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因素理论分析乡村旅游管理措施
2020-10-12刘绣春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生活逐渐富足,旅游业也得到全面发展。因为大城市生活节奏快,越来越多人喜欢到乡村旅游,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提升。但是因为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乡村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过度开发消费加重乡村污染,乡村旅游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将从双因素理论入手探索乡村旅游的管理问题。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乡村旅游;管理措施
一、乡村旅游的双因素管理概念
当代居民衣食富足,经济条件好,都开始注重高质量生活,旅游散心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也在大力鼓励农村的经济发展,希望能够创造更多农村就业条件,让乡村劳动力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提升乡村的经济水平,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农村自然环境较好,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充分展现自然特色,还能帮助各种特色农产品拓展销路,为农户增收,有效地推动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传播,这样因地制宜的发展优势成为当前旅游业的热门。
而伴随着农村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商家发现发展商机,加大对农村改造的力度,导致乡村的自然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人为破坏,很多自然生态环境遭到过度开发,生态系统的矛盾逐渐激化。而且因为众多商家入驻,乡村旅游的产业链呈现规模化发展,商业恶性竞争也随之出现,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分化趋势,不利于乡村发展的合作共赢。
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利弊双因素理论,国家部门当前也在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制定科学的发展观,协调乡村旅游发展,让乡村旅游能够吸收现代理念,建设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特色旅游,构建新的文明乡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型发展。
二、当前乡村旅游的主要问题
当代社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群众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乡村特色旅游成为热门,绿水青山给长期处在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居民带来不一样的身心放松体验,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各种农产品、农家乐餐饮、特色游玩项目等发展成为专业的产业链,促进农村的多元化发展。但是随着乡村经济生产生活的社会化,乡村的经济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乡村旅游业的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为了增收过度开发破坏原有的乡村生态结构,绿水青山出现急速锐减的状态,无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乡村旅游资源被消耗殆尽之后,乡村经济就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环境破坏严重,会导致乡村的逆向发展,严重打击本土的经济协调发展。要让乡村旅游业保持发展活力,成为帮助乡村脱贫的绿色产业,国家必须加强乡村旅游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其进行双因素理论分析,客观对待乡村旅游的两面性,积极利用乡村的优势,完善旅游发展中的缺陷,切实解决乡村旅游存在的弊端,挖掘更多乡村特色,让绿色自然的旅游业为群众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感和幸福感。
三、双因素理论下乡村旅游的管理措施
(一)开展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
乡村旅游的实质就是自然生态旅游,与城市的连锁化游乐项目相比,乡村旅游更加多元化,是回归自然、感受高质量生态环境的身心休闲动方式。当前乡村旅游逐渐面向产业化,各种亲子农家乐体验项目,如种植果蔬、近距离饲养小动物,还有成年人的锻炼项目,如登山徒步、丛林探险、钓鱼打猎等,都是乡村旅游最火热的项目。立足于区域特色基础,不管是参与观光旅游还是休闲度假,或者探索自然、考察环境,都能够得到良好体验,让乡村旅游能够发挥独特的魅力优势,传递人文风俗价值。这样因地制宜的乡村旅游能够给城市居民全面展现不一样的乡野农村的特色风光,吸引更多人流量和投资者,拓展特色农牧产品的销路,让我国淳朴的农业文化景观和绿色农业生态环境被更多消费者所认识,各种农业生产活动和传统的民俗也能被人熟知,得到传承发扬。
我国的民族分布广泛,各民族之间都有着自身的人文文化特色,具有浓厚历史意义的古老的村庄,能够代表中国古代超高建筑工艺的精致古建筑群,还有一些独特的古村落等。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地推广当地文化特色,对区域文化进行保护性和公益性的挖掘、包装,打造成特色文化产业链,还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让相关部门有足够的资金修复古建筑,保护民俗特色,作为乡村旅游的地标。同时还能发展地方特色的住宿和餐饮业,展现异样的建筑风格,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特色美食,打造全面的人文乡村旅游景点,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二)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当代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是保证国民生活富足的基础,但是自然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国家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时候,必须注意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娱乐需求,更是将乡村环境作为载体,真正实现因地制宜的农业资源发展策略。所以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生态特色被过度消耗,要保证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追求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三)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规范措施
近年來乡村旅游的火爆让其逐渐形成产业化,产业化模式虽然更加有利于乡村整体的发展,但是产业化的旅游项目千篇一律,没有任何创新,导致很多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逐年下降。在如今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下,相关部门必须立足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科学规划好乡村旅游的分类,比如餐饮特色项目与娱乐特色项目分开,划分不同的营业区域,这样餐饮制造的生活垃圾可以得到统一收集堆放,避免消费者在娱乐区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污染环境,同时还能保证不同经营项目之间能够和谐共生,促进产业链的良性竞争发展。
另外还要注重乡村旅游的服务管理,因为农村居民的传统意识较强,地盘主义强烈,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在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服务态度问题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所以乡村旅游管理必须规范经营者的服务意识,带给消费者更好的游玩体验,真正回归自然,感受淳朴民风,为本土特色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地方政策也要出台相关政策,以优质自然资源和品质服务吸引更多投资商,拓展融资渠道,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全面开发。
(四)加强乡村居民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比较薄弱,随意堆放生活垃圾,造成土壤和水资源污染。一些农作物收割之后,农村都会燃烧秸秆稻草堆肥,大量的灰尘、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降低大气质量,而且很容易引发火灾等重大灾害,危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乡村旅游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的趋势下,要对乡村旅游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加强乡村居民的环保发展意识,让村民都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垃圾有序堆放,通过一些微生物发酵技术,实行绿色堆肥,减少大气污染,保证旅游区域的环境卫生清洁干净,打造美观的乡村环境,展现乡村的特色风采,打造原生态、个性化的旅游项目,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
四、结语
乡村旅游可以全面开发农村旅游资源,调整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同时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农民增产增收,提升农村经济基础。但是产业化的乡村旅游业存在一定的弊端,国家必须要正确认识乡村旅游的两面性,吸引更多投资,提高环保意识和服务质量,从双因素理论进行分析探究,找到更符合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甜.智慧旅游理念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问题探讨[J].当代旅游,2019(12):92-94.
[2]杨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旅游管理本土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广西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1):326-328.
作者简介:刘绣春(1981—),女,湖南临湘人,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