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郊“二代居民”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0-11范诚,史野,刘芳
范 诚,史 野,刘 芳
(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708)
“二代居民”是指家系谱中的第二代居民,上面只有父亲和(或)母亲,没有在世的祖辈的这一代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对于生活和生命质量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单位、家庭与个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1]。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办、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483.60万,比上年增加25.81万,增长5.6%;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较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达到33.2%[2]。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被照顾,这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养老问题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3],目前养老方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且家庭养老满意度最高[4]。研究适合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并分析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5]。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多由子女决定,所以针对“二代居民”养老方式选择意愿进行调查,能为将来制定居民满意的养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签约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1日的600名36—80岁的“二代居民”。剔除标准:第一代居民(父母)年龄小于60岁者,不能配合调查者,年龄大于80岁者。总体“二代居民”名单由乡村医生与卫生干部统计,随机分3层抽取600名进行问卷调查,每层200名,分别为36~50岁、51~65岁、66~80岁。发放问卷600份,得到有效问卷488份。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并通过同行专家评价后审定而成。调查问卷内容:(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2)生活现状问卷,包括居住方式、子女情况、夫妻经济情况、患病情况等;(3)养老方式选择意愿问卷,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
1.2.2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人员为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开展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和填写方法、问卷收集的具体步骤以及调查过程中特殊问题的处理等。培训结束后对存在的疑惑、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等进行讨论,以确保调查质量。调查时调查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说明问卷填写方法及要求,以面对面、一问一答方式如实填写“二代居民”的意见,且提问过程做到不提示、不暗示。问卷填写完成后调查人员要及时检查问卷的完整性,以确保问卷调查的质量及有效性。
1.3 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收回后由专门人员进行统一整理、编码,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双核方式,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所有调查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二代居民”养老方式选择意愿
对我国目前常见的3种养老方式,“二代居民”中期望将来居家养老的有420人(占86.07%),社区养老的有60人(占12.30%),机构养老的有8人(占1.64%)。
2.2 影响“二代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单因素分析
以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以及养老选择各项条目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经χ2检验显示,“二代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方式、子女情况有显著关系(P<0.05),而婚姻状况、健康情况对“二代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小(P>0.05,见表1)。
表1 影响“二代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单因素分析(n)
3 讨论
3.1 “二代居民”养老方式选择意愿
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86.07%的“二代居民”选择的养老方式依然是居家养老,其次是社区养老(12.30%),机构养老方式对“二代居民”的吸引力最低(1.64%)。从被调查者的选择中发现,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居家养老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二代居民”已经习惯了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这样更方便家人陪伴与照护。然而当前居家养老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居家医疗服务方面,需要加快解决步伐。
3.2 “二代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性别 相对来说女性接受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方式的比例更高,这可能与女性独立生活能力较男性差有关,更需要人陪伴。据文献研究女性空巢老人比男性更容易孤独和抑郁[6],由此可见老年女性的心理更应受到关注。
3.2.2 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二代居民”,越倾向于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二代居民”,其思想也较为开放,更容易接受有别于传统的养老方式;另一方面可能在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二代居民”收入也较高,更倾向于生理和精神护理相结合的养老方式。
3.2.3 居住方式 夫妻同住及全家同住的“二代居民”,更易接受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问卷调查中夫妻同住人群包括部分丧偶及单身独居者,这部分人群也更加容易接受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而全家同住的调查对象,可能因为住房条件关系也更能接受机构养老。
3.2.4 经济收入 夫妻经济收入越高的“二代居民”,越能够接受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收入越高的人学历也相对更高,养老方式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
3.2.5 健康情况 健康情况主要是指“二代居民”患有慢性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
3.2.6 子女情况 有子女的“二代居民”在养老方式选择上以居家养老为主,而无子女的“二代居民”对社区养老更为认可。调查之前,我们预测无子女的“二代居民”可能多会选择机构养老,然而结果并非如此,影响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二代居民”的心理。无子女的“二代居民”可能更希望有独立空间养老,不愿进入人群密集的机构养老,侧面反映出这类人群和外界接触的意愿不强,不希望在享受老年生活过程中与身边人有比较,但又不得不面对将来养老过程中的生活不便,所以更愿意接受社区养老。
4 结论
上海市郊“二代居民”养老方式选择意愿仍以传统居家养老为主。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二代居民”,越愿意接受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产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口流动也不断加剧,传统大家庭解体,家庭逐渐呈现小型化、空巢化,居家养老更是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在城市。在机构养老方面,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医疗服务短缺、分布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缺点,难以满足庞大人群的养老需求;同时,机构养老使老年人和家人分离,并且养老机构只重视养老护理员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心理护理能力的培养[7],老年人在心理和精神上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因此,一种“不离家的社会养老”或“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即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逐渐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关注[8]。但是,任何一种养老方式的发展仅依靠个人或家庭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多元化养老模式,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倡导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现今“二代居民”养老方式选择意愿仍以居家养老为主,与老年人对居家养老认同度基本一致,今后一段时期居家养老仍是养老方式的主流。
本次研究只是针对上海市郊的“二代居民”,相对来说传统观念较强,文化层次较低。在今后的调查中,我们要增加样本量,扩大所调查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