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与生育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2020-10-12周红娟庞书勤许永智陈锦秀
周红娟 庞书勤 葛 莉 许永智 陈锦秀
1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省福州市 362300; 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
不孕症指育龄夫妇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一年而未孕[1]。我国的育龄夫妇中8.5%~20%患有不孕症,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容易产生痛苦、悲伤、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导致部分患者终止治疗。可有一部分患者却在负性情绪体验中找到平衡点,积极应对并适应良好,有学者[2]认为这是心理韧性在发挥作用。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状态。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生殖中心接受治疗的110名不孕症患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不孕症诊断;(2)愿意协助本调查,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及理解能力。剔除标准:(1)问卷答案连续选择相同选项及所有选项相同者;(2)由于各种原因中途终止作答者。
1.2 研究方法 (1)不孕症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等。(2)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ion) :中文版量表包括坚韧、乐观、自强三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方法,每项从“从不”到“几乎总是”分别记0~4分,总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心理韧性越好。预调查显示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内容信效度为0.94。(3)生育生活质量量表(Fertility Quality of Life):是经国际验证的不孕症患者生活质量特定调查问卷,中文版本可在http://www.fertiqol.org/[3]上获得,经验证信效度为0.72~0.92。共两个模块34个条目,其中7个条目反向计分,将各条目分数相加并100分制标准化计算得标准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3 资料收集方法 征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同意后,严格遵守纳入标准选取对象。调查者采取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说明量表填写方法,要求调查对象单独完成并以匿名方式填写,所得数据保密。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10份,应答率100%,剔除有缺失、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0例,有效回收率90.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心理韧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中,女性75名,平均年龄(33.57±6.03)岁。男性25名,平均年龄(33.52±5.30)岁。详见表1。
2.2 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得分情况 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范围为8~100分,平均得分(59.82±20.78)分。不孕症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低于国内一般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4,P<0.05)。详见表2。
2.3 不孕症患者生育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不孕症患者生育生活质量得分范围为28.68~93.38分,平均得分(65.72±11.87)分。其中,可选的治疗模块得分最低,核心模块内身心关系及婚姻关系得分较低。详见表3。
2.4 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及各个维度与其生活质量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4。
3 讨论
表1 不孕症患者一般资料[n(%)]
表2 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分)
表3 不孕症患者生育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分)
表4 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相关性
3.1 不孕症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调查结果示,>30岁的不孕症患者占71%,证明大多数不孕症患者已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伴随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功能开始退化,雌、孕激素和抑制激素随着卵子数量以及质量的下降而随之减少。目前,年龄已被公认是不孕症发生的最大生理性危险因素[4]。从居住地来看,农村不孕症患者较多,可能是长期居住在农村的人思想固化,认为传宗接代是女性的首要任务,而生理上的缺陷让不孕症患者病耻感加剧,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积极就医。本次调查对象中,除少数人处于无业状态,多数不孕症患者都有工作,但从男女的就业率看,男性就业率更高,这与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在家庭收入方面,以4 000~7 000元最多,整体经济水平处于中等,由于不孕症的治疗方式——辅助生殖技术的费用较高,所以要求家庭要有一定的经济水平。
3.2 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现状分析 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水平低于国内一般水平。提示在面对疾病时,不孕症患者无法找到适合的心理平衡点来减少由不孕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生育观让不孕症患者在生活中容易被周围人歧视、误会,从而社会地位下降并产生不良情绪。另一方面是不孕症患者身心长期承受治疗导致的痛苦,却无法确定治疗是否有效,由此出现消极情绪。有研究表明,心理韧性可以有效地调节生育压力和降低心理应激水平[5]。因此,了解不孕症的心理韧性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3 不孕症患者生育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本次被调查的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受损,这与陈洁[6]研究结果相似。不孕症本身及治疗过程都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其生活质量低于正常育龄女性。在各维度中,可选的治疗模块分数最低,说明不孕症的治疗过程对生活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不孕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频繁地辅助检查、药物使用、手术治疗等都会造成患者的精神压力,部分患者后期会出现明显的经济负担,这都于无形中影响着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反观其他维度,得分最高的是社会关系,其次是情感反应,这与周飞京[7]研究结果相反。提示在面对疾病时,不孕症患者能够得到另一半的理解和帮助,并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夫妻双方对不孕症的认知达成了一致,视为共同面对的挑战,一起寻求解决方法,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
3.4 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和生育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各个维度与其生育生活质量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均呈正相关,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较好的不孕症患者,其生活质量也会处于较高水平。考虑由于心理韧性水平高的患者更愿意与他人沟通,经相互交流及心理调适,减轻消极情绪,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需要明确,心理韧性是每个人都客观存在的心理特质,能通过各种方式去挖掘并提高。因此,医护人员在为不孕症患者进行知识宣教时,应明确其了解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治愈不孕症的重要条件之一,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协助提高心理韧性水平,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以期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水平的目的。
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孕症患者的心理韧性与生育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提示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关注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从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