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解析(三)

2020-10-12周铭孙

钢琴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音型乐句曲子

文/ 周铭孙

Interpretation of Collection of Piano Works for National Grading Examinations (New Second Edition)

考级指南

第三级

第三级应该已进入钢琴基础训练阶段的全方位学习中——即在音乐的理解与表现,以及钢琴技术的发展与拓宽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从曲目的设置上可以看出来,第三级的曲目篇幅长、音域宽、难度大,音乐上的要求也更高,明显跨进了一大步。

就基本练习而言,第三级的音阶和琶音要求双手同步演奏三个八度范围的上下行。音阶是用十六分音符记谱的,虽不规定速度,但每拍四个音本身就说明要有一定的流畅度。因为音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弹出来的,而是要把四个音组成一组,每个上行和下行的三个八度都要成为一个具有方向感和目标性的整体,无论选择什么速度,是快一些还是慢一些,所有的音都需要被组织在一个有着统一节奏速度的整体之中。有了这样的要求和基础,这些基本练习才会更好地与之后弹奏的乐曲相结合,使技术更好地练为所用,更好地服务于音乐表现之所用!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三级与第四级的琶音是用八分音符记谱的,这是因为考虑到此阶段的学生开始音阶、琶音的双手同步练习不久。因为音之间的距离远、跨度大,琶音相较于音阶更有难度,所以在此暂时允许比音阶弹得慢一些。但是到了五级以后,速度就必须做到一致了!

A项:两首技巧性乐曲

1.《小猫和线球》(杜维诺伊)

这首练习曲是法国作曲家杜维诺伊所作的一首练习曲,选自其作品176号,第23首。该练习曲的技术练习要点是1、2指的来回转换和4、5指的独立活动,这两点都是钢琴弹奏时手指基本能力和灵活敏捷的重要方面,因此,这首练习曲提出的训练课题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至于这首练习曲的标题,应该并不是作曲家本人所写,而是因为这首练习曲后来被《趣味钢琴教程》选用,而“教程”给入选的曲子都起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曲名,以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当然,我认为这个曲名很贴切,非常具有想象力,如学生真能由此得到启发,把这首曲子弹得像小猫玩儿线球一样活泼和灵动,那一定能妙趣横生,使音乐和技术都得到很大收获。

这首曲子的结构比较单一,为A—B—A,总共二十四小节,A段十六个小节,B段八个小节,“D.C”后返回A段。

本曲的第1小节所展示的织体音型即是全曲的基本音型,右手的八个十六分音符,第一拍的四个音主要是练习4、5指的支撑能力,独立能力与灵活性,而第二拍的四个音都由1、2指交替弹奏,从2指到1指时,2指翻越过1指,弹奏1指下方的音。然后1指再弹后,2指回到1指上方位置,随即进入下一小节4、5指弹奏的位置。弹奏这个循环往复的音型时,手腕要非常灵活、协调地进行调节与辅助,当4、5指弹奏时,手腕要向右偏移,使手臂“流”下来的自然力量顺利通过4、5指,从指尖输入琴键。而到1、2指弹奏时,手腕可帮助手指侧向1、2指,手腕此时可微微提高,使1、2指像壶嘴出水一般,柔和自然地将水倾流出去。因此,在这一小节的音型中,要做到指触精细流畅,手腕必须配合,做出一个自右至左、从第一拍往下到第二拍略起的自然转动的动作,并且同样的音型都应该这样做,形成一个自如舒适的律动。

要注意曲中的变化(譬如第7、8小节,第14、15小节,以及B段),因为不是清一色的基本音型,所以要单独抽出来练。同时,这首作品并不是“哈农式”从头至尾一成不变的基本练习,而是一首练习曲,加上了“曲”字,就必然要有音乐上的变化,所以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曲子中的“相同”与“不同”,在找出其规律的同时,也要弄清其不同与变化!

