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穴经筋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对照研究*

2020-10-10高新罗扬吕亚南邓享强

光明中医 2020年18期
关键词:点穴颈性经筋

高新罗扬吕亚南邓享强

随着颈椎退行性改变的人群比例增加,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其发病原因尚无定论,可能发病因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交感神经刺激、体液因子学说、本体感觉器功能紊乱等[1]。其中上位颈椎深层肌肉本体感受器紊乱导致颈性眩晕发病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此种发病机理,采用点穴经筋疗法松解颈项部深层肌肉,改善肌肉的张力,减轻肌肉异常信号的传导,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我们采用点穴经筋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8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该临床研究采用单盲法,治疗师了解分组方法,疗效评估者不了解分组方法。治疗组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4.73±9.35)岁,平均病程(1.67±1.05)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12±9.18)岁,平均病程(1.77±0.93)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课题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ky-wst2015024。

1.2 诊断标准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中医病证诊疗方案》[2]拟定的项痹病诊断标准:①眩晕伴有颈项部疼痛或活动障碍;②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③X线检查有异常所见;④经颅多普勒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3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70岁患者;②符合上述诊断患者;③能够耐受并同意推拿或中成药口服治疗的患者;④能够坚持配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及辅助设备检查,并配合完成随访的患者;⑤构成枕下三角的肌肉肌健起止点有压痛;⑥X线颈椎正侧位、开口位片有环、枢椎的前后滑动、或左右旋转、或侧向摆动、或仰倾摆动相对位置的变化。

1.4 排除标准①在行立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感觉诊断为头晕的患者,持续性头脑昏昏沉沉或模糊不清的感觉诊断为头昏的患者;②耳源性、眼源性、脑血管源性及其他原因引起眩晕的患者;③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不能清醒自诉并完成问卷者;④年龄<18岁或>70岁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未按规定接受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数据不全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采用点穴经筋疗法。①舒筋法:对患者肩背部采用法、揉法、拿法等手法舒缓肌筋、解除痉挛。反复操作3遍,约5 min。②松筋散结法:对足太阳经筋、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经筋走向采用按揉、捏拿,同时注意找筋结所在,对查找出的筋结,再用分筋、理筋、揉按手法以“松筋解结”,以产生酸、麻、胀、痛感,患者能够忍受为度。特别是对颈肩背部,尤其是经过枕后三角部位筋结,进行分筋理筋解筋散结止痛。每个筋结点治疗约30 s,共约8 min。③调筋通络法:采用点法、按法、分筋、理筋法在穴位上运气调筋、通络止痛。取穴:风池、完骨、肩井、天宗、肩贞、肩髃、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缺盆、中渚、百会、头维、睛明、攒竹、丝竹空、华佗夹脊穴。每个穴位点按10 s,共约5 min。④舒筋法:用揉法、拿法、叩法放松枕颈肩背部软组织。反复操作3遍,约3 min。治疗组每位患者每次治疗时间约 20 min,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0 d(1个疗程)。

1.5.2 对照组口服中成药眩晕宁片(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0.38 g/片), 3片/次,3次/d,共治疗10 d(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即刻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3]《中医病证诊疗方案》[2]进行眩晕疗效评价和采用脑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报告进行评估。超声诊断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2种,应用多普勒彩超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末段、颅外段、双侧椎动脉及基地动脉的血流速度、频谱形态、PI值,如若数字在正常范围内报告为正常。如若有一项数值异常,报告为异常。

2 结果

2.1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治疗前2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 (例,

2.2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效评估 (例,%)

2.3 脑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报告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正常28例(93.33%),异常2例(6.67%),对照组正常27例(90.00%),异常3例(10.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正常29例(96.67%),异常1例(3.33%),对照组正常28例(93.33%),异常2例(6.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者脑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报告比较 (例,%)

3 讨论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假说,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颈椎肌肉、关节本体感觉信号传递异常导致眩晕发作的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上位颈椎深部的关节囊、韧带、肌肉分布着大量的本体感受器。其控制着颈椎关节的活动,并与视觉和前庭系统相联系[4]。当颈椎肌肉劳损,导致信号传递异常的时候,可以向大脑的前庭和视觉系统传递信号错误,影响空间定位,进而出现眩晕症状[5]。临床上我们发现颈性眩晕的患者多有颈椎疼痛、不适的症状,拍片会发现上位颈椎关节错位、退行性改变。因此治疗上多重视对后枕部上位颈椎肌肉的松解和寰枢关节错位的整复。有大量文献报道对枕后三角“筋结点”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颈性眩晕症状[6-8]。也有文献报道整复寰枢关节或寰枕关节的错位,也可以改善临床症状[9-11]。上述文献资料非常重视枕后三角软组织损伤及关节紊的治疗,采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案。临床上治疗方法报道很多,不一一列举。

点穴经筋疗法既是一种手法操作技术,也是治疗的思路。该疗法非常重视“经筋病”的研究,指出很多软组织损伤类疾病都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治疗上要对损伤的筋结点进行有效松解。陈欣泽等[12]对颈性眩晕患者颈项部的“筋结点”做了系统的总结,指出手少阳“经筋点”最多,在治疗时要侧重手少阳“经筋点”的松解。也指出了“经筋”理论对该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点穴经筋疗法是根据经络点穴按摩发展而来,以中医的经络、经筋理论为基础,采用“指针”点穴手法,使之在人体的穴位上可以感受到与针灸针法相类似的“得气”感,其手法操作时侧重筋结点的探查,在损伤的筋结点上进行松筋解结,疏通卡压的“橫络”,通调经脉气血,恢复经脉气血的运行[13]。点穴经筋疗法虽然治疗手段与针灸不同,但其机理和手法与针灸机理针法相同[14]。从本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点穴经筋疗法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口服眩晕宁组的80.00%。颈性眩晕评估量表显示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点穴经筋疗法疗效优于口服中成药物。点穴经筋疗法的操作为手法操作,舒适性高,患者容易接受,属于无痛绿色疗法。

本研究采用了脑多普勒血流图进行疗法观察,发现很多患者虽然有眩晕症状,但其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末段、颅外段、双侧椎动脉及基地动脉的血流速度、频谱形态、PI值都在正常范围,超声报告为正常。这引起我们的重视,说明很多患者虽然有眩晕症状,但其并未出现脑血管痉挛、缺血的情况。很多文献报道通过手法治疗可以改善眩晕患者脑血流情况,杨庆宇等[15]报道采用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多普勒彩超观察治疗后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情况。也有相关文献报道推拿手法结合其它疗法可以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情况[16,17]。学术界对于颈性眩晕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存在一定争议,2种是否为同一个疾病,2种疾病病因病机是否相同,如若不同,2种病怎样鉴别,上述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若大脑血管缺血导致的眩晕,脑多普勒检测都会报告异常,焦信忠等[18]报告检测90例患者,发现异常率为81.11%,但此类患者多数没有颈椎病症状。也有文献报道针灸可以改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和脑血管缺血状态[19,20],但脑血管缺血是否由于颈椎病导致,还需继续探讨。

本研究结果提示后枕部上位颈椎深部肌肉、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的本体感觉信号传输紊乱或信号传输减弱可能为该病的发病机制[21]。本研究样本量还不够大、观察时间较短、客观指标较少,今后研究要加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尤其是治愈后复发的情况,还要尽量采用较客观的观察设备(如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去进一步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

猜你喜欢

点穴颈性经筋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