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机务维修差错的分析及预防策略探讨
2020-10-12任喜梅孙永庆
任喜梅 孙永庆
摘要:本次研究对航空机务维修差错成因进行刍议,对航空机务维修差错预防对策加以探讨,旨在及时明确航空机务维修差错的原因后,及时采取适合的预防对策处理,确保飞机飞行安全、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关键词:航空机务 维修差错 预防策略
飞机,作为出行速度最快的交通方式,飞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以此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针对于此,需要在明确航空机务维修差错后,采取多种预防策略减少航空机务维修差错率,比如:编制相应的管理机制、提高机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设计航空机务维修复查机制等。
一、航空机务维修差错成因刍议
(一)管理机制成因
航空机务维修机务人员维修工作初期,没有构建完善的维修管理机制,为摸索中的阶段更加重视飞机故障排查,不能按照相关规章机制/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故此发生维修差错所致飞机事故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机务人员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高,这时则容易引发维修差错事件。当前,参照航空维修管理细则、航空机务安全工作规定,能够使得航空维修工作更加规范,然而实际维修工作时涉及多领域内容,相关机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
(二)航空机务人员素质成因
航空维修机务人员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航空维修工作质量,然而联系实际情况来看,相关技术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所以致使开展工作的过程,无法秉持严谨的态度、遵循相关规定开展维修工作。与此同时,故障飞机停放时间比较长不能及时维修、飞机起飞前准备工作不到位、机务人员缺乏沟通和合作等问题比较凸显,上述问题均和机务人员素质存在紧密的关联性。经调查了解,绝大部分飞机维修差错均和机务人员工作失职有关,主要表现在自我工作标准低、不能认真落实相关工作、无法正确看待财产安全、生命安全问题等多个方面。
(三)航空机务维修工作成因
航空機务维修工作比较复杂,维修差错原因和人为因素、设备老化因素、技术创新因素、环境因素等,均存在紧密的联系,因而导致当前航空机务维修差错事件不断增加。除此之外,航空机务维修差错原因多且复杂,发生问题后相关机务人员、工种间易发生推卸责任的现象,如此一来不利于从根本上明确问题、弥补问题。
(四)航空机务维修设计成因
因我国航空行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较多设备设计上有一定不足,这时则会加大维修工作难度。航空机务维修差错原因较多,比如: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不同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航空机务维修差错率。由于航空机务维修工作未得到重视,故此会降低机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发现问题时无法立即处理。
二、航空机务维修差错预防对策探讨
(一)编制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为避免发生航空机务维修差错情况,需要编制相应的管理机制,以便为该项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此之后,认真执行管理机制、明确机务人员的职责,按照相关维修规定工作,保持劳逸结合。除此之外,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合理使用维修管理技术,以便有效处理复杂的维修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合理安排机务人员工作任务,从而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加强现场指导、学习同样非常关键,应秉持严格监测、合理安排的原则处理,并且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参照各项规章机制管理。
(二)提高航空机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航空机务人为维修差错需要机务人员参与,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需要加强对安全文化的学习、了解,加大安全知识方面的宣传,使机务人员明确飞机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此不断提高机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进行安全警示转变机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应该提高对航空机务维修差错的警惕性,降低航空机务维修差错情况的发生率,定期和机务人员沟通交流,主要目的:实施心理疏导、减轻机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使其将所有精力集中在航空机务维修工作,认真执行各项工作。
(三)选择适合的方法维修
为严格控制航空机务维修差错率,可通过不同的方法处理,同时作以相应的文字说明、符号标注,借助专业工具的作用处理航空机务维修方面的工作,以此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
(四)科学设计航空机务维修复查机制
通过研究发现,较多机务人员会通过猜测维修,因而比较容易发生习惯性差错问题,需结合各个机型特点合理分配机务人员,保证维修工作的整体效率。与此同时,应该考虑到维修机型特征,对常见故障深入分析,从而联系具体情况编制相应的整改方案,逐渐形成科学、可行的维修机制。
(五)合理使用检测设备
运用滑油光谱分析方法、无损探伤方法,以及原位检测方法等,对飞机、发动机相关参数变化加以监控,同时进行精确维修,目的为实现定性分析、定量预测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检测设备的最大作用,提高故障检出率,促使飞机维修质量、运行安全得到保障。
(六)施行维修包装模式改革
维修差错的主体为机务人员,为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要求机务人员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保证行为的规范性、准确性。针对于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需及时整理、总结维修相关差错信息,深入分析机务人员行为特征,正确梳理不同场合、各个工作环节,以及机务人员,和维修差错间的关系,然后选择适合的方法处理[5]。与此同时,需对发生率较高维修差错的研究,以相关研究成果定期组织机务人员参与到专题知识讲座活动中。
(七)创设良好维修工作环境
加强机务管理人员组织指挥方面的水平,可很好的维持工作现场的秩序,同时需创设良好的安全操作环境,要求相关单位合理安排机务人员的工作任务、工作及休息的时间,防止机务人员在高强度工作下长期疲劳作业。此外,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和机务人员加强沟通,旨在给予机务人员心理方面的支持,促使其保持最佳的状态工作。
(八)组织防差错安全教育工作
进行防差错安全教育活动的目的:提高机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帮助机务人员正确看待自身工作对于飞行安全的影响,秉持严谨的态度落实各项工作。同时应实行法规教育,逐渐提高机务人员法规方面的意识,促使机务人员知法守法。此外,需组织机务人员参与到维修差错知识方面培训学习,以便促使机务人员了解到维修差错发生为可控制的,应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该项问题,在发生维修差错时采取对应的措施处理。
三、结语
飞机的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航空机务维修差错和多方面因素存在联系,比如:管理机制、机务人员素质、航空机务维修工作、航空机务维修设计等因素,这就需要联系具体成因出发分析,编制相应的预防对策、处理对策,进而维护各方利益、确保出行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翟越,陈昊,俞辉三.航空机务维修差错与预防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9,000(017):58.
[2]丁晓贤.航空机务维修差错与预防建议探究[J].科技风,2018,366(34):141.
[3]刘畅,程潇旭,郭岳.直升机维修差错的控制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南方农机,2019,050(006):138-138.
[4]支兴伟,陶士平,谢新华,等.基于风险管理的航空维修安全管理机制研究[J].南方农机,2018,049(024):164.
[5]刘玉清.民航机务维修系统安全风险监测[J].中国新通信,2019,21(008):145.
[6]严文洁,王宁,郝田义.基于AOS的机务维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