2.《小练习曲》(舒曼,作品68之14)

这是选自浪漫主义伟大作曲家舒曼的《少年钢琴曲集》的一首音乐性非常强的练习曲。优雅流畅并充满幻想与抒情。

首先要明确这首曲子的乐句构成与段落结构。可以把两只手的每三个音都用和弦弹出来,即每小节的六个音同时弹成一个和弦,在连续弹和弦时可以把右手高音特别加以突出,此时会明显感到每八个小节是一个乐句,因为高音的突出会构成一条明显的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线,顿时这些看似枯燥的音型就有了音乐的走向和统一的组织。由此,我们会认识到这首曲子的全部六十四个小节,可以清晰地分为平均的四个乐段,每段十六个小节。而在每十六小节中,又明显可以分为两个乐句,每句八小节,是一个很方整有序的结构。

明确了结构和乐句后,再按照谱面上的每只手三个八分音符弹奏。要特别注意两只手之间的均匀,无缝进行交接(指时间上的)。在弹奏时,左手的第一个音既处强拍地位,又是每小节和声的基础——根音,弹奏应轻轻地沉入琴键,而右手(在第四拍上)的第一个音是整曲的高音旋律线之所在,这个音又处在每个小节的最高音位置,所以必须稍透亮和突出一点儿,并且根据音乐进行中的位置高低、和声的不协和与协和、待解决与解决,决定这些音的强弱走向和语气,赋于这些音以和声色彩与情感魅力!

总的来看,弹奏关键是在音乐的均匀进行中要做到流畅和有起伏,这样才会有意思,本曲中有一些渐强、渐弱记号一定要认真感受并做出来。从力度讲,只有曲首标有一个p,说明此曲总体上是轻柔和幻想的,是一种细语般的温情流露。

每个乐句都应该有自然的起伏和走向,每个乐段的结尾可以做出一些段落终止和段落转换的感觉。也就是说,无论是渐强还是渐弱,在速度上都从容一点儿,给人以明确的段落交替的感觉,这样做会使乐曲的结构更为清晰、明确。当然必须自然、适度,不要因表情过度而变做作。

B项:两首乐曲(主要以巴洛克时期与古典时期的乐曲为主,也包括复调性乐曲)

1. 《进行曲》(巴赫)

这首作品选自《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的第16首。练习巴赫的作品,首先要考虑其复调性,就这首曲子第一段的十个小节而言,前四个小节的复调性很明显,但是以右手的旋律更为主要,左手作为陪衬与呼应。从第5至10小节,右手作为主旋律,左手其实只是伴奏,并无明显的复调性。从第二段的十八小节看,第23至28小节与第5至10小节相同,只是换了一个调。而第11至22小节与第1至4小节类似,双手都有各自的旋律进行,互相配合和呼应。

本曲的练习要点与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复调性的因素,遵循常规的练习方法,首先是分手练习,分清断连的不同,一般来说,谱面上有连线标示的,就作为连奏处理,如没有连线标示,就考虑断奏处理。但是巴赫的作品是有我们自己处理的余地的,因为我们选用的版本只是其中某一种处理,供大家参考选用,如果钢琴老师们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方法,只要是合理的、符合风格的,都是可以的。

(2)本曲容易出错之处,主要在于三连音的均匀度与节奏感。如第5至8小节,每小节第一拍都是三连音,在弹奏时必须把三个音弹得很均匀自然。常见的错误是把三连音()弹成了“前十六后八”的音型()。究其原因是前两个音太匆忙,太着急了。因此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从容,不要着急、不要抢先、不要图快,管住手指的前提是心理上的稳定。作为《进行曲》中的三连音,是有其内在的气度和威严的。

(3)另一个难点是装饰音。本曲中有几处颤音,一般来说都从上方音开始。如第9小节第四拍C音上的颤音,应从D音开始,可弹六个,就是“D—C—D—C—D—C”。如手指能力有限,就减为四个音“D—C—D—C”。再以第12小节第一拍的降A音为例,从上方音降B开始,弹“降B—降A—降B—降A”(四个音),或加两个音,弹六个音会更好听一些。在第17小节的第三、四拍D音的颤音是两拍长度的,那就是从降E音开始,弹“降E—D—降E—D”,八个音或十二个音。根据这个模式,其他颤音大家可以举一反三,依此类推。

2.《C大调小奏鸣曲》第三乐章(克莱门蒂,作品36之1)

《小奏鸣曲》是我们学习经典奏鸣曲的基础,是我们学习钢琴进阶的重要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一般而言,多数的小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结构是“快—慢—慢”,第三乐章经常是一个活泼的小快板。克莱门蒂的这首小奏鸣曲就是非常典型的一首,由于它比较简易明快,所以也是经常被老师和学生们作为首次接触小奏鸣曲的常选曲目。

这首乐曲的第三乐章非常明快、天真、活泼,像孩子在尽兴地玩耍、嬉戏,在音乐上是非常容易理解和表现的。本曲在速度的选择上为Vivace,范围可以是从小快板到快板。当然,如手指能力允许的话,弹得流利一点儿会更加尽兴和有吸引力,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初次进入小奏鸣曲阶段时,尚不具备相应的手指技术能力,因此在小快板的速度范围中,能尽量弹得活泼、生动,也是不错的尝试。

