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当代互联网形势下“网络募捐”规范化问题的研究

2020-10-10鞠斌杰张东明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求助者慈善信息

鞠斌杰 张东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昌平102249)

一、网络募捐的产生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截止2018年,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8亿多。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工具蓬勃发展,为网络募捐的兴起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网络募捐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募捐慈善行业的不足,为部分急需救助的人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但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募捐进行相应的诈骗犯罪活动,大大降低基层民众对于网络募捐的热情和接受程度,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捐赠人的利益,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能得到应有的帮助。在降低网络募捐的信任度的同时,还会引起社会道德的滑坡。

关于网络募捐的争议从未停歇。2016年,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转,文章的作者是深圳本土作家罗尔,罗一笑就是他5岁的女儿,被查出患有重病,每天面临高额的医疗费。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为了减轻医疗费的压力,这位父亲想出了用文章吸引眼球来筹款的方法,即这篇文章多得到一次转发,就有机构为罗一笑多捐赠一元钱。[1]看了文章的人都潸然泪下,内心深受感动,自然也被很多网友转发。但随着事件逐渐发酵,有好奇心比较重的网友扒出了“真相”,称此事为变相的营销炒作,罗尔名下有多处房产,并没有因为给女儿治病而变卖。一时间,网友的情绪从同情转向指责,真真假假的争辩甚嚣尘上。

为了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慈善活动面临的挑战,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施行。同时,民政部发布了首批13家网络募捐平台名单。[2]自《慈善法》施行一年以来,国家整体的慈善行业发展的方向呈正规化和信息化态势。2017年8月1日,由民政部发布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落地实施,这两项标准的推行意味着个人再也不能在网络公开募捐。[3]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章旨在了解公众对网络募捐的认可度,从公众关心的问题出发,探索网络募捐规范化的途径。同时,结合相应法律法规,对未来网络募捐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二、网络募捐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在问卷调研中,关于网络募捐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广受公众关注。如图1所示。

图1.网络募捐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募捐存在欺诈现象

每年有大量的网络募捐发起,站在公众的角度来看,网络募捐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根据自身需要,人们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相关网络平台上发布募捐信息,从而达到向社会公众求助的目的。面对网络募捐时,公众是否会主动核查受助人信息的真实性,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3%的公众会选择核实受助人信息,如图2所示。但在如何核实信息的问题上,公众选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如依靠身边同学提供的信息,依靠受助者在网络上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依靠新闻媒体信息等,选择比例如图2、3所示。

图2募捐信息的真实性会不会去核实

图3如何判断个人网络募捐消息的真假

大家对于网络募捐的回应是基于自身对于受助者的同情,了解的是网上大家所传递的信息,并不能通过实际的接触得到真实的情况反馈。但是网络并不是实物,无法对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证实。网络募捐可以带来便捷,但是由于存在着不稳定性和隐藏性,导致公信度大大降低。目前对于网络的管理没有完善严格的体系,很多平台无需实名也可以交流沟通,导致普通民众很难对事件的真伪进行核实考证。目前网络募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果求助者存在虚假求助,或者歪曲事实真相,会对施助者造成伤害,引发社会诚信危机;二是不真实的求助会对受助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为解决个人网络募捐过程中存在的信息虚假,诈捐、骗捐等问题,我国于2016年9月1日正式颁布《慈善法》。其中,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这意味着,在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主体是慈善组织,并且只能是具备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除此之外,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成立满2年的组织,在经民政部门资格确认后也可以取得相应的公募资格。因此,求助者只能通过求助于慈善组织,进而在指定信息平台上发起活动的方式募集善款。但是对于一些社交平台上的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募捐,不在《慈善法》的规定范围之内。对于求助者来说,选择合法的慈善平台发布求助信息,能够更有效地获得帮助;对于捐助者来说,通过政府认定的慈善平台进行捐助,才能地让爱心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二)网络募捐平台资质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募捐日趋成熟,反应迅速,体量较大,如在2013年庐山地震中,不少知名网络平台与基金会快速建立合作关系,为网友捐赠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见图4)。以2013年为例,截止到2013年9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通过网络捐赠平台筹集到的善款超过了5.2亿人民币,有超过1亿人参与到网络募捐当中,影响力之大,扩散规模之广出乎公众的意料。

