设置自主问诊环节,利用智能问诊二维码作为手机问诊入口,病人通过扫码进入问诊界面,根据问诊模块填写个人基本信息、症状情况、接触史以及用药史等问题,同时,还可通过图片上传功能,将与之相关的报告上传,更加准确描述病情,使医生能够提前全面、正确了解病人病情,及早筛查可疑患者。
(六)推出互联网线上业务,缓解门诊就诊压力
医院充分利用、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大力推广与使用互联网线上业务,提供新冠病毒互联网在线咨询,向社会免费开通24小时在线医疗咨询服务,配置专业医护人员、技术人员实时回答,并进行数据监控,缓解门诊就诊压力。同时,通过网络、微信等推送服务,定期发送疫情科普宣教,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此外,提供病案复印快递到家服务,避免病人到处乱跑,增加传染风险。
(七)统计上报,提供数据支持
医院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及医院实际数据填报要求,以互联网、移动数据、收集信令等为基础,建立新的大数据服务体系,按照要求及时完成数据上报工作,为疫情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预测疫情发展情况,最大限度发挥数据资料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制定全面防控措施,实现有效、精准疫情防控。另外,利用数据信息也可以实时追踪人员分布情况,便于采用相应人员管理措施[7]。
(八)利用视频会议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医院网络信息中心,保障硬件设备良好、网络安全畅通,让一线医护人员进行非接触式沟通、办公,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工作部署、安排以及实施,实现远程医疗、会诊等工作,帮助各科室实现高效信息互通,在减少见面聚集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隔离病房内也可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会诊系统,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利用手机监测监护仪数据,保持随时音视频交流,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方便诊治。
(九)采用人工智能,提升医疗水平
在医院部署人工智能终端,帮助医生高效、准确完成新冠肺炎筛查、确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过程,其中,AI影像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可准确确定病灶占比、量化病症轻重,从而提高准确效率,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物资运送机器人可在药房、急诊间运送药品,此外,还有AI导诊机器人、测温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清洁消毒机器人等智能移动机器人,用于医院新冠肺炎诊疗中,提升医疗水平。
三、结语
为应对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多项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等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以及互联网诊疗独特优势,以此来提升疫情防控工作质量、效率。目前,全国各地大部分医院均按照通知要求,迅速展开信息化管理疫情防控,采取多种举措,比如:开通流行病学筛查、推出互联网线上业务、门诊分时段全预约、部署智能机器人等,旨在最大程度减少传播源、控制传播途径,为疫情防控搭建稳固桥梁,早日打赢防疫狙击战。
参考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2):192-195.
[2]刘韶,何鸽飞,杜洁,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药学应急保障难点与应对[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3):243-249.
[3]温春良,路海云,李燕如,等.基层非定点救治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措施[J].全科护理,2020,18(5):546-548.
[4]向黔灵,江智霞.衣食住行防护措施在预防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5):553-554.
[5]伍建林,沈晶.高度重视和科学评价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中的作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20,42(1):1-4.
[6]张苍,郭晓迪,李洁娜,等.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全科护理,2020,18(4):427-429.
[7]李舍予,黄文治,廖雪莲,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内防控的华西紧急推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20(2):12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