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体育教学原则研究的比较与分析
2020-10-10申霖
申霖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510303)
0 引言
原则,通常指言行所依据的准则或处理问题的准绳; 教学原则,一般定义为是教学所依据的准则或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上述概念基础上,体育教学原则,可认为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准则或标准[1]. 在英文类文献中,虽然没有形成“体育教学原则”这一专有词汇并给出相应的明确定义,但对于原则(Principle)一词则有着统一的说法,即引导某一行为或评价的前提和价值观; 而体育(PE、Phys Ed 或PhysEd)一词,在维基百科英文数据库中查询,最高频的定义“为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有关身体发展、健康、力量、协调性与灵活性的内容”,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有关“体育教学原则”组成的基本词汇,虽然在定义上国内外的表达形式有所区别,但基本意义相同,这使得二者有着相似的使用语境,可以在相关研究内容上进行比较与分析.
笔者于2020 年1 月24 日在中国知网以篇名或者关键词为“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原则”,发表时间为2010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的搜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分析可知,目前国内有关国外体育教学原则、国内与国外体育教学原则对比研究的文献鲜有涉及,据此研究现状,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体育教学原则理论研究差异的基础上,探究国外体育教学研究热点,并通过进一步介绍国外体育教学核心理念,寻求对国内体育教学的启示,以期为国内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Citespace 软件的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功能,通过对文献数据信息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来实现科学知识的可视化分析,借此进行学科知识结构辨识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把握国外在体育教学原则方面的理论研究热点,为国内在此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数据来源
2.1 中文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为中文数据源,以“体育教学原则”为主题或者关键词进行检索,选取文献发表时间从1979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共获得文献1 761 篇. 为进一步筛选出高质量的文献资料,在进一步的检索过程中将“文献来源”的“期刊来源”中选取16 种体育中文类核心期刊(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研究),经再次筛选后得到文献191 篇,进而对这191 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2.2 英文数据来源
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为外文数据来源,以主题“Principle of Physical Education”作为检索词,在数据库中选择“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发表时间从1979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77 篇. 将检索结果以“保存为其它文件格式”命令,记录为1-477,内容为“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文件格式为“纯文本”,保存后进行相关分析.
3 国内外体育教学原则的相关研究
3.1 国内体育教学原则的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对检索到的国内体育教学原则研究文献生成的趋势图分析(图1),在2004 年之前,国内对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文献稳中有升,表明关于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持续受到国内体育工作者的关注; 在2004 年之后,特别是在2010 年左右,研究论文有了显著提升,这可能与我国在2008 年举办奥运会、2009 年举行全国运动会、2010 年举办亚运会,体育事业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关; 2015 年之后,研究进入瓶颈阶段,直到2019年左右,这一领域的研究又呈逐渐复苏的趋势.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体育教学原则”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图谱进行绘制与辨析,具体操作如下:时间切割为1 年,主题词来源同时选择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和标识符,主题词类型选择名词短语,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阈值选择在40,运行后如图2 所示.
从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来看,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呈现出集中性较强,但网络重叠度高,研究分支较为密集的特点. 图谱中节点文献间呈现出较强的关联度,彼此之间有较强的解释性,且部分关键节点文献处于知识群组的交界处,在群组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研究起到了理论支撑作用. 从节点的中心词分析来看,图谱的中心词都是以“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原则”这样的概念词为理论中心展开,而这些词所依据的上位概念却没有被引用,只是在已有的概念界定中被反复引用,这些概念界定的上位概念所依据的原理基础却被忽视.
图1 国内体育教学原则文献发表数量及时间分布图
图2 国内体育教学原则文献共被引图谱
3.2 国外体育教学原则的相关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对检索到的国外体育教学原则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5.6.R2,对文献的共被引进行分析,保持研究参数不变,通过谱聚类算法生成知识聚类后可以看出,在呈现出的图谱中,2013 年以Chow J Y、David K 发表的论文为节点,呈现出较高的中心性,并与周边有着密集的连结线,形成了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研究网络; 以2013 年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到2016 年Chow J Y 发表的论文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节点,以此节点形成了一个较为密集的聚类,并与多篇相关文献发生联系. 图谱中处于节点的几篇文献间,起到了较好的关联作用,为后分支的研究进行了理论的铺垫(如图3).
图3 国外体育教学原则文献共被引图谱
3.3 国内外体育教学原则相关研究成果的差异性分析
3.3.1 国内体育教学原则相关研究文献主题高频词的分析
由图4 的国内体育教学原则研究主题分布图可以看出,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主题根据研究比重由大至小排序依次为体育教学原则、分科教学法、体育教学、运动负荷、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工作、运动技能、运动技术、教学方法.
图4 国内体育教学原则文献研究主题分布图
3.3.2 国外体育教学原则相关研究文献关键字高频词的分析
由表1 的关键词中心性序列表来看,国外在体育图谱围绕中心词的分支研究都是以“NONLINEAR PEDAGOGY”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展开,从而在理论研究上形成了较好的连续性.
