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2020-10-11欧阳滢
欧阳滢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艾滋病为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经过血液、性活动等途径传播[1]。目前,艾滋病尚无法完全治愈,且治疗周期长,加上民众对于艾滋病的错误认识,导致患者在治疗中的信心不足,往往在长期治疗不见效、心态差等情况下出现拒绝服药,甚至有轻生的倾向[2]。在临床上,抗病毒治疗是主要的方法,而要提高治疗效果,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研究针对本院3年内收治的艾滋病患者护理情况分析,阐述了护理干预的作用,现将具体的数据和结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正规检查确诊为HIV阳性。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23例,患病周期1~10年,患者主要症状为免疫力低下,出现疱疹和淋巴结肿大等,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7.87±3.20)岁;学历:小学以下学历11例,中学学历10例,大学及以上学历17例;分期:Ⅲ期患者25例、Ⅳ期13例。护理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20例,患病周期1~11年,患者主要症状为免疫力低下,出现疱疹和淋巴结肿大等,年龄27~43岁,平均年龄(34.35±3.31)岁;学历:小学以下学历10例,中学学历14例,大学及以上学历14例;分期:Ⅲ期患者27例、Ⅳ期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具有一定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经过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艾滋病临床确诊标准,并且半年内未经过抗病毒治疗;具有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未合并肝肾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药物抗病毒治疗,并给予急性症状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患病阶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并控制药物量。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护理干预。
1.2.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药物服用监督、药物效果观察、健康教育护理与必要的心理护理等。给予护理组专业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指导等。首先,制订有效的护理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讲解艾滋病治疗的重要性,使其积极接受治疗。为每人发放艾滋病手册,使患者进一步了解艾滋病。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减少家属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使其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其次,在克服患者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保持隐私,完善护理内容,提供全程优质护理。与患者家属和朋友之间建立一种默契,鼓励患者多与家属沟通,敞开心扉,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和服药依从性[3]。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和生活习惯护理,要求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已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病情,给予适当的建议,叮嘱患者出现不良症状后及时回医院检查,建立档案[4]。叮嘱患者出院后依然要坚持清淡饮食,做到少食多餐,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的补充。建立长期护理理念,使患者树立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治疗的信心。
1.3 治疗依从性评价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其服药过程进行观察和询问,并做好相关记录,计算不依从例数,并询问不服从的原因。结果用调查表的方式显示,其中表格依据《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历记录-基本情况及用药表》和《随访及用药表》来制定,分为完全依从和不依从两项,以擅自停药、私自减少药量、服药态度不佳为不依从。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作为数据统计工具,所有数据均采用计数资料的形式表示,给予χ2检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需满足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经过护理后,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主要表现为积极接受治疗,按照医师嘱咐按时服药,其中对照组38例患者中,完全依从30例,完全不依从8例,依从率78.95%;护理组患者中完全依从37例,完全不依从1例,依从率97.37%。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不依从原因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不依从性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4例患者表示对疾病治疗知识缺乏,2例患者表示由于长期治疗而厌烦,2例患者为缺乏药物监管。护理组1例患者为长期治疗而出现厌烦,两组数据比较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治疗依从性主要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医师要求的听从性,一般在需长期治疗的疾病中,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表现为依从性下降,拒绝服药或不按时服药[5]。对于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而言,耐药性差也使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对艾滋病患者而言,更是如此。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甚至是终身服药,该病早期可表现为无症状,潜伏期长达10年之久,但即便是发现早,也无法治愈[6]。HIV传播途径包括母婴、血液以及性传播等,这使得一些患者是被动患病,更加重了其心理损伤程度。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效果构成非常直接的影响,治疗依从性好,药物直达病灶,稳定性高,则患者的疾病恶化慢,相反,则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很容易加速死亡[7]。在治疗中,患者不依从治疗的情况多,造成不依从的原因也较多。因此除了临床治疗外,还需要专业的护理辅助。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关的药物监督、心理干预,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和不良反应[8]。个性化护理是医学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方式,此护理方法关注患者本身,为患者制订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因此有助于提高艾滋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从护理有效率角度出发,对其护理过程分析如下。首先,我院成立了艾滋病护理小组,组员包括医科主任、护士长、一线护理人员和实习护理人员。制定了艾滋病护理的整体目标,要求对每个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护理水平得到提高。并在护理中为患者保密,与患者进行沟通。其次,在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原则,即根据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对其进行不同的护理。同时,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也给予不同的护理。在服药上,在制定合理的服药量后,要统一监督患者用药,坚持治疗。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中后期的急性反应,并对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护理人员还应有针对性地讲述药物特点、治疗周期等内容,为患者打上强心剂,提高其护理依从性[9]。此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定期询问患者出院后的服药情况、药物耐受性情况,以了解其是否出现反应,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如患者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嘱咐患者或家属及时回医院治疗。有研究表明,治疗中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个数是判断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证明护理干预可提高该指标[10]。可见,护理干预能使患者不断克服药物治疗中的不足,提高药物耐性,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从患者自身出发,关注艾滋病的特殊性,可以解决患者长期治疗下的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