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城乡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
2020-10-12刘震宇姚淑芳代宇洁钱坤宋江峰
刘震宇 姚淑芳 代宇洁 钱坤 宋江峰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脑卒中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变,脑部血管骤然破裂或堵塞,造成脑部缺血性或出血性损伤,临床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统计发现,脑卒中已成为导致中老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卒中具有典型“三高”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患者常自觉单侧肢体发生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盲、失语、感觉障碍、步态不稳等〔1〕。脑卒中一旦发生,对机体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因此积极防治脑卒中对降低临床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脑卒中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若及时找出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降低中老年脑卒中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调查三门峡市40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脑卒中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筛查人群 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选取三门峡市年龄≥40岁的城乡常住居民:三门峡市豫西机床厂家属区200名,卢氏县瓦窑沟乡龙泉村200名,三门峡市德馨苑小区200名,灵宝市阳平镇300名,共900名受试者。男524名,女376名,年龄42~78岁,平均(61.52±3.45)岁。
1.2调查方法 面对面进行现况调查,填写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社区人群筛查表。主要登记内容有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电话、家庭住址、既往史、用药情况、盐阈检测、填写知信度调查、身高、体重、抽血化验血常规、血脂四项、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心电图、高危人群检查颈部血管彩超;若患有基础疾病则给予现场指导及用药治疗;根据血液、彩超结果推荐相关科室检查治疗;进行定期随访。
1.3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由调查组成员共同商榷制定,专人在回收时负责核实调查表内容,对于缺漏的部分尽可能补记,资料核对无误后,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准确录入受试者信息。
1.4盐阈值测定 将1.0% NaCl视为最高浓度,最低浓度:0.0%蒸馏水。将1.0% NaCl分别配制成0.01%~0.90%共20种不同浓度的液体,保存备用。分别将不同浓度NaCl溶液滴至受试者舌前1/3味蕾处,各浓度2滴,每次间隔30 s,浓度由低至高依次进行,受试者能够自觉咸味的最低浓度即盐阈值,用“%”表示。行另一种浓度测试前,滴管清洗3次以上,避免对下一种检测造成影响。测定时间:早餐前,若受试者已经进食,嘱其漱口,禁食2 h后再测。测试地点:室内,为减少温度差异对味觉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室温调节为18~22℃。根据盐阈值平均值第25、75百分位数划分,低盐阈(<0.2%)、中盐阈(0.2%~0.4%);高盐阈(>0.4%)。将低盐阈与中盐阈归为低中度盐阈。
1.5知信度调查〔3〕脑卒中防治知识包括4个方面:基础认知、诱发因素、危险因素识别及急救处置;防治信念包括5个方面:脑卒中危害性、预防重要性及途径、预防积极性及脑卒中的治疗及预后;防治行为包括5个方面:饮食、运动、相关疾病预防监测及治疗行为、情绪控制及调节行为、接受健康教育。满分为100分,分值≥75分为知信度较好,<75分为知信度较低。
1.6相关定义及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相关标准:①伴高血压病史〔5〕(≥140/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②伴心房颤动、瓣膜性心脏病;③吸烟(平均吸烟量≥1支/d,时间≥1年);④血脂异常;⑤伴糖尿病〔6〕;⑥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较少(体育运动:运动≥3次/w、时间≥30 min/次且持续≥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⑦体重指数≥26 kg/m2;⑧伴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根据上述情况,将上述受试者按照危险程度评估标准:高危人群(满足n≥3项,伴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病史)、中危人群(n<3项,但伴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慢性病者)、低危人群(n<3项,且无慢性病者)。分组情况经整理病历资料发现,罹患脑卒中者63例(7.00%)纳入发生组;未发生脑卒中者837例(93.00%),其中低危人群521例(62.25%),纳入低危组;中危人群204例(24.37%)纳入中危组;高危人群112例(13.38%)纳入高危组。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各组高血压、糖尿病、盐阈值、糖尿病、知信度、血脂异常、家族史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脑卒中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n)
将有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并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居民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家族史、盐阈值(较高)、知信度(低下)、血脂异常均可能是居民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脑卒中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伴随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脑卒中普遍流行于欠发达地区,因此对不同地区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并找出诱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降低该地区脑卒中发病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诱发急性脑卒中可能与脑血管自动调节、机体应激性反应有关。一般情况下,脑部的自主调节能力与脑血流灌注压力呈正相关,当脑部血管阻力升高时,大脑自助调节能力下降。大脑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较高,脑血管发病初期,大脑自我调节机制尚未被破坏,机体应激性代偿反应导致脑血流增加,脑部供血得到有效保障,主要是由于大脑释放儿茶酚胺,持续的颅内高压造成大脑调节机制下限上移;机体血压较高,导致血流动力学应切力较高,长此以往血管内皮结构损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一步加重血管狭窄;高血压可直接诱发心房颤动、糖尿病、冠心病等诸多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7,8〕。盐阈值是临床用来定性检测受试者摄盐程度的指标,盐的摄入量与脑卒中风险密切相关,此外其对血压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脑卒中患者,尤其是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求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量,一般控制在3~5 g,防止钠盐摄入过高,蓄积在体内,诱发脑卒中。一方面高钠盐饮食容易造成水钠潴留,导致血管平滑肌肿胀,血管腔狭窄、阻力随之升高,另一方面高盐饮食造成的水钠潴留,导致机体血容量增加〔9,10〕。合并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常合并诸多微血管,微血管病变导致大脑自我调节功能受损,脑部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诱发脑卒中;此外,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者,且该种病理性改变是不可逆性,其生成的糖基化产物,对动脉壁造成巨大毒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容易导致主干动脉发生堵塞,无法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加重细胞损伤,即加重脑水肿、氧自由基损伤,最终诱发脑卒中〔11,12〕。行为转变的基础即是知识,公众往往对脑卒中缺乏认知,特别是对早期症状的识别与治疗存在紧迫感,导致常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低下,对脑卒中早期预防、监测、慢性病的合理监控、健康行为依从性差等认知偏差较大,居民对脑卒中关注度较低,导致其发病率较高〔13,14〕。血脂异常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其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害,高脂血症患者血压黏稠度较高,形成血栓的风险极度增加,血栓一旦形成,急性脑卒中风险随之升高;此外,脂质异常造成血管内壁脂质沉淀,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等一系列病理性改变,诱发全身血管发生慢性病理性改变,形成颈动脉斑块与狭窄,最终诱发多种类型的脑卒中〔15,16〕。诸多学者认为,脑卒中属于多因素遗传,遗传倾向受诸多因素影响,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典型者,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该类受试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异常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家族检出率对个体的影响可能表现在:一方面,家族史导致下代个体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易感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家族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会在无形之中对亲属后代形成影响〔17,18〕。
综上,居民伴高血压、糖尿病,盐阈值较高、知信度较低、血脂异常及家族史检出率均可能是造成居民发生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可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筛查及防治,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居民脑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