这首曲子的右手是主要旋律,完全处在主导地位,在弹奏时应注意灵活自如,连断分明。同时对谱面上的强弱标记要特别注意,做出其不同的性格色彩,使得乐曲的音乐表现富于变化,多姿多彩。

右手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一些较长串的十六音符的跑动乐句,这些乐句要专门抽出来仔细地分手练,通过慢练再逐步加快,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或过分匆忙。从根本上来讲,能否弹好这些快速跑动的乐句,也正是取决于学生是否在音阶琶音或手指基本功上经过了持久踏实地练习。因为这些功夫均非一日之功,而是每个人的钢琴基础能力有无得到规范训练的成果考验。既然是“大型曲目”,就必然会考验到综合能力的学习与掌握,这是毋庸置疑的。

左手部分均处于伴奏的从属地位,不要费力使劲儿弹,不要跟右手“竞赛”。但要做好衬托与伴随,必须都要放松地弹清楚,应该先单手练,目的是学会贴键弹。要会弹弱、弱轻,其实弹弱比弹强更为不容易,更需要功夫。当左手弹每小节连续的三个八分音符时,手指要轻轻抚摸钢琴,而在左手弹连续双音伴奏时,更要尽量贴近键盘,缩小上下动作的距离,使得声音不粗糙,整齐、集中地在手掌控制之中,在统一规整的节奏律动进行之中,会表现得十分有音乐修养且悦耳。

C项:三首乐曲

1.《燕子》(布格缪勒,作品100之24)

这首乐曲的技术练习课题是左手跨越右手的远距离跳进,一方面训练学生对钢琴键盘位置的熟悉,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手臂的协调自如。而要做到准确的关键在于大脑的预见性——大脑必须走在手的前面,知道手下一步要走向哪里。只有大脑预先想到了音乐的发展与手的走向,才能有效地保证演奏的准确性。因此,这是一首十分具有训练意义的曲子。

这首作品的音乐形象也非常具体生动,还十分好听。当左手“飞翔”且来回跨越右手之时,燕子自由飞翔的形象就已明确地展现了出来。左手在曲子中担负着织体的和声基础,要放松而轻柔地放入键盘,同时配合以右踏板,使声音发出回响,并有所延续(在同一和声之内),而高音区的旋律由左手轻柔地点出,靠右踏板的作用,把声音优美地扬出来,使得高音断中有连,飘扬在空气中,清晰而迷人。

右手担任伴奏,起着连接的作用。右手在整个上下“飞翔”的织体音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这首曲子的重要技术课题之一就是双手的交接与连贯。虽然左手处在主导地位,担任主要角色,弹奏的是主要框架,但右手的上行或下行,是必须具有明确方向感的,这代表了燕子飞翔的过程和轨迹。因此当右手上行时,是带着音乐往上飞去,而下行时好像跟着燕子从空中俯冲下来。右手是左手根音与旋律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和联系,是燕子上下灵活飞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右手弹奏时要求贴键,轻轻地,不可喧宾夺主,所以一定要单手练“轻”,但必须清楚、均匀、流畅,具有上下等不同方向的倾向性。

弹奏这首曲子时需要用右踏板进行很好的配合,原则上是根据和声变化来换踏板,简而言之,就是根据低音的变化来换踏板,如果用音后踏板,在每个根音上就要换踏板,把前面的和声去掉,踩上并保留新的和声。特别要注意在乐段的转折处,譬如第8、16小节,左手有一个小小的由四分音符构成的低音旋律,此时可不踩踏板或每个音更换踏板,以保证旋律的纯净。

本曲的结构可分四段,第一、二段均为八小节,都是G大调;第三段从第17至23小节为七小节,b小调;第四段从第24至30小节,又回到了G大调,作为全曲的结束段。

2.《有趣的故事》(肖斯塔科维奇,作品69之4)

肖斯塔科维奇是苏联最伟大的作曲家,他也写了不少适用于少年儿童的小曲子,音乐形象都很鲜明生动。《有趣的故事》是一首非常精神、幽默,具有现代风貌的钢琴小品、音响新奇、引人入胜。

