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观影响的调查分析
——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
2020-10-11王苏妍刘建春段笑那张艳丽刘晓凯张立伟
王苏妍 刘建春 段笑那 张艳丽 刘晓凯 张立伟
(1.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2.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职业观是指人们对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职业观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职业认同、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受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2]。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批医务工作者走上一线抗击疫情,社会舆论将医务工作者推上一个新高度,民众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进一步提升。本研究以临床和护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医学生职业观教育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在读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涵盖所有年级。以网络问卷形式展开调查,共收到问卷2 341份,其中有效问卷2 341份。
1.2 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5个评价要素(职业规划、职业认同、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共20个评价指标)及学生基本信息。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男生616人(26.3%),女生 1 725人(73.7);临床医学专业1 658人(70.8%),护理专业683人(29.2%);大一570人(24.3%),大二 572人(24.4%),大三 629人(26.9%),大四 395人(16.9%),大五175人(7.5%);认识的人中感染新冠肺炎的36人(1.5%),有认识的老师去抗疫一线的1 023人(43.7%),做过抗疫志愿者的(包括线上、线下)457人(19.5%)。
2.2 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观总体上受到疫情影响。是否有认识的人感染对5个指标、是否有认识的老师去抗疫一线对12个指标、是否做过抗疫志愿者对16个指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1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的影响 疫情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对部分学生的就业地区选择、职业要求、理想岗位产生影响。4个指标中,是否有认识的人感染对2个指标、是否有认识的老师去抗疫一线对4个指标、是否做过抗疫志愿者对3个指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的影响(n)
2.2.2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压力大和安全感低是学生放弃所学专业的主要原因,73.4%的学生认为医务工作者从事的是高尚的职业,80%以上的学生想从医,超过90%的学生对医学发展有信心。4个指标中,是否有认识的人感染对1个指标、是否有认识的老师去抗疫一线对1个指标、是否做过抗疫志愿者对3个指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影响(n)
2.2.3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认知的影响 94.7%的学生对医护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据调查,学生认为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务工作者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医患矛盾是最大的困难、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大。75.0%的学生对工作环境的认识有变化。6个指标中,是否有认识的老师去抗疫一线对2个指标、是否做过抗疫志愿者对4个指标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3。
2.2.4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71.3%的学生表示,假如自己是医务工作者愿意去抗疫一线工作。90%以上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很重要,85%以上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有变化并愿意参加职业道德教育活动。4个指标中,是否有认识的人感染对1个指标、是否有认识的老师去抗疫一线对3个
指标、是否做过抗疫志愿者对4个指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 4。
2.2.5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的影响 承担社会义务、体现社会价值是学生主流职业价值观,疫情使77.1%的学生对职业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两个指标中,是否有认识的人感染对一个指标、是否有认识的老师去抗疫一线和是否做过抗疫志愿者对两个指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5。
表3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认知的影响(n)
表4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道德的影响(n)
表5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的影响(n)
3 讨论
3.1 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观有影响
本研究数据显示,疫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观有影响,能够促进学生明确职业目标(86.2%),促使学生在职业选择时选择从医(86%),增强学生对医学发展的信心,加深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识(94.7%),提高对医学职业伦理道德规范的认知度(87.3%)及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96.0%)。郭倩等研究发现,中医专业学生对学业、职业及人生态度的规划意识弱、行动力差[3];王雄伟研究发现,医学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4];韩侨宇等调查发现,仅有9.42%的学生学习过职业精神培养相关课程[5]。
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不太一致,原因有:(1)疫情暴发后,大批医务工作者走上一线,各级政府积极宣传,树立正面的医护人员形象。(2)疫情发展迅速、波及范围广,需要大批医务工作者,这也为学生提供进一步了解专业的机会,对其职业观产生积极影响。
学校可以借此机会积极引导,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职业自豪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6]。
3.2 疫情中的经历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观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是否有认识的人感染、是否有认识的老师去抗疫一线和本人是否做过抗疫志愿者对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观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有认识的人感染对学生就业地区选择、职业要求、理想岗位的影响较大,这些学生对医学发展的信心更强,认为职业道德更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周围认识的人感染使学生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求生欲,对学生就业地区和岗位选择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本次疫情使其体会到医学的重要性,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帮助和关怀,促使其树立健康的职业观。
有认识的老师去抗疫一线对学生职业规划有影响,使其认识到医务工作者从事的是高尚的职业和危险的职业、对医生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医务工作者工作环境的认识发生改变。相关研究表明,不少医学生将老师作为榜样并易受其典型事迹激励和鼓舞[7]。通过具体的事迹感染医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起到教育作用[8]。
有抗疫志愿者经历的学生与无志愿者经历的学生职业观存在差异,可能因为,一方面,有志愿者经历的学生本身积极向上、乐于助人、道德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另一方面,抗疫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成长。有研究表明,临床实践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水平[9]。
在医学生职业观培养中,一是开展学生经验分享活动,邀请有相关经历的学生分享感受;二是邀请一线医生现身说法,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三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3.3 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观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也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学生普遍认为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大。孟利敏等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因工作强度大等因素导致职业认同感偏低[10]。二是学生对医患矛盾过度恐惧,67.7%的学生认为医患矛盾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最大的困难;26.6%的学生认为自己最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医患沟通能力而不是门诊或病房工作能力;如果放弃医学专业,30.1%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安全感低而不是压力大、待遇差或者就业难;16.9%的学生认为医务工作者从事的是危险的职业。刘迎宾的研究也发现,医院暴力事件是医护人员离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11]。董香书研究发现,消极的医患关系能预测离职倾向[12]。三是学生高估了科研能力的重要性,25.6%的学生认为自己最需要具备的能力是科研能力,而不是门诊或病房工作能力。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确实存在一些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伤医事件。心理发展规律显示,人们对负性事件更敏感,更容易受负性事件的影响。这也是造成学生感觉医患矛盾严重、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大的原因。当前社会对学历要求高,医务人员职称评聘科研要求高,导致学生认为科研能力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提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医患暴力事件,避免学生受到负面影响,通过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向临床工作能力倾斜,促进医务工作者提升专业技能。
本次调查尽管范围较小,仅调查了一所医学本科院校,但该校多名教师(医务工作者)参与了抗疫一线工作,且调查样本量较大,可为疫情结束后医护专业本科生职业观教育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