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心理护理应用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及对不良反应的改善

2020-10-12河南省开封市中心血站475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献血者意向心理障碍

张 帆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血站 475000

定期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其免疫力和抗病力,目前,无偿献血的人数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加[1]。然而多数无偿献血者是初次献血,可能会对相关献血知识缺乏而存在相关的心理反应,对初次献血者加强心理护理对降低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意义重大[2]。强化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在多个科室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文旨在探究强化心理护理应用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及对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1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纳入标准:汉斯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试评分,对≥14分(心理障碍);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3];感觉及语言表达能力均正常。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有献血禁忌证者。对照组男40例,女51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0.02±8.02)岁;职业类型:学生30例,公务员15例,军人21例,其他25例。观察组男46例,女45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0.09±8.10)岁;职业类型:学生31例,公务员14例,军人22例,其他24例。两组献血者一般资料之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观察已取得我院医学伦理会的审批。

1.2 方法 采血工作由工作5年以上的4名工作人员完成。需要保持献血环境的干净及安静,对献血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若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献血护理,需要献血者首先填写无偿献血登记表,然后进行献血前体检初筛,口头解释相关注意事项及精神鼓励。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强心理护理。在进行献血前,对初次献血者进行献血的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体的血液占全身体质量的6%~8%,若每次献血200~400ml,占成人全身血容量的5%~10%,不会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损伤,还可以刺激人体骨髓的造血功能;可以通过心理方法减缓惧怕疼痛者的恐惧心理,如:通过暗示心理方法、打比喻;向缺乏安全感的献血者,详细介绍采血设施、采血器材等操作,如果有必要,可以邀请他们观看其他有经验献血者的整个献血过程,邀请有经验献血者分享自己的献血感受及经验;在进行采血过程中,认真熟练操作确保一次静脉穿刺成功,采血时间缩短,为了使献血者全过程处于放松的状态,采血护士协助并指导献血者做深呼吸的动作,想象美好事物等方法,同时,使初次献血者缓解心理压力,精神放松,顺利完成献血,可以根据采血现场需要播放轻音乐、幽默小品等;在采血结束后,嘱献血者在原位安静休息几分钟后,缓慢起立,禁忌急于变换体位或立马起立,对献血者介绍献血后的相关注意事项、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献血者了解到通过休息和对症处理一些不适症状会很快消失,以消除其思想顾虑,同时还要认真填写献血反应记录表,做好献血者的回访反馈工作。

1.3 观察指标 (1)献血结束后对两组献血者通过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对舒适度进行评价。Koleaba的CCQ,共28个条目,分为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4个维度。采用Likert Scale 1~4级评分法,1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反向问题,1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非常不同意。最低分数是28分,最高是112分,分数越高说明越舒适。总分>56分为低度舒适,56~84分为中度舒适,>84分为高度舒适。(2)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如:出冷汗、心慌、眩晕及胸闷等。(3)比较两组献血者有再次献血意向情况、完成献血情况和平均献血量。(4)使用本血站自制满意量表对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的GCQ评分比较 观察组献血者的各维度GCQ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的GCQ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78%(χ2=5.611,P=0.018<0.05),两组献血者均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献血者有再次献血意向情况、完成献血情况和平均献血量比较 观察组的献血者有再次献血意向的比例、完成献血比例和平均献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献血者有再次献血意向情况、完成献血情况和平均献血量比较[n(%)]

2.4 两组献血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26±3.15)分,对照组为(84.67±4.41)分,两组献血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41,P<0.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无偿献血政策的不断完善,在无偿献血事业及无偿献血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安全血液来源问题的压力和困难也随之越来越大。因此,为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提倡初次献血者或者多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义重大。

大多数的初次献血者,因其对相关献血健康知识的缺乏,会产生恐惧及焦虑等心理,阻碍献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屠小明等[4]研究表明,献血者采血感受与其重复献血呈现负性相关的关系。本文中,血站的护理人员针对每个献血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对献血者详细讲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细节问题进行讲解;献血结束后,对献血者的行为及精神给予表扬和鼓励,使献血者感受到荣誉感;通过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献血者的各维度GC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7.69%小于对照组的19.78%,表明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在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及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研究报道[5],对献血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音乐支持,可以降低献血过程中献血者焦虑、疼痛和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提高单次采血量。孟晓军等[6]报道,影响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献血感受及服务质量、对献血的宣传程度等。本文中,笔者对所有进入献血车的人员,不管其是否进行献血,只要其进行献血知识的咨询都保持积极的态度,采用各种积极的形式进行宣传献血的相关知识及采血过程,对献血的相关政策、献血法内容等进行详细的宣传。观察组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有再次献血意向的比例、完成献血比例和平均献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能够促进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强化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的舒适度及再次献血的意向,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献血者意向心理障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