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中职护理专业的实施探讨
——以“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
2020-10-11李莉
李 莉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随后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和《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的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老年照护”,其等级划分依次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我校通过积极申报,最终成为“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组长单位和试点单位,组织教师参与了相关工作。
1 深入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
1.1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含义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出台,目的在于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1”为学历证书,是学习经历的证明;“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1]。有专家认为,目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发放对象以在校学生为主体,衡量学生完成相关职业知识、技能学习任务后的职业技能水平。故学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定义为:学习者在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技能学习后,获得的反映其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2]。由此可见,“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并不是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在职业学校学习系统之外设计一个独立的人才评价系统,而是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考评与认证,引导职业学校改革教学体系,改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真正实现“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目标。
1.2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要求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职业学校在进一步发挥学历证书作用的同时,有效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以“学证融合”为主线,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衔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将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教学统筹实施,将职业技能考核与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这有利于学校及时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进而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求,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2]。
1.3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意义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扩宽了就业方向,促使中职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明确办学方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校院合作、产教融合。故在学校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为了让学历教育更好地对接科技发展新趋势、对接生产服务一线关键岗位、对接就业市场需求,弥补学历教育在针对性、先进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不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根植于学历教育,是学历证书的补充、强化和拓展[2]。
2 中职护理专业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对口就业率偏低
近年来,护理专业学历层次多元化,有中职、高职、本科、硕士等,加之临床护士流失率较低,导致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因学历层次偏低,就业质量不高,对口就业率较低。三级医院基本无针对中职生的招聘岗位,二级医院招聘岗位少之又少,并附加了各种条件,如具有1年以上三甲医院工作经验,必须有上岗证、二甲及以上医院相关工作经验或达到相应的职称要求等,导致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缺乏职业安全感和基本的社会保障。
2.2 校院合作和产教融合缺乏深度,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一名临床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还要掌握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以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求。目前,一方面因国家政策和配套机制落实不到位、作用不明显,产教发展不协调,双向对接渠道不顺畅,医院和社会组织参与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医院实习生、进修生等人数较多,若接受在校生到医院进行理实一体和产教融合学习,医院压力较大,风险较高。故虽有很多医院是我校合作医院,但大多数仅接受学生8个月的顶岗实习,前两年学生主要在校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临床实践时间较短,不能较好地感受临床工作环境,护理职业感不强,毕业后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2.3 专业教学存在普教化倾向
国家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背景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职业教育,使中职毕业生有畅通的渠道得以深造。目前在政策指引下,我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并未直接就业,而是参加对口单招考试,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但中职学生因学习能力不足,升学考试成绩尤其是理论成绩有待提升,故很多学生和家长希望学校能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向升学考试方面倾斜。
3 扎实推进“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
3.1 组建实施团队
为保证我校“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务科和学生科科长担任副组长,护理专业负责人、各课程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讨论会,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政策与文件精神,建立学历证书与“老年照护”(初级)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合的教学制度,确定实施思路,明确实施方向,从上到下推进相关工作。
3.2 制定实施方案
为对“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的安排,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从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方法方式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将职业技能培训与护理专业学历教育进行统筹组织和同步实施,如统筹确定教学时间、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地点、教学形式、考核方法等,从而实现培训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3.3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学校是“1+X”技能职业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故“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不能独立于专业教学之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而是将培训内容融入护理专业学历教育方案中,将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实践项目、育训情境和教学方式设计与应用中[3]。
“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总学时为110学时,实操76学时,理论34学时。护理专业课程能涵盖职业技能培训的部分内容,故我校通过免修、强化、补修和能力转化形式来实现教学融合,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培训内容具体融入情况见表1。
表1 “老年护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理论学时安排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高质量完成“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任务,最重要的一点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有效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我校作为组长单位,选派了4名教师参与“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标准的制定,7名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及审稿工作,最终有4名教师被成功聘选为全国培训讲师,为全国两千多名教师开展了培训。同时,我校还另外选派多名教师参与“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有4位教师被聘为四川省“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员,先后参与四川省相关学校的考评工作。学校将继续采用“细胞生法”,以1分2、2分4、4分8……形式动员所有专任教师熟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政策、授课方式、培训目标及考核形式等,最终将此项工作常态化。
3.5 加强校院合作、产教融合,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照护人员需求较大。目前养老院照护人员多是社会上招聘的中年女性,无医护背景,因此需要更多受过专业训练、技能较熟练的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学校应抓住契机,加强与养老院的合作,校院双方共同育人,将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老年照护”学习从学校搬到养老院,真正实现理实一体、产教融合,缩短学生就业后岗位适应时间,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实现产业育人和职教育人的衔接,保证供给侧和需求侧互联互通。
总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从根本上是为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发展的需要。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因此,各学校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岗位层级来开展工作,依托产教融合,严格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扎实推进“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