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承创新、社会需求”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2020-10-11谭志灿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调剂药材中药

高 妮,谭志灿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3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面对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中等职业教育将面临更大挑战,如何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力度,打破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瓶颈,培养“传承创新、社会需求”的中职人才[1],是中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培养医药专业人才的摇篮,中职学校面临以下困境:第一,产教融合不够,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第二,“重知识、轻创新”,对医药文化传承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迁移能力较差,职业发展受限;第三,人才培养方案未及时修订,人才培养类型跟不上行业变化。为打破我校中药专业发展瓶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现存问题对我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1 我校中药专业概况

国内开设中药专业的公办中职学校不多,主要集中在上海、四川、江西、广东等地。在广州,仅有两所中职学校开设中药专业,我校是广州市唯一一所面向中药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市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历史悠久,学生就业率较高,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医药经营企业的调剂岗位和医药批发企业的购销岗位,从事中药调剂、购销等工作。对比我校近3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发现,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与我校其他专业学生无显著性差异。据统计,我校74%的毕业生集中在药店和医药公司从事药品调剂和药品购销工作(见表1、图1)。由此可见,尽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较好,但从事的工作与中药专业关联度不大,而这也是行业发展趋势所致。

表1 近3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

图1 近3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柱形图

2 中药专业改革历程

2.1 中药专业定位调研分析

如前所述,我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与其他专业学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如何突出专业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走访企业、与学生和企业专家进行座谈、召开专家研讨会以及网络调研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数据表明,中药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医药零售部门与医药批发企业从事中药调剂和中药购销工作,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改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消除这些矛盾,国医馆、养生馆不断兴起,人才需求增加,但按现有模式培养的中药专业学生却不能满足这类企业的需要。鉴于上述原因,我们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途径(目标岗位、迁移岗位、发展岗位)确定中药专业人才就业方向为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企业,国医馆与养生馆。新增国医馆与养生馆方向,以大健康产业发展为导向进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讲好国粹中药故事,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释放新动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化升级,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行业、健康文化深度融合。

2.2 确定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全方位融合,我们对3个方向涉及的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分析,明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具备中药生产、经营、管理和使用技能,毕业后能在中药批发与销售部门、医院、国医馆、养生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品质控制、中药药品购销、中药仓储、中药调剂及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3 重构中药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现的方案[3]。在调研分析中药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通过BAG法确定市场营销技术(含推销实务)、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GSP实务、中医基础知识、大宗药材购销、全国道地药材产销、广府中药传承、中药调剂技术等作为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重构后的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体系,通过知识整合,根据药材生产、销售、使用的实际情况,将传统的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重组成大宗药材购销、全国道地药材产销、广府中药传承等课程。重构后的课程对于内容的呈现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而是采用横向思维,打破学科界限,将各门学科知识联系起来[4]。例如,大宗药材购销课程,除讲述药材的真伪鉴别以外,还增加药材功效、临床使用以及全国购销流通情况;全国道地药材产销课程增加了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药材的鉴别要点以及道地药材产区目前的种植、生产、炮制情况;广府中药传承课程则充分发掘中药历史,讲中医药故事,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根据中药专业医药零售、医药批发、国医馆与养生馆3个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技能)课程。重组后的课程体现以能力发展为本位,符合职教特点,具体课程体系见图2。

图2 重组后的课程体系

2.4 重组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

传统学科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多重视纵向联系,即以从简到繁的逻辑顺序组织编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认知习惯。但职业教育却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此,我们在重组课程内容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以中药调剂技术为例,该课程知识点较多,仅中药饮片调剂审方这一步,就涉及别名、并开名、处方应付、脚注、配伍禁忌、毒麻药物用量、贵细药的使用管理等内容,而内容的呈现方式和顺序是否合理是决定课改成功的关键一环。为此在策划中药调剂技术教学活动时,我们以中药专业相关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依据,结合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途径,以中药调剂工作过程为主线,提炼中药调剂岗位认知、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新型中药药事服务4个项目共13个工作任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将知识点融入其中,不断重复操作过程,引入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强化学生操作技能。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结构见表2。

中药调剂技术教学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所有项目按职业岗位要求设计活动,除考虑知识的构建外,也重视学生语言沟通、分析问题、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完成教学项目,学生既学习了相关知识,又掌握了工作方法,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自身综合能力。

3 改革效果

本次中药专业改革从2016级的部分课程入手,在2019级全面展开。我们对最先进行课程改革的中药调剂技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2016级(2019届)学生,发放问卷216份,回收216份,回收率为100%。通过调查得知,98%的学生获得感指数高,达到了预期目标。用人单位方面,则通过行业调研、专家访谈及校企联谊活动等机会,了解到用人单位高度肯定我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认为我校中药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强,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校企合作的企业通过与学校共建中药专业,既解决了用人问题,又推动了企业发展。

4 反思

本次中药专业改革在课程框架、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极大变动,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打破以往学科知识纵向联系模式,对学生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无疑是有利的,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但改革后的课程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扩大知识面,根据行业变化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能力是关键。

表2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结构

猜你喜欢

调剂药材中药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能“二战”考研尽量不要调剂,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要不要服从调剂?
药材价格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2019年考研调剂复试开始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