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电工学多媒体网络系统开发的研究
2020-10-12依庆
依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中职学校电工学多媒体网络学习系统的开发过程、系统的组成以及子个模块的功能,最后阐逝了此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款学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工学 网络 多媒体技术
作者在多年的中职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经过信息素质教育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再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探素和实践,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融于本课程教学环节中,研制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课件“中职学校电工学网络学习系统”,受到了全校师生及专家的好评。
一、系统的开发背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成为当代中职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迎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应尽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脉多媒体手段,将单向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双向互动式教学。考虑电工学课程的内容多,学时少,实践性强等特点,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研发了一套网络多媒体课件,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以及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线性组织,因此辅助教学系统既助学又助教。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寞正地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之能力作为新时代中职学生能力培养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教会学生熟练自主地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索研究型的学习。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创建了现代化、开放式、研究性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
二、系统的开发原则
我们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整合在一个网络课件里,使得中职学校电工学课程内容变得栩栩如生。通过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交互性、动态地表达内容主题,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通过电工实物照片辅以虚拟现实技术,更能全方位地展示我们视线之外的物质形态,或者真实的显示产品内部结构或功能原理。
内容的选择以加强重点、化简难点、强化实践为主,而不是重复文字教材的内容,采用三维动画展示、人机交互、热区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创造学生自学和参与模拟实验的环境,学习者可以选择任意模块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网上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突出教与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中职学校电工学网络学习系统”成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良师益友。
三、系统的制作技术
本着页面简单明了,操作方便快捷的出发点,采用网页制作软件 Dreamweaver MX完成了该系统的总体构思、页面设计。采用Fash6.0完成了系统中交互动画的制作。采用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以及 Paintshop, 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完成了各种实物图片及视频动画的制作。采用 Powerpoint制作了动画中间的详细变化细节,并穿插于网络系统中。本系统学习路径可选,动画中的交互参数可调,交互标志明显。将图、文、声、像等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电工学课程的辅助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系统的功能
本系统包括教学文件、教学内容(电子教案)、复习要点、综合习题及解答、电工实验、电工图片、电工常识、教师答疑以及网上论坛等模块。
本系统的各个模块具有如下所述的功能:
(一)系统首页:作为本系统的主页面,它的功能是控制系统的总结点,是各分支返回超级链接的终点,是外地网站调用系统模块的始点。制作了精美的动画背景和滚动字幕以达到美观的效果。在页面左边设置了简单明了的各部分模块的链接。
(二)课程相关的背景资料:教材简介、参考文献、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
(三)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等各章节的电子教案,其中含有大量的电路图、计算公式、电工图片、实物照片以及相应的动画、视频演示等。根据多年的电工学教学经验,我们针对备章节的内容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各具待色的研究性教案,其中有些配有动画、按钮等,有些正在准备配以授课录像。對重要的知识点用颜色加以区分,让同学加深记忆、印象深刻。学生上课时可以专心听讲,课后可以随时上网访问此系统,浏览各章节的知识要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射帮助。
(四)习题及解答:包括各章作业题的详细解答、单元综合练习题及解答、并加入一些思考题。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关心的内容。此模块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模块。
(五)复习要点: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等各章的小结,主要公式、重点、难点、解题指导等,对学生的期末复习很有帮助。
(六)电工实验:包括上、下两个学期要做的电工学实验题目、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仪器、注意事项、实验地点、实验演示课件等。实验课前可以网上浏览各个实验内容。此部分对学生预习实验很有帮助,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实验技能。通过课前观看实验仪器仪表照片、各种实验仿真的全过程,增强了感性认识,再上实验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电工图片:收集了大量的电工电子元器件及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实物照片,如各种电源、电、电容、半导体器件、控制电器、变压器、电机、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功率衰等。这些图片真实形象、生动直观,让学生充分感知实实在在的电工学。这部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最实在的东西,此模块助学也助教,课堂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演示,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而在当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却轻而易举。
(八)网上论坛:学生有问题、意见或建议可网上留言,使学生很好的和老师沟通。另外,在教师答疑模块,学生还可以通过发Emai的方式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答疑等。
(九)电工常识:课时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电工相关的知识都讲到,而有些知识又是非常重要的,如色环电阻的识别、安全用电、示波器及其使用方法、万用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焊接技术及现代电工技术的前沿课题等等,这些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只能通过网络这一强大资源,因此该系统增加了这个模块,给学生提供浏览查阅的机会。此模块对扩充学生知识面、了解电工科技前沿动态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部分需要及时更新,不过极其方便,无需发布任何介质,只需将网络服务器上的此系统进行升级更新可。
总之,本系统灵活方便地把电工学课程的各种相关信息集成在一起,只需按动鼠标就能漫游浏览,感受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给电工学辅助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快捷,该系统已成为全校师生共享的电工学世界窗口。
五、系统的主要特点
(一)开放性、交互性
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随时随地学习,交互性好,以图文并茂、视听绪合的特点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以供师生共享。
(二)生动、形象、直观
过去由于受表现手段的限制,学生很难得到感性认识,此系统将实际的电子元器件、电工仪器仪表及实验设备的实物形象地制成视频材料,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感性认识迅速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先进性
紧跟该课程发展的学术前沿,在网上随时更新系统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四)信息量大、具有多项功能
为便于学生选择各子模块的内容,设计了双路径进入,学生既可从章目录下选择进入,也可从各知识点上任意跳转。除了可以上课时给授课老师对所讲内容作同步的、形象生动的开辟讲解以外,也可用来进行课后网上辅导答疑、给学生补充电工方面课外知识、学生预习实验等辅助教学,学生也可以利用该系统自学,进行网上测验等。还可以用来网络远程教学。“中职学校电工学网络学习系统”在网络互动教育方面展现出它的独特风采。
(五)虚拟实验室
制作了模拟实验,突出了本课程的工程性特点;将各个实验室的仪器照片以及实验内容的演示课件挂在此系统的一个模块上,师生共享。有了网络和信息技术,实验课的内容也有了开放的一面,以方便学生实验课前做好充分预习,上实验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由于“中职学校电工学网络学习系统”具有鲜明的特色,涵盖了电工学课程的全部教学倍息资源,通过大量的文本資料、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为学习者展现电工学的知识要点,既助学又助教,成功实现了利用网络辅助电工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辅导三个关键环节。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人机融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开设电工学课程的“网上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多媒体网络课件进行课堂内外辅助教学,以其强烈的趣味性、科学性、丰富的色彩、形态各异的元器件实物照片,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获取知识的功能,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理解得快、印象深刻,记得牢,提高了电工学教学效果,而且由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文字、声音、图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绪合的生动直观、丰富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电工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突出了教与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教学双方都致体会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电工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将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优秀的教学经验及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尤其是缓解了目前电工学课程改革要求实验课时增加而理论课时减少的矛盾。中职学校电工学多媒体网络学习系统在电工学课程的辅助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翻转课堂在“电工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马慧.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2).
[2]论微课在电工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张优贤,邢倩.科技经济导刊.2017(03).
[3]计算机仿真软件在电工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辅助应用[J].张建红.科技资讯.2014(22).
[4]“互联网+”在“电工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吴德广.无线互联科技.2017(15).
[5]“电工学”课程多层次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刘波,吴显金,胡燕瑜.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03).
[6]电工学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宋其江,吴鹏,尹力.高教论坛.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