表1 国外体育教学原则文献关键词中心性排序列表
3.3.3 国内外体育教学原则高频词差异的分析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国内在此领域的高频词重复性较高,且出现了概念的循环套用现象,所依据的观点仍大多是以教师或社会的角度对体育教学原则进行的研究,虽然多年来在学校体育中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从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成果来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素—学生仍考虑不足; 相比较而言,国外对体育教学原则的共引高频词可以看出,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联系更为紧密,更注重以教学对象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开展相关的体育教学活动. 如表2 所示.
表2 国内外体育教学原则共引高频词排序列表
4 国外体育教学原则研究的热点分析
因为体育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2],所以对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某主体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的把握与认知水平.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与国内体育教育相比,欧美国家大都有着更为悠久的学科历史与经验积累,这使得国内与国外在体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 通过分析国内外体育教学原则理论研究方面的差异,梳理、总结国外的先进理念及相应的理论论述,可有助于国内体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到国外体育教育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先进之处,从而更好地看到自身差距. 为此,本文在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可视化分析后,对国内鲜少看到的一些国外体育教学原则相关理论研究热点进行介绍.
4.1 限制导向的非线性教学法(Nonlinear Pedagogy Constraints-led Approach)
非线性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与线性概念相对应,用来描述不同变量之间性质不同的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如果总是引起其他变量按照固定的比例改变,则该系统为线性系统; 反之,如果不同变量之间的变化不成比例关系,一个变量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其他变量的巨大变化,则称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国外学者如Chow J Y 等[3-4]认为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关联关系,但并不是按比例变化的线性关系. Spiro R 等[5]针对知识的复杂性问题,将知识划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知识(Well-structure Domain Knowledge)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Ill-structure Domain Knowledge),并对知识获得的建构过程,提出认知灵活性理论和随机通达教学的主张,核心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为学习者首先要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先前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而适当的表征,然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再将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整合.
限制导向(Constraints-led Approach)的观点主要用于解释理解式游戏教学法,在其概念中,将限制描述为一个边界或范围,这个范围的作用是用来规范学习者,学习者必须通过主动探索来形成稳定的协调形态,获得的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决策的选择都是由运动中的表现者(Performer)、环境(Environment)及所要执行的工作目标(Task)交互作用下形成[4,6].
在非线性教学法中,其主要思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涉及到学习者自身或周边的工作条件因素,将这些因素形成限制条件,用来促进学习者功能性目标导向的动作协调形态与有效决策行为的形成. 教学者在贯彻非线性教学原则时,应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重点设计评估内容,例如将如何评估学生表现、如何组织学生练习和如何给予学生指导与回馈. 限制导向的非线性教学应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不同于传统的理解式游戏教学法中着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改变运动器材、比赛区域和规则来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战术与技能,从中理解所学运动技术的内涵; 限制导向的非线性教学观点以人体运动行为的协调、控制与技能架构为蓝图,主张学习者在不同限制因素组成的环境中主动寻找、发现与探索符合学习目标的动力,与理解式游戏教学法的中心理念一致,这种主动的探索能力对于学习动作的协调性与控制性相当重要,探索式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建立基本协调形态来达成所设定的工作目标. 以理解教学法的角度,已具备一定技能储备数量的学习者能够改变他们的动作决策来寻求符合教学者设定的环境工作限制要求,从而达到学习者在动作表现的最佳化,教学者可利用工作环境限制来设计符合个别学习者(有机体限制)不同程度的需求,并以学生为中心有效设计与调整课程内容.
4.2 理解式游戏教学法(Teaching Game for Understanding,简称TGfU)
理解式游戏教学法最早由英国罗浮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的两位学者Bunker 与Thorpe[7]受到非线性教学思想的启发后,于1982 年在非线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上所提出. 这种教学法强调运动的特征与战术应用,并透过让学习者参与修正过后的比赛方式为主轴,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运动比赛策略技巧的经验.这两位学者最初在以技能为导向的传统体育课教学中观察到虽然学生喜欢游戏与比赛,但由于体育课内容以大量练习为主,导致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不高,技能不熟练,不能将所学技能实际应用到比赛情境里,造成无法学以致用的现象. 学生在这种类型的体育教学学习过程中接受的信息较少,导致学生的临场变通与独立决策能力得不到提高; 同时,其还使得学生在实际比赛中,必须通过教师的指令才能做出行动决策,这种教师一个指令、学生一个动作的教学方式导致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技能进步有限,而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也常常被忽略,进而造成学习者个体差异程度的扩大.
传统式的教学法中,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关技能也未必能完全了解其项目的规则与比赛方式,由此,Bunker 与Thorpe[8]据此构建理解式游戏教学法的概念,其主要构成因素:1)课程比赛(游戏)化(Game Form):由教师提供各种有条件的比赛形式,并通过学生年龄及场地空间大小、器材、设备、能力与人数来开展合适的游戏或比赛,让学生可以在竞争的环境里了解与掌握所学的运动项目. 2)了解比赛或游戏(Game Appreciation):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比赛与了解比赛规则,透过比赛实际情境,系统地建构基本体育知识与对该项运动特征的认识与了解. 3)战术战略认知(Tactical Awareness):在游戏或比赛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鼓励或引导学生去思考与解决问题,并由此促使学生对所学的战术有所体会,达到能够判断何时、如何应用战术的水平. 4)执行决策(Decision Making):学生必须通过瞬息万变的实际比赛,学会如何辨识各种环境中产生的刺激,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据此判断如何做(How to Do)与做什么(What to Do),无论个体能力的差异,老师都应鼓励学生各展所长,按照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决策. 5)技术执行(Skill Execution):在理解式游戏教学法中,技能的执行应该与真实的运动情境或规则限制紧密相关,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需要,设计不同阶段动作技术的要领及运用的时机. 6)整体表现(Performance):在这个阶段,技术表现为学生学习的结果,透过量化与前、后测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改变不同运动情境对学生学习该项技能表现的有效程度.
