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2020-10-11郑然
郑 然
(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内五科,辽宁 北票 122100)
高血压是诱发肾病、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报道指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降低10~20 mm Hg,那么患者发生脑卒中及心脑血管病的概率则分别降低到8.00%和20.00%[1]。因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控制血压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规律用药及与健康的行为方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3]。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要从心理、用药、饮食等多方面入手,通过规范化的、连贯性的护理干预来提高治疗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病例资料选取时间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成两组。研究组40例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1例和19例,年龄为47~79岁,平均年龄为(62.53±6.45)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12±0.57)年;对照组40例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和18例,年龄为47~79岁,平均年龄为(62.47±6.36)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23±0.46)年。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研究书面同意书;无意识模糊和精神类疾病。两组上述资料中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高血压住院期间常规护理,如口头宣教或发放高血压知识宣传手册,指导患者低盐饮食,并指导其进行健康管理和规范用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开展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知识宣教。多数老年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和理解力下降的表现,护理人员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述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让患者了解维持血压稳定和长期治疗的必要性。同时留取患者家属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建立延续性随访电子病历,定期开展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同时组织社区专题讲座,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自身行为的管理能力,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指导正确用药。多数老年患者因记忆力下降往往会出现漏服和错服现象,护理人员需要指导家属在药盒上明确写明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并将药物分类放置,在家属的监督下指导患者用药。同时在每次随访中向患者反复强调规律、按时、长期用药的必要性,避免患者随意删减药量。另外,嘱患者定时定点监测血压水平,以便及时调整用药。③心理和运动护理。由于家庭积极负担、病情影响等多种因素,多数患者常伴有沮丧、焦虑、悲观等消极心理,不利于治疗和维持血压稳定。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用积极的肢体示范、心理暗示、语言沟通等指导其宣泄不良情绪,同时让家属多陪伴患者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此外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其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走、太极等,以调节情志,增强机体体质,促进身体健康。④生活方式指导。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健康生活方式对维持血压稳定和延缓病情进展的积极作用;告知吸烟患者尼古丁会引起血管痉挛,嘱其戒烟禁酒;肥胖患者需要合理控制饮食以减轻体质量,主要以高蛋白、低盐、低脂的饮食为主,可适当的摄取木耳、海带等含钾的食物,同时多吃草莓、橙子等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可让患者每日晨起服用一杯温蜂蜜水以预防便秘引起的血压上升。
1.3 观察指标 ①随访护理3个月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②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管理评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评估,包括8项内容,即疾病知识、自我检测、症状管理、心理管理、饮食管理、药物管理、运动管理以及定期复查,采用5等分法进行评估,其中不依从计0分,较少依从计1分,基本依从计2分,大部分依从计3分,完全依从计4分。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3.0系统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包括舒张压、收缩压、健康行为管理评分)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的SBP和DBP水平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后两组的SBP和DB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SBP和DBP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情况(mm Hg,)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情况(mm Hg,)
2.2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管理评分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健康行为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管理评分(mm Hg,)
表2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管理评分(mm Hg,)
3 讨 论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患者病程常迁延不愈,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能和生存质量[5]。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一种住院护理向院外的延伸,目前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中[6]。该护理理念强调的是护理内容的协作性、全面性以及连续性,通过制定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为其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开展持续的随访监督指导,可解决出院后护理内容的不连续问题,实现护理的连续性和动态实效性,使院内护理有效延伸至家庭及社区,能够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7-8]。
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老年患者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改善(P<0.05),这与时泽华[9]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提示良好的健康行对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有直接作用。同时护理后研究组老年患者的各项健康行为管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开展定期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社区讲座宣教等形式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同时也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水平;此外加上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和服药的依从性。另外在院外为延续性护理中,通过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积极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发生[10]。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水平,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能够维持患者的血压水平处于稳定状态,在临床可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