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联合围术期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病人术后恢复影响的间断分析

2020-10-12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围术肌瘤子宫

田 宓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良性肿瘤,早期无明显表现,随着病情逐渐进展,病人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腹痛以及不孕等[1-2]。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式,但因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且会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伴生理功能改变,影响着病人身心康复效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反应[3]。因此针对女性心理的脆弱性,发挥一定的躯体、生理功能支持,有助于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社会支持是指通过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个体进行无偿的帮助。护理路径是将某种疾病的检查、治疗、护理等过程进行标准化,确保病人得到准确、科学的诊疗服务[4-5]。本研究对子宫肌瘤手术病人采用社会支持联合围术期护理路径,探讨其对病人术后恢复、心理状况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且审核通过。选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2019年1-10月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手术病人作为观察组,2组病人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病人基线资料的比较

1.2 入组条件 纳入标准:(1)所有病例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超声等综合检查,均被确诊为子宫肌瘤;(2)具备手术指征;(3)病人认知状态良好、精神正常,可配合完成沟通、研究;(4)病人及家属知情研究,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2)伴传染史、感染史;(3)宫颈病变合并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病变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2组病人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操作,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关注病人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护理,减轻其负性情绪;评估病人手术恢复情况,关注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变化,与病人保持沟通,做好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支持,并为病人提供生活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社会支持联合围术期护理路径。(1)社会支持。借助个体交流形式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心中感受,耐心倾听,讲解子宫肌瘤发病机制、手术安全性及必要性,提高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通过肢体按摩、抚触,分散注意力,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关注。重点向病人家属、丈夫讲解疾病知识、生理功能,多关心、爱护病人,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重建生活信心。出院时,做好个性化健康指导,提供社会支持的有效途径,尽可能使病人获得家属、朋友及同事的帮助与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2)围术期护理路径。①制定围术期护理路径表:结合我院情况及病人病情,由科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人员共同组成路径小组,遵循“以病人为主体”,取得最佳护理效果为目标原则,以此制定护理路径表。②护理路径内容顺序。护理路径表将时间为纵轴,配合检测、治疗、健康指导、心理支持、活动、饮食指导、配合事项等内容作为横轴,设计护理路径表内容(见表2)。

表2 围术期护理路径表内容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病人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2)比较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评价焦虑、抑郁情绪,各量表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将各条目最高得分相加×1.25,总分100分为标准分,得分≥50分即为焦虑、抑郁情绪;(3)比较2组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水平,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7]评价,有10个条目,分值为12~66分,分值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2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焦虑与抑郁情绪较护理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与抑郁情绪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分)

2.3 2组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水平比较 护理前2组社会支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社会支持水平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表5 2组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水平比较分)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体征明显、病情严重者,可有效切除肿瘤,恢复临床症状。但无论是何种手术病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以及手术带来的创伤,会进一步影响病人术后康复效果[8]。为了使病人术后尽快恢复,减轻应激反应,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则十分必要。

护理路径是一种使护理方法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整体护理模式,将现代护理管作为指导,护理程序为护理框架,为病人提供规范、程序化的从入院到出院时的医疗护理计划及各种医疗活动功能,使病人获得主动性、连续性的护理及照护[9]。对子宫肌瘤病人采用围术期护理路径,以病人为主体,取得最佳护理效果为目标原则,将时间作为护理纵轴,配合检测、治疗、健康指导、心理支持、活动、饮食指导、配合事项等内容作为横轴,以此能提高护理方法的针对性、规范性[10-11]。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路径表,减少护理人员工作的盲目性、不确定性,减少应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主观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提高护理质量[12];同时将护理内容纸化、简洁化,要求病人主动参与到医疗活动当中,可强化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以此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促使病人尽快康复[13]。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证实围术期护理路径的应用,将病人住院期间的各项医疗活动规范化、程序化,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病人得到高效、科学的护理操作,以此能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

应激反应是手术病人常见症状,是指在内外损伤因素下,交感-肾上腺髓质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引起机体非特异性全身反应[14]。子宫肌瘤手术病人对手术的不确定性、担忧恐惧感,担心手术对以后生育、生活的影响,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而负性情绪会增强机体应激反应,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心率、血压等应激指标升高[15]。社会支持是社会心理因素的主要内容,通过在社会网络机构上各种社会关系给予个体主观或客观的影响,分为物质上的援助及精神上的支持。因此对子宫肌瘤手术病人采用社会支持,与病人、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面评估病人的情绪、生活质量,及时提供社会支持;鼓励家属、丈夫多陪伴病人,调动有效的社会支持资源,以此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树立战神疾病的信心与勇气[16]。黄梅等[17]研究调查指出,子宫肌瘤病人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8.28±6.47)分、焦虑得分为(62.84±3.85)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与病人焦虑、抑郁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加强子宫肌瘤手术病人的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有效途径,可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为病人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18]。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提示,对子宫肌瘤手术病人采用社会支持,以专业性健康教育,帮助病人积极应对疾病;为病人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网,可提高病人的社会支持水平,积极面对术后的生活,树立足够的信心及勇气。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联合围术期护理路径可促进子宫肌瘤病人术后尽快恢复,减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围术肌瘤子宫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