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长期疗效
2020-10-12赵思佳张慜任凯夕丁家琦孙唐娜郭俊李柱一
赵思佳 张慜 任凯夕 丁家琦 孙唐娜 郭俊 李柱一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以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等特异性抗体介导,此外补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传统治疗MG的方法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胸腺切除等,其中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酶酚酸酯、他克莫司及环磷酰胺等。目前国际上对难治性MG的准确定义尚无共识,约有10%的MG患者因对传统药物治疗疗效差、反复发生MG危象或不能耐受治疗药物副作用等原因,被诊断为难治性MG[1]。已有报道显示,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在治疗难治性MG,尤其是Musk-Ab阳性MG患者的疗效得到肯定[2-4],但有关其治疗难治性MG的有效治疗剂量、是否需要重复治疗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且现有研究随访时间短,患者长期获益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对小剂量RTX治疗难治性MG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长期预后进行观察,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难治性MG患者6例。患者符合2015年《中国MG诊断与治疗指南》中MG诊断标准,抗AChR-Ab或抗MuSK-Ab阳性,同时符合以下3条中的1条即诊断为难治性MG:(1)曾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免疫抑制剂治疗(硫唑嘌呤超过1年,他克莫司超过半年)但症状缓解不理想;(2)糖皮质激素减量后病情反复,甚至出现肌无力危象;(3)因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而不能耐受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酶酚酸酯等传统免疫治疗者。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者;(2)RTX治疗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如治疗近期出现感染、有心脏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疾病等;(3)近3个月使用血浆置换术治疗;(4)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资料收集及临床症状评估: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用药病史、重复频率电刺激低频递减结果、抗AChR-Ab和Musk-Ab滴度(细胞免疫荧光法)、胸腺异常及手术史、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肌电图相关结果。临床评估包括美国MG协会分型(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分级、MG量化评分(quantitative myasthenia gravis,QMG)评分、MG临床状态及治疗强度评分量表(myasthenia gravis status and treatment intensity,MGSTI)[2]。其中MGSTI主要根据美国MG协会干预后分型量表(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 postintervention status,MGFA PIS)及QMG评分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0~6级,综合评估患者的口服药物剂量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5]。
1.2.2治疗方案:呼吸肌受累的MG患者,按体重0.4 g/(kg·d)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连续5 d),随后给予小剂量RTX序贯疗法,即100 mg/次,1次/周,连续3周。未累及呼吸肌的MG患者,直接开始给予RTX序贯疗法,并继续口服免疫抑制剂。3次输注后根据病情口服硫唑嘌呤及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对于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MG患者,直接给予小剂量RTX序贯疗法,并同时给予口服他克莫司胶囊(3 mg,1次/d,持续3个月后停用)。连续3周100 mg RTX诱导治疗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细胞比例,当CD19+B细胞比率小于1%且CD19+CD27+记忆B细胞比率小于0.05%,则认为诱导期B淋巴细胞达到“剔除”状态,如未达到标准,可考虑再次给予100 mg RTX输注治疗。达到B淋巴细胞达到“剔除”状态后,根据患者病情,每半年再次给予1次100 mg RTX治疗。
1.2.3肌电图检查:采用尼高力Viking Quest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双侧面神经、尺神经、腋神经、副神经8条神经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减变化。低频重复电刺激(RNS)波幅递减大于15%则为异常。
1.2.4随访:患者经治疗后,第1年每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随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药物减量情况、肌电图检查变化及B细胞比率等指标。临床症状缓解评估包括患者MGFA分级、OMG评分,结合MGSTI量表评估患者临床好转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7.0岁,中位病程4.5年。2例患者(例1和例3)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入组,其余4例因反复的MG危象或症状反复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入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2.2 疗效评估6例患者经RTX诱导期治疗前QMG评分为8~27分,中位数为15分,四分位数间距为7分,治疗后3个月内所有患者QMG评分均达0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剂量治疗后患者均达到记忆B细胞“剔除”状态。随访期间病情未再复发,随访时间见表1。