4.3 三角限制(Triangular Constraints)理论
该理论根据复杂系统的限制性质,即复杂系统(如人体系统)的次序状态是受到客观限制因素的影响,这种限制因素可粗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物理性的限制(Physical Constraints),另一种是信息性限制(Information Constraints)[5],其中物理性的限制可再细分为结构性(Structural)限制与功能性(Functional)限制. 从限制来源来讲,可将限制分为3 种来源,分别为有机体(Organism)、环境(Environment)和任务(Task)[9]. 有机体的限制主要为学习者本身的特质(身体、心理和认知水平),其中包括身高、体重、身体组成、肌肉体脂比、脑中神经叶和突触的连接. 环境限制主要为学习者周围恒定的环境因素,如光线、温度、纬度和重力. 就重力来讲,它是一种主要的影响人体动作的环境限制,除此之外,环境限制也可以是属于社会的,像是亲友团队的支持、社会的价值观与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文化规范,以上因素皆会影响协调形态的产生和认知决策的选择[10]. 任务限制主要指为学习者使用的器具、比赛或游戏规则的改变、场地的限制与标记、任务目标、参与游戏(比赛)的人数限制及教学者提供的信息等. 任务限制设计在不同运动技能的游戏(比赛)中,用来引导学习者产生相关的功能性动作协调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行为[10],也可利用修改游戏或比赛规则,如将篮球改为2 对2 或3 对1 的方式鼓励学习者制造球权的获得或提升运球的技术. 在任务限制里最重要的是信息来源的可用性(Available Information),环境中充满丰富的信息,生物体如人类可凭借知觉系统(如视觉、听觉和本体感觉)来获得信息,并计算、组织来产生达到工作目标相对应的决策与行为[11].
在三角限制理论中,各种限制因素并非独立影响学习者,在订立任务目标后,有机体、环境与任务限制相互作用,形成人体系统与环境状态之间、在相应时间段内达到的动作协调稳定程度,而动作状态需要通过练习和经验达到最佳的状态[10],Newell 所提出的限制模式较好地指引了想要应用限制导向的非线性教学者,从宏观角度解释出不同类别限制的交互影响对于个人或是团队运动的重要性; 如个人的动作形态与团队的整体协调形态,可将团队视为一个复杂系统,每一位球员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单个球员)本身的有机体限制、环境限制和根据不同位置所负责的目标工作之外,还必须与其他子系统(球员)交互作用构建成一个整体的协调形态来满足游戏(比赛)的工作目标[11],从而影响行为改变的限制. 然而这种改变并非永久不变,影响动作协调状态的限制是暂时的,根据上述团队运动的例子,不同限制造成球员与球员之间或团队与周边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增强或减弱.
5 国外体育教学原则相关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5.1 国内研究应多采用自然科学类方法
通过对查询到的高频引用文献的下载与研读,可看出国内体育教育领域对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成果,理论体系较为严谨与完善. 从高频词上看,国内在该领域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以教育学理论中的教学原则为基础;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借鉴人文社会学类的研究方法. 通过适当的改造来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或是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借助实验探究和科学论证验证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体会,再通过实践检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在其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适用性问题,研究结果也常带有较大主观性. 因此,国内研究应多采用自然科学类方法,如以系统论的角度从相关关系到因果关系,从现象描述过程到机制探索,注重对基本体育教学规律的把握与认知.
5.2 国内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的严谨性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过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但国内学者对这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与国外学者相比较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涉及到数学统计流程方面,国内相关文献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规范性与严谨性不足,如样本量、测试者与受试者、仪器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阻碍国内体育教育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国内在相关的研究中,研究方法常用到专家咨询法,而这种方法的使用在英文文献中却鲜少看到.
5.3 国内研究应加强生物学和心理学等基础学科成果的支撑
国内研究过于宏观,难度较大、但实效性不高; 国内集中研究的方向是教育方式和结构等,少有学者对这种差异性的根源进行分析,且实验性研究相对不足; 国内的研究基础过于偏重名家论断,而缺少生物学和心理学等基础学科成果的应用,这种研究方式的人文观也因忽视了人体运动的实体性而使其实践指导力度相对不足. 此外,当前国内体育教育界对世界上体育教学理论的现状与发展缺乏全面、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处于脱节的状态,尤其是对一些新的体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把握仍显不足. 国内体育工作者应多学习与借鉴国外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以提高与丰富国内体育教学工作者的理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