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霖教授巨刺温针灸结合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经验
2020-10-12张建梅
张建梅
摘要: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张沛霖教授将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采用健侧温针灸曲池、足三里,配合患侧肘、腕、掌贴扎肌内效贴,健、患侧同治,可益气健脾、利湿消肿、温经通络,操作简单、安全、效佳。
关键词:名医经验;张沛霖;上肢水肿;乳腺癌术后;巨刺;温针;肌内效贴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8-0008-03
张沛霖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一、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70余载,年逾九旬仍不辍临床,主张将传统针灸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采用巨刺温针灸结合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满意,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多因手术导致经脉损伤、脉络瘀滞,气血阻滞,水湿停聚,溢于肌表发为此病,其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其中正气不足为本,瘀血、水湿为标。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水入于经,其血乃成”,《金匮要略·水气篇》中提到“血不利则为水”,指出津液渗透入于脉管之中化生为血,瘀血停滞,津液聚集,即发为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散精布液,水湿困脾,则脾阳不振,脾不能转输水液,水液停聚于内,日久成瘀,瘀则加重水肿的发生。肾五行属水,又有“水脏”之称,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的输布和代谢的功能。中医治疗水肿多以健脾温肾、活血化瘀、利水除湿为主。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是常见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1%[2],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现代医学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发生淋巴水肿多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血肿、放疗等造成腋下及上臂内侧淋巴管被断裂、变形所致,日久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3]。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副反应明显;应用肿胀吸脂技术、臂丛神经阻滞、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4-6],可减轻上肢水肿,其远期疗效有待提高。
2 治疗经验
张沛霖教授主张将传统针灸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在健侧运用有创的温针巨刺法,以健侧治患侧,尽量减少对患肢的刺激;在患侧水肿上肢直接贴扎无侵入性的肌内效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1 巨刺温针灸 患肢坐位或仰卧位,取健侧曲池穴、足三里穴,常规消毒,选用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 0.5寸,得气后行重插轻提补法3次,再在针柄处放置长约2 cm的艾条、点燃,每穴灸3壮,燃尽除去灰烬,即取针。6次为1个疗程,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休息1 d,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2.2 肌内效贴
2.2.1 过敏测试 使用5 cm宽的肌内效贴,贴扎前在患者前臂内侧贴一长5 cm的短条,进行24 h过敏试验测试。若贴扎区域皮肤无红、肿、痒、痛,即过敏试验(—),可进行贴扎。若贴扎区域皮肤出现红、肿、痒、痛,即过敏试验(+),不可进行贴扎。
2.2.2 方法 第1步:先使用爪形贴扎方法:以肘部腕伸肌群的起点为锚点,在肌肉与肌腱移行处分为4条,分别从手臂绕过四指蹼贴于手掌心横纹。第2步:使用I形贴扎方法:将两条I形贴布分别贴扎于腕关节,锚点为腕关节中点,向两侧施加拉力。贴扎锚点至五厘米处内不施加拉力,剩余部分贴布仅施10%以下的拉力。每次贴扎维持48 h,3次为1个疗程,在疗程期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
3 典型病案
李某,女,49岁。2019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左上肢肿痛1月余。现病史:患者1月12日因乳腺癌,于省肿瘤医院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放化疗,5月20日复查无复发、无转移。1月前患者出现左上肢肿痛,活动稍受限。现症见:左肩至手指肿胀、肌张力增高、压痛,左肩、肘、腕、指关节活动轻微受限,左侧上臂周径较右侧粗4.4cm,左侧前臂周径较右侧粗3.8cm,伴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腻,沉滑。西医诊断: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医诊断:水肿(脾虚湿盛),治则:益气健脾、利湿消肿、温经通络。治疗:(1)先针刺右侧曲池穴、足三里穴,得气后行重插轻提补法3次,再行温针灸各穴3壮。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休息1 d,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2)左侧上肢肘、腕、掌关节贴扎肌内效贴。每次贴扎维持48 h,3次为1个疗程,在疗程期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2019年7月28日复诊,查体见:左侧上臂周径较右侧粗0.6 cm,左侧前臂周径较右侧粗0.4 cm。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按:患者因乳腺癌手术行于腋窝,致经脉损伤、脉络瘀滞,气血阻滞,水湿停聚,溢于肌表,故见上肢水肿、关节活动受限。脾主运化,散精布液,若脾失健运,精微不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见神疲乏力,湿浊内生,故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腻,沉滑均为脾虚湿盛之征。脾胃乃血生化之源、湿邪生成之因,治宜益氣健脾、利湿消肿、温经通络,故采用健侧温针灸曲池穴、足三里穴,配合患侧上肢贴扎肌内效贴可促进水肿吸收,故上肢肿胀可消。