随访过程中,6例患者中有5例达到MGFA PIS量表的MM状态并逐渐停用除RTX外所有免疫抑制剂,1例患者仅口服小剂量免疫抑制剂(醋酸泼尼松片10 mg,1次/隔日)即能维持临床症状缓解。所有患者治疗后MGSTI量表等级明显下降(图1)。4例患者肌电图低频RNS波幅递减者均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正常。
注:MGSTI:重症肌无力临床状态及治疗强度评分量表;RTX:利妥昔单抗 图1 6例难治性MG患者在病程不同阶段的MGSTI评分
2.3 抗体滴度变化6例患者RTX治疗前抗体水平结果见表1。1例Musk-Ab阳性患者(病例5)经治疗后定期复查Musk-Ab水平逐渐下降,治疗后7个月降为0.762 nmol/L,治疗后16个月降至0.046 nmol/L;3例AChR-Ab阳性患者(病例1、4、6)复查AChR-Ab水平降低,其中病例1治疗后41个月抗体水平降至5.544 nmol/L,病例4治疗后20个月抗体水平降至1.179 nmol/L,病例6治疗23个月后抗体水平降至10.86 nmol/L,49个月后复查AChR-Ab水平降至2.95 nmol/L;另2例患者病情持续好转,因经济原因拒绝复查抗体。
表1 6例难治性MG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随访时间
2.4 不良反应在累计39次RTX的输注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患者无特殊不适。2例患者共出现轻度全身酸困、乏力感5次,均发生于诱导期,可自行恢复,未予特殊处理;2例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共出现4次吞咽困难和咽部不适,1次脸红,1次流感样症状,症状均轻微,且在输注后2天内自行好转。
3 讨论
目前尚无针对难治性MG定义的共识,根据既往文献描述难治性MG的共同特点包括:(1)经足量持续的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有中重度肌无力症状;(2)为维持症状缓解需接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长期治疗可能带来潜在风险;(3)因药物严重副作用或自身疾病而不能耐受已有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4)免疫抑制剂减量后因反复发生MG危象需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或血浆交换治疗[4]。Suh等[5]研究发现,与非难治性MG比较,难治性MG患者的女性比例更高,发病年龄更年轻,Musk-Ab阳性者更多见,且多合并胸腺瘤(胸腺手术史)。本文6例患者中女性4例,Musk-Ab阳性1例,2例患者合并胸腺瘤病史。这与既往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纳入样本过少及种族有关。
RTX治疗难治性MG时应使用多大剂量目前并无定论。随着相关报道的逐渐增多,治疗方案也呈现多样化[6-11]。有研究结果显示600 mg RTX治疗可使难治性MG患者达到理想效果[12]。本研究给予6例难治性MG患者小剂量RTX治疗,经18~55个月的随访显示,患者可保持长期缓解状态,提示300 mg RTX对难治性MG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减量方面有效。
经RTX诱导治疗后,有关维持期的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可仅根据MG患者临床症状有无复发评估是否再次给予治疗,但无量化的、明确RTX强化治疗的指标。针对NMOSD的研究结果,通过测定外周血CD19+CD27+记忆B细胞比率来评估患者是否处于B细胞剔除状态,治疗后CD19+B细胞比率大于1%,CD19+CD27+记忆B细胞比率大于0.05%,提示患者记忆B细胞“复燃”[13],从而作为再次治疗的依据。本研究借用这一标准发现,诱导期RTX治疗后,MG患者即可达到“剔除”状态,随访发现,部分患者虽保持临床症状缓解状态,记忆B细胞却已达到“复燃”标准,因此建议这类患者再次接受100 mg RTX治疗,以保证B细胞的“剔除”状态。但结合患者意愿及用药特点,其中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好,适当推后再次输注的时机也能维持良好的临床症状缓解。因此有关与MG病情变化相关的记忆B细胞“剔除”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
此外,不同抗体类型患者对于RTX反复治疗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可能与患者产生抗RTX抗体有关,亦可能与不同抗体类型MG患者本身对RTX治疗反应不同有关。Diazmanera等[4]研究发现,与AChR-Ab阳性MG患者比较,Musk-Ab阳性患者对RTX治疗反应更好。本研究中6例患者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其中3例AChR-Ab和1例Musk-Ab阳性患者经治疗后抗体水平下降,但随访过程中AChR-Ab阳性患者病情更易受感染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需反复输注RTX治疗,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
Musk-Ab阳性MG患者较为少见,约占MG患者的4%~5%,约为AChR-Ab阴性MG患者的1/3,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其中包括其他传统免疫抑制剂及胆碱酯酶抑制剂疗效不理想,甚至出现加重病情的现象,对RTX治疗疗效更加理想[14]。既往研究显示,Musk-Ab阳性患者经RTX治疗后可出现抗体滴度降低[7],而Musk-Ab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15]。本研究中纳入的1例Musk-Ab阳性患者经RTX治疗半年后,其抗体滴度明显降低。Lebrun等报道了3例使用RTX治疗的Musk-Ab阳性MG患者,经随访9~26个月抗体全部转阴[10]。目前有关小剂量RTX治疗是否可使患者抗体转阴尚需长期随访观察。
RTX的副作用少且多较轻微,持续时间短,可自行好转。如可能出现虚弱无力、恶心、皮肤瘙痒、颜面潮红、发热、寒战、头痛等输注反应,多发生于首次输液过程中。通过放慢输液速度或输液前给予预防用药一般可避免发生[16]。R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淋巴瘤可能会发生机会感染、心血管疾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等情况[16],在治疗MG等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过程中罕有报道,可能与使用剂量及不同疾病的特点相关,在反复使用RTX治疗MG过程中应谨慎观察并进一步随访。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RTX治疗难治性MG安全性好,多数不良反应短暂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其可以有效“剔除”患者记忆B细胞,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减少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使难治性MG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