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的策略思考

2020-10-12

科学咨询 2020年42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做题错题

王 强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昆山 215300)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抽象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数学老师,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培养,就应该有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全面和更深层次去认识和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有效引导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呢?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如下论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引导,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形成、学习兴趣及自律性的养成,非常有益。下面,结合自身对数学教学的认识,提出几点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引导的策略。

一、注重氛围营造,引导学生自觉融入课堂活动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知识点多是数字、算式、各种公式等,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不高,乐于真正跟着老师的思维去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比较少。所以,要想在课堂上做到有效引导,氛围营造很重要,具体可以这样做:

1.革新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按照以往“一言堂”的教师方式进行授课了,应该充分关注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和变化,将学生真正视为课堂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以让学生真正敢于勇于参与课堂的讨论。当学生能在课堂上相对宽松地去表达自我时,在老师的各种问题引导时,学生才会乐于去畅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依托互动平台,促进学生融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互动利于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在班级中,学生的互动方式有很多,如开展分组讨论活动,小组竞赛活动,课堂讲台展示活动等。例如,在学习“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出这样一个题目“如图1,少年宫画廊上沿贴了79 块瓷砖,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瓷砖分别有多少块?

图1 瓷砖贴的排列状况

题目给出后,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老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四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问题寻找出来。充分利用这种分组比赛,不仅让课堂氛围变活跃,还能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二、借助课堂题目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

课堂习题是巩固和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好与坏的重要方式,在习题做与讲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合理地给予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锻炼和提升的作用。在借助课堂题目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时,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讲解层次,还应该注意:第一,要让学生明白怎么思考,怎么从给定的条件中找到关键信息点和解题的依据。第二,学会反思和逆推做出的答案,检查答案正确与否。例如,在学习“公顷与平方米”这部分内容时,当懂得了公顷与平方米换算后,学生遇到的很多应用题,多是围绕两者之间的换算展开的。如一题目:小明家有个鱼塘为长方形,其长100 米,宽78 米,则这个鱼塘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鱼塘面积比一公顷大还是小?对于这样一个课堂习题,老师在讲解是不应直接一步一步将解题的步骤讲解出来,而应该让学生先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如“长100 平方米”“宽78 平方米”“公顷”等,让学生先在脑海建立数字间的关联,明确所求的两个单位“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再列式计算,并在计算后,去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是否仔细,以确保答案正确。

三、慎重对待错题集,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

众所周知,学生在做题时,错误具有一定的顽固性,若得不到深刻认知和有效的反思,学生很容易会在今后遇到同类题目甚至同一个题目时,还会犯错误。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讲解时,应该引导学生慎重对待错题集,认真反思每一个错题当时做错的原因,认真总结以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部分知识以后,经常会遇到如下这样的表格统计,如表1:

表1 小学低年级在校男女生统计表

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感觉很容易,但学生在汇总时真正去统计每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以及总人数时,总是会犯一些错误,要么多统计要么少统计,最终都导致了结果的失真,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缺乏细心和仔细思考的习惯。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对此进行强调,让学生明白自己做题时存在的不良习惯是什么,进而今后遇到同类题目时,能细心对每一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四、落实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问题的认知、思考和解决风格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作为老师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应该基于学生现有的个性特点进行引导,让不同的学生在合理的引导下都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时,老师应懂得区别对待和引导。例如,小明是一个学习主动性不强,容易拖拉作业的学生,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严格要求,让小明养成责任意识,明白按时主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自己的责任和本职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而小宇性格急躁,做题易马虎大意,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教其懂得如何进行控制自己急躁性格,学会静心仔细去思考问题[1-4]。

五、结束语

有效的引导,能让学生思维朝着老师预想的方向思考,减少课堂上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推进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和问题生成。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可以采取注重氛围营造,引导学生自觉融入课堂活动;借助课堂题目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慎重对待错题集,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落实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措施,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做题错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