乐曲从结构上看可分为A—B—A。具体划分的话,A段分为两大句,第1至8小节为第一句,第9至16小节为第二句。B段也是两大句,从第17至24小节为第一句,从第25至32小节为第二句。之后再回到A段,主题素材与曲子开始相同,但转为左手弹奏,篇幅也仅为第33至40小节的八小节,作为全曲的结束部分。

A段的音乐形象生气勃勃、充满朝气。弹奏这一段的八分音符断奏(跳音)时,手指要坚固挺立,像一根小钢钉似地直接插入琴键,斩钉截铁,凌厉迅捷地弹出一个个明亮又干脆的音。在此必须要注意的是,弹到最佳的发音点立刻就收,千万不要戳到底,造成敲砸的声音,那是最糟糕的!所以这个分寸并不容易拿捏,弹不到这个点,声音出不来。弹过头了,肯定会有敲砸之嫌。关键是下键的直率、敏捷和及时离键。我们要用耳朵听和指尖敏锐感受,从这两个方向来保证声音的恰当和适度。

从每小节的时值来看,以第1至3小节为例,两个八分音符是短促有力的,每个四分音符的时值应是八分音符的一倍,切忌不可弹得与八分音符一样短促,这三个音的感觉应是“短、短、长”。而左手的八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同样有“短、长”的明显区分,附点四分音符位于强拍,就应持续,自然就成了节奏的重点。

特别要注意第4小节、第8小节的十六分音符,这个快速的连奏要求手指灵活均匀,指颗粒清楚,速度不急也不拖,整条小连线用一个灵巧的手臂小动作俯冲下去,一蹴而就、一气呵成,达到非常机敏、灵巧的效果。

B段的八分音符断奏如同拨弦,因为力度(第一次)是p,弹奏时指尖要特别敏锐地在触键时往里小小一勾,这样会产生很新奇和巧妙的音效,似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非常引人入胜。而在音响的强弱变幻中,更增添了音乐的奇趣与色彩。

第33小节,A段再次出现后,要突出左手的主旋律,左手要弹得干脆、“泼辣”,这比右手更不容易,所以应该先分手练好。

这是一首现代风格的乐曲,与我们弹得比较多的古典作品相比,在音乐氛围、弹奏触键上会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希望大家能感受到这种风格,打开眼界,学到新的东西。尤其是现代的“敲击性触键”,不是真的敲砸,这种分寸如何把握?是重要的学问与课题。

3.《浏阳河》(唐壁光曲,陈静斋编配)

《浏阳河》原本是大家都熟知并喜爱的一首歌曲,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歌颂与光荣革命传统的发扬,因此更有了特殊的历史意义。这首歌是创作歌曲,但是由于朗朗上口和传播广泛,而且本身又深具湖南民歌风,往往被人们认为其似乎是一首民歌,其实民歌也是被人们所创作而传颂的,从“歌”的本身意义上并无不同,所以我们在演奏时,很重要的是注意到“民歌风”,以此作为出发点去体现钢琴上的“歌唱性”的演奏,同时着重表现这首曲子的歌颂性与叙述性。

这首曲子短小集中,共有四大句,是“起、承、转、合”的结构,而钢琴改编版本,在右手主旋律进行的同时,左手还有一个陪衬和与主旋律相呼应的支声部,使得这首曲子具有明显的复调性。因此,应首先分手练习,把两只手不同的连线和呼吸,乐句和分句感觉清楚,使得双手在共同弹奏时,不同的分句和呼吸能独立不倚地协调完成。

为了使旋律的歌唱更为亲切和连贯。在每一句、每一条连线的弹奏时,都可以用重量转移的方法,随着旋律的上下进行,做出自然的起伏与表情。在每一条连线之间,在下一小句子开始之前,手腕要微微提起一下,就像歌唱中的换气一样,必须在乐句间有一个“气口”,为了呼吸和乐句更歌唱化。

第三句正处在“转”的地位。本曲的改编把旋律转到了左手,好似把前面女声的歌唱转换到了男歌手的演唱,这样就构成了变化和对比,丰富了色彩。左手在演奏旋律时,更要结合手臂的自然重量,力量的下沉会使声音更加淳厚感人。在第12小节时,旋律又转回右手,全曲在悠扬婉转中圆满结束,传颂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第三级的内容已比较丰富了,在音乐表现、音乐风格和技术门类上有了明显的拓展,希望大家通过考级的准备,全面打好扎实的基础,取得更大的进步!

(待续)

猜你喜欢

音型乐句曲子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有风吹过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吹曲子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论刘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音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