图4庐山地震网络募捐情况

面对互联网募捐的“来势汹汹”,为了防止网络募捐平台泛滥的情况出现,民政部根据《慈善法》第二十三条赋予的权力,正式指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平台作为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图5庐山地震网络募捐情况

以“官方认证”的形式控制网络平台的数量和质量,这样做确实可以将绝大多数资质较差的平台挡在国家的“准入门槛”外,压缩诈捐骗捐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生存空间,使得资质良好的募捐平台有充足的空间推广其形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网络募捐的信任度。而未进入民政部13家慈善平台名单的网络募捐平台,如果继续开展非法募捐活动,将面临最高20万元的罚款。

但是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公众对于各个平台的认可度不高,调研结果如图6所示。

图6对现有的网络募捐平台是否信任

据调查数据显示,网络募捐平台不能得到信任,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是募捐需求人的身份信息、筹集资金的目的无法更好地核实确认;二是募集款后续用到哪如何跟踪,剩余款项如何处理;三是平台如何收费是否合法合规;四是未进13家资格名单的网络募捐平台如何处理。

(三)求助主体身份信息难以分辨

针对互联网筹款平台和筹款活动,不少网友对其中的求助者身份和求助事由的真实程度存在质疑。针对这一疑问,某一筹款平台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核实求助者信息,该平台会要求求助者填写身份证号,与公安部门中的信息进行核对;与此同时,求助者会被要求手持身份证进行拍照,照片实时上传到平台上,作为筹款的依据之一。另外,求助者需要提供医院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平台随后会就其真实性与相关医院进行沟通确认,以此来作为求助者的众筹原因。

(四)筹集善款目标是否合理

有公众质疑网络募捐平台上的筹款目标由筹款人自己确定,无法核实这种金额是否是必要的;而且在筹集过程中,目标金额还可以变更,这加大了筹款的随意性,削弱了公信力。对这一问题,某平台相关负责人也有相关回应,称众筹金额一般是由求助者根据患者病情大致提出,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会介入评估。但是平台求助人数量庞大,涉及医院较多,病情复杂程度不一,平台需要逐一确认,工作难度确实很大。网络募捐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筹款目标金额规范制度,在保证合理化的基础上,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

(五)募集款余款如何处理

一般情况下,募集善款的流程为:求助者在某个众筹项目周期结束前是无法拿到善款;众筹环节结束以后,平台会根据实际情况(经确认)按照拨款相关规定将款项转给求助者;在此期间,如果有群众进行举报,平台会对被举报情况进行核查并严格落实彻查。公众对于募捐平台的质疑还包括了众筹资金后续使用情况无确定的执法机构和专门的监管人员监管。此外,有媒体报道个别筹款人拿到善款后经常在朋友圈和微博等网络平台炫富、晒奢靡照片、出国旅游等。对此,相关募捐平台表示,现阶段筹集的善款的后续使用情况主要依靠群众自发的监督和举报,届时各大平台会派出调查小组进行受助人现实情况的核查。

(六)平台收取手续费是否合理

平台收费是否合法合规?一般的慈善募捐平台会收取2%的手续费用于平台维护。在调研过程中,62.7%的公众对于平台收取其中2%手续费的做法表示不理解,如图7所示。

针对手续费问题提出的质疑,网络平台也有自己的解释。平台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平台在依靠自身扩展其他业务获取收益的同时,收取筹集款项的2%作为管理费用,这与新的《慈善法》相应的费用的管理规定是一致的,并且与其中的花销比例要求相吻合,这也是维持平台持续运营的必要手段。

