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
2020-10-11彭建
彭 建
(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脑瘫临床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脑瘫患儿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脑发育异常和脑损伤情况,进而引发运动性障碍。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低下等为主,且患儿会伴有语言能力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和视听障碍等问题,可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给患儿家庭带来承重负担[1]。临床有调查研究[2]指出,中国脑瘫发生率达0.15%~0.50%,较西方发达国家略高,虽然目前产检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为新生儿危急重症诊治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使得新生儿危急重症存活率明显升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脑瘫患儿安全,并促进其疾病恢复,其中康复护理可针对脑瘫患儿实际情况,促进其智力和运动功能发育,减轻家长负担,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多提倡开展早期干预[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8例脑瘫患儿,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2.33±1.21)岁;疾病类型:痉挛型13例,运动迟缓型15例,混合型6例;出生时体质量为1.50~3.10 kg,平均(2.34±1.33)kg。试验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2.12±1.41)岁;疾病类型:痉挛型14例,运动迟缓型15例,混合型5例;出生时体质量为1.50~3.20 kg,平均(2.37±1.29)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 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脑瘫诊断标准;②家属对本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对康复训练程度耐受。排除标准:先天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更新患儿信息;嘱患儿家长注重饮食护理,要求患儿少食多餐,注重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若患儿吞咽障碍明显,则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严格按照患儿发育所需热量及营养指标制订饮食方案,同时配合按摩,每日给予患儿3次按摩;为患儿营造舒适的环境,嘱家长予以关心和关爱,为患儿提供良好家庭支持体系;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说明日常注意事项。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①肢体功能训练:以肌张力提高为主,参照Bobath神经发育疗法中反射性抑制手法,充分分析小儿运动发育顺序,以抬头为起点,逐渐出现支撑-翻身-坐-爬-跪-站立-行走-手功能,护理人员向患儿介绍小儿正常姿势和动作,说明干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家长协助患儿养成良好的行为动作习惯,对于头部后仰且整个身体过度伸展患儿,嘱家长避免把手放在患儿头部后方向上硬抬,以保证患儿的安全,应让患儿取仰卧位,双手托住患儿头部两侧,对患儿颈部拉伸,再轻轻抬起头部,随即双手轻压患儿肩部,反复练习。②视听功能训练,准备红、绿、黄三色球,在距离患儿20 cm位置摇动,对患儿视觉进行刺激,并在日常喂食、换尿布时与患儿产生视觉接触,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为患儿播放舒缓音乐,每次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每日2次,在与患儿接触时予以慰问性语言刺激。③按摩抚摸护理:指导家长带领患儿进行游泳,密切监测心率和呼吸变化情况,给予轻柔抚摸,同时在运动结束后进行手法刺激,配合缓解舒筋法,确定患儿痉挛走向,急性发作后反复轻柔按摩,确保力度和时间适中,以不引起患儿肌肉痉挛性收缩为宜。
1.4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显效:肌张力恢复,肌力超过4级(含4级);有效:肌张力增加,肌力超过3级(含3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5]。②比较两组患儿的发育情况,采用贝利婴儿智力发育量表(Bayley Scale of Infant Developmen t,BSID),分别于干预前1周和干预后1年检测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各包括30个项目,具体为视听反应、目标定向、注意力等,以70分为临界值,低于70分(不含70分)为发育落后[6-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MDI、PDI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护理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干预前后发育情况比较 干预前1周,试验组MDI、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年后,两组MDI、PDI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发育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发育情况比较(分,)
注:MDI为智力发育指数;PDI为运动发育指数。
3 讨论
脑瘫是一种常见儿科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伴有明显姿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语言能力异常及智力发育迟缓等情况。根据患儿运动障碍具体情况,可分为痉挛型、运动迟缓型及混合型,其中痉挛型脑瘫患儿容易遗留肢体残疾,且病情发展较快,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并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8-9]。随着医学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发展,临床日渐重视脑瘫患儿预后恢复情况的探究,经大量研究证实,脑瘫患儿治疗效果与年龄关系密切,因此临床主张早诊断、早治疗,且考虑到脑瘫患儿病程较长的特点,预后康复指导尤为关键,其中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优势明显[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1周,试验组MDI、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年后,两组MDI、PDI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早期康复干预可促进脑瘫患儿的病情恢复,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充分证实了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1]。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康复护理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护理模式,以提高恢复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抑制后遗症遗留等为主要目的,进而增强机体发育功能,提升患儿自理能力[12]。针对脑瘫患儿,临床主张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遵照小儿运动发育顺序,制订针对性较强且循序渐进的护理方案,纠正患儿不良行为和运动姿势,促进患儿更好地发育;同时,加强视听刺激,改善患儿视听功能,并配合抚摸和按摩,让患儿肢体接受轻柔刺激,以缓解痉挛情况,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此外,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与患儿眼神的接触,并给予患儿鼓励性语言,能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常规护理以饮食、用药及日常生活指导为主,虽能促进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但针对性不强,无法正中患儿发病机制,护理效果不尽理想,无法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相较于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更具临床意义,因此在具体护理工作开展中应充分分析患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完善的早期康复方案,以弥补常规护理的弊端。
综上所述,在脑瘫患儿的护理干预过程中,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其智力和运动的发育,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