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研究*
2020-10-10王娓秀胡谍燕
王娓秀 胡谍燕
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从45岁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称为围绝经期,处于该时期的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及卵巢功能下降, 会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及代谢紊乱现象,即围绝经期综合征[1]。围绝经期女性常出现为易怒、烦躁、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其中以失眠最为常见,其发生率为70.6%,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或早醒等,严重者还会彻夜难眠,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且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为激素替代法, 必要时配合精神类药物, 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依赖性、成瘾性,还会损害肝肾等。据研究,传统中医药对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依赖性,本研究就此展开分析,采用中药足浴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结果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12月于我院门诊诊断为围绝经期失眠的9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48.21±1.77)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分为(16.38±2.65)分,平均病程为(7.32±2.83)个月。试验组的平均年龄为(48.52±1.49)岁,PSQI量表评分为(16.70±2.58)分,平均病程为(7.46±2.35)个月。经比较发现,2组的年龄、病情和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45~51 岁;②符合《中华妇产科学》中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③西医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科学会精神疾病的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的失眠诊断标准;④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拟定的失眠症诊断标准;⑤失眠症状每周至少3 次,持续2个月以上。
1.3 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45岁或大于51岁;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③存在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指导患者口服艾司唑仑片(生产厂家:湖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522,规格:1 mg/片),每日1次,每次1片,以10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中药足浴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具体措施如下:①中药足浴。将我院自拟中药足浴方(合欢皮15 g,丹参30 g,当归15 g,熟地20 g,夜交藤20 g,红花10 g,牛膝20 g,黄连6 g)药液500 ml加入适量温水中,控制水温在38~42 ℃,然后于每晚睡前1 h指导患者用该药方泡脚,提醒其将双足裸露浸泡于药液中,若水温降低则适时添加热水进行调节,尽可能地让水位保持在双侧踝关节上10 cm以上。同时指导患者双足相互搓动,每次20~30 min,至微微汗出为宜。②耳穴压豆。选取王不留行子耳贴(生产厂家:上海泰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08第1270441号),将其附贴于面积为0.6 cm×0.6 cm 的医用胶布中央,然后用75%酒精(生产厂家:江西健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对患者的耳廓进行消毒,之后将胶布贴于所选耳穴上(耳穴选取神门、心、肝、肾、皮质下),每次选单侧耳穴,两耳交替进行,采用轻柔的按摩手法,以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为宜,持续约3 min,每天指导患者自行按压每个耳穴3~4次,睡前可再行按压1次,每5天更换一次耳贴。以10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以上操作均由受到统一标准培训的护士协助和指导完成。
1.5 观察指标①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PSQI量表[2]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评估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时间、障碍以及日间功能等,由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分4个等级计分,各因子得分相加则为总分,总分值在0~2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障碍越严重。②将失眠治疗的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于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总时数较前增加3 h以上;有效:睡眠总时数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睡眠总时数较前无改善或反而加重[3]。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量表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经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医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近年来,中药足浴、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法在中风后遗症、老年性失眠、青少年近视等临床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围绝经期失眠属心理疾病,睡眠质量不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采用西药治疗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其使用受到限制。而临床上关于中医治疗该疾病的报道较少,在中医领域中,失眠属于“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范畴,阴阳不调是其发病机制,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失眠与其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有关。既往经产、精血耗伤、久病耗损、天癸将竭等导致肾阴亏虚、癸水减少,从而夜寐不安,即失眠。治疗该疾病应当以清心安神、滋阴降火、调整阴阳为主,从而促进阴阳平衡,最终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4]。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但是改善效果甚微,因服用西药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有部分患者还产生了耐药性,所以影响了临床疗效,其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7.78%。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了中药足浴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结果试验组的PSQI量表评分下降幅度更大,总有效率高达95.56%,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足浴方为我院自制,方中丹参可清心安神;牛膝可补益肝肾;红花则活血通络、活血养血,改善循环;熟地黄、当归、夜交藤具有补血、和血、补肾、滋阴之效;合欢皮能解郁、和血,对于心神不宁、失眠抑郁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黄连具清热解毒之功,能有效清肝火[5]。采用中药足浴过程中,指导患者双脚相互搓动,对足部产生刺激,加快足部皮肤对药效的吸收,通过热力将药效渗透入体内,进而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新陈代谢等,促使患者的阴阳达到平衡,从而缓解失眠症状。此外,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耳廓上均有相应的代表区和穴位,可以说耳为宗脉之所聚,本研究正是利用这一点,采用耳穴压豆法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进行治疗。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贴于耳穴处,护理人员运用揉、按、捏、压等手法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在治疗失眠时,耳穴压豆通过刺激耳穴而疏通经络,诱发经络传导,进而调整人体气血,促使阴阳平衡恢复,从而发挥镇静安神的作用,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6]。
综上,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采用中药足浴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其睡眠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从而确保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