图7慈善募捐平台是否应该收取手续费

三、依靠多元联合,推进网络募捐规范化发展的途径

从网络募捐的当前现状来看,网络募捐规范化依靠政府单一监管以及网络平台自身规范和公民个人是难以应对相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因此,建立多元联动进行协同监管体是实现网络募捐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主体由政府督导、募捐平台监管、社会配合等三方构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健全完善各类平台募捐制度来明确责任,划清红线,从而建立健全网络募捐规范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其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建立健全相关立法与规章制度,探索法治化途径

前文已经提到,《慈善法》的出台和民政部认证13家网络募捐平台对于规范网络募捐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慈善法》对于大众一致关注的个人的求助问题并没有做出具体有效的规定。个人求助属于公民权利,法律存在盲区,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可以僭越法律,一旦涉及到诈骗等行为,必将承担刑事责任。因此,为持续推进网络募捐平台规范化管理,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让网络募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仍需要我国立法机构继续完善相关立法,设置相关立法部门,细化职能。[4]继续完善相关法律配套制度,完善各类平台监管制度,一方面对现有《慈善法》中涉及的网络慈善的条款进行细化和司法解释,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现有网络慈善的多样化问题,出台细化的网络慈善条例,规定好责任主体和履行程序的具体途径和详细内容等,并设置网络求助方面的制度,将个人求助、打赏、公众号配捐纳入法治范畴。

(二)健全政府监管体系,构建慈善管理框架

针对网络募捐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政府方面要加强立法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设立相关资格审核或登记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手续和相关法规[5]明确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界定网络募捐平台准入门槛,对平台应当履行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进行明确,积极引导网络募捐有序健康发展。[6]赋予不存在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机构以权力,对整个募捐过程实施监管。[7]例如在我国,对于村委会以及社区等基层的组织参与监管是被认同和接受的。基层社区委员会和村居委会具有的特点是:广泛性和深入群众性。作为基层群众性组织,此类机构遍布全国各地,深入城镇乡村,离群众最近,也对群众的情况最为了解。在法律监管存在空白、平台监管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作用对于有效监管必将成效显著。同时,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奖惩制度的明确和另外的监管机构的存在也是必要的。

(三)发挥募捐平台桥梁作用,营造和谐慈善环境

网络募捐平台作为个人求助的直接通道,其自身运行和信息监管与披露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个人求助成果和社会公信力的提升。因此,规范网络募捐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要不断优化平台管理:要求相关负责人积极履行自身义务,不断加强平台建设,加大平台监管力度和健全平台的监督机制,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同时,主动履行自身的监管义务。[8]在规范管理之下,网络平台应积极寻求与传统慈善组织的合作,[9]打通个人求助与慈善组织之间的沟通渠道,以平台的便捷性、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为个人求助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打造既有信任又有效率的网络慈善环境。相关平台要积极进行等级报备,强化网络慈善信息的审核和相关申请人的资质审核,建立与社会信用结合的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形成强大的信用网络。此外,相关平台要加强网络募捐信息公开透明制度,反馈机制,积极主动公开平台自身资质认定、组织架构和人员组成,以及相关善款分配情况,积极披露善款从发起到使用结束的全过程。

(四)构筑募捐环境人文地基,提升网络慈善氛围

网络是另一个社会环境,它凭借着自己虚拟的特性,倡导构建出一个人人平等、自由的网络社会。但由于道德多元化,网络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诸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事件层出不穷,网络募捐想要健康发展,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个人素质。[10]要加强网络法规建设及缺少法律保护的地方,单纯靠道德的制约,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其次,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升网络慈善群体的个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个人自律。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网民中青少年占大多数,对青少年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提高网络道德修养和网络募捐利与弊的认知对网络环境的规范有着长远的意义。此外,动用社会力量,在技术层面加强互联网安全建设,开发网络新技术,保护网络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各界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利用相关媒体宣传各种个人慈善行为和正面典型以及成功救助案例,进一步引导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

猜你喜欢

求助者慈善信息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拒绝的正确方式
订阅信息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展会信息
心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