4 小结
“巨刺”首见于《灵枢·官针》:“凡刺有九……八日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二者充分体现了人体经络纵横交错,左右感通的特点,提示调节阴阳气血均衡方为治疗之本。本病患者左右经络、气血不平衡,患侧上肢多实,采用补健泻患的巨刺疗法,起到疏导及平衡作用,调整人体左右之经络气血,阴平阳秘,气血乃治[7]。《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灵枢·刺节真邪》曰:“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艾灸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加速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抑制炎性病性因子释放,减轻或减缓炎性反应,减少组织液渗出,促进炎性病灶吸收和消散[8-9]。故选用温针灸治疗,既有针刺疏通经络的作用,又兼有艾灸温通散、活血行气的作用,可借助温和的热力振奋阳气,阳气旺则气化输布津液。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二穴均为阳明经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另外,二穴同属土性,五行之中,土为中轴。人以土为母,土足则气血旺,土虚则气血弱。在健侧温针灸曲池穴、足三里穴具有补健泻患的作用,即通过补益健侧气血,对患者肢体间接起到行气、活血、利湿的功效。温针灸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速,促进淋巴回流且加强毛细血管通脱性,便于减轻水肿情况[10]。
肌内效贴又称为运动机能贴布,是1973年日本Kenso Kase博士发明使用,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技术,在康复医学界逐步兴起,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贴布刺激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皮肤,将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引起神经系统相应的反应。在水肿上肢贴扎肌内效贴,可通过胶布弹性回缩,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加速敷贴區域的淋巴组织回流,促进水肿吸收[11]。另外,贴敷方向不同的胶布,产生弹性回缩的方向也不同,可减少贴敷肌肉的疲劳和痉挛,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12]。
张沛霖教授巨刺温针灸结合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程度,操作简单、安全,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娟,阙华发.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经验撷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8):24-26。.
[2]DiSipio T,Rye S,Newman B,et al.Incidence of unilateral arm ympho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 Oncol,2013,14(6):500-515。.
[3]张晓琳,杨丹.自拟消肿汤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0):40-41.
[4]刘庆丰,周翔,韦强,等.皮下组织抽吸加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5):344-345.
[5]易仁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水肿60例观察[J].广州医药,2000,31(6):41-42.
[6]李圣利,陈守正,王善良,等.带瓣膜的静脉移植代替淋巴管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上海医学,2000,23(7):393-395.
[7]晏小霞.巨刺阴陵泉治疗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35例[J].中国针灸,2004,24(10):703-703.
[8]唐照亮,宋小鸽,章复清,等.艾灸抗炎免疫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31-35.
[9]唐照亮,宋小鸽,王宁新,等.艾灸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2):24-28.
[10]马小闵.活血利湿解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J].医学新知杂志,2018,28(z1):250-251.
[11]叶金波,王芳.肌内效贴布对妊娠期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14):99-100.
[12]张禄菊,罗伦,周蕴启,等.肌内效贴布对早期网球肘患者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0):3-5.
(收稿日期:20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