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寨县祠堂主轴空间比例关系研究

2020-10-10贾尚宏荣宁宁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寨金寨县主轴

贾尚宏,荣宁宁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41)

0 引言

金寨县地处丘陵地带,传统村落被群山环绕,交通十分不便,因此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祠堂建筑,为祠堂建筑的研究提供样本资料。祠堂属于民居,但其相较于普通民居更加精美,具有研究价值。金寨祠堂沿中间主要纵轴线排列成院落风格。在平面的组织中,主轴线用于强调门屋、享堂和寝殿三个主要礼仪空间的重要位置,旁轴多为附属建筑,其构造相对粗糙、单一。经调查,金寨县现存明清时期祠堂建筑25 栋。本文选取相对保存完整的13 栋祠堂测绘资料样本进行祠堂主轴空间比例关系研究。

我国官式建筑一般都有其固定的营造法式,并且得以较好的记录、保存,而遗留在民间的祠堂、民居却主要靠世代匠人口口相传,至今保留的记忆已相当稀少。目前,对金寨祠堂的研究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如平面形制、文化背景以及构架形式等。对它的研究需要从定性的水平扩展到定量的水平,以便进一步为修缮金寨祠堂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整理金寨祠堂的测绘资料,发现金寨祠堂建筑的空间应有其固定的比例关系。研究者从统计归纳的角度出发,从测绘数据中计算金寨祠堂空间的面阔、进深、高存在比例关系,进而逆推金寨祠堂的营造规律,是对传统技艺与文化的传承,是对“乡愁”的守望。

1 金寨祠堂厅堂基本形式

金寨祠堂的主轴空间(礼仪空间)排序:门屋(下厅)—享堂(中厅)—寝殿(上厅)。祠堂的起点—门屋,在金寨祠堂的三大主体建筑中面积较小,地平线较低,一般做看守及传达作用,有等级较高的祠堂在门屋中设置戏台,一般用作奏乐或戏班表演空间。

金寨祠堂主轴第二进为享堂空间。在三进式祠堂中,享堂作为家族议事或行使族规的空间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般采用隔墙断开或完全敞开的建造方式。经过享堂的铺垫,祠堂的第三进空间为供奉祖先牌位的寝殿空间。寝殿空间的地平线高于享堂和门屋,显示出其崇高的地位并表达对祖先的尊重。也正因此,寝殿的建造方法更为精细,空间等级较高。金寨祠堂多为二进式祠堂,享堂空间兼做寝殿空间,即在享堂空间中增设供奉祖先牌位,其后墙通常为封闭的实墙。

图1 金寨祠堂平面类型

通过对金寨祠堂测绘资料的整理发现:金寨县多数祠堂具有门屋空间和寝殿空间(享堂和寝殿合用),等级较高的宗祠才具有完整的三进礼仪空间。本文选取金寨县斑竹园镇、汤家汇镇、花石乡、天堂寨、南溪镇、古碑镇中保存相对完整的祠堂,以路、间、进作为分类依据对金寨祠堂进行分类,可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路两进三开间(图1a)、三路两进三开间(图1b)、一路三进三开间(图1c)、三路三进三开间(图1d)。

1.1 平面、立面和布局形式

金寨祠堂建筑平面主要为矩形,主轴祭祀空间基本为三开间,多为内院式格局,规模的大小根据家族经济实力各不相同。祠堂沿主轴方向严格对称,简单且强烈的韵律感搭配灰白色调的灰砖黛瓦营造出肃穆和神秘的祠堂氛围。屋顶形制多为双坡硬山顶,房屋结构为抬梁穿斗相结合的木结构。相对于有明显规制的“殿堂式”建筑形式,祠堂平面无明显规制,其外柱低于内柱,沿檩方向有水平构件拉结构架,形成稳定框架。祠堂多为两进单院或三进两院、轴线对称式的格局,主体建筑分别部列于轴线上;在地面标高上门屋、享堂、寝殿逐步高升,建筑前低后高,左右对称延伸,主次分明,布局严谨。(如图2 所示)

图2 柏梁宫、汪氏宗祠外立面

1.2 金寨祠堂结构特征

金寨祠堂主轴空间中为了方便祭祀活动的进行,在传统的穿斗式结构上,对框架进行不同的改造,采用了插梁式结构。祠堂的山墙面为穿斗结构,建筑空间内部结构采用类似于穿斗式的内外金柱和脊柱不落地的插梁式结构,以便得到较大的礼仪空间。“穿斗式”的柱不落地变为短柱,短柱下的穿枋受弯,有了梁的力学性质,与“抬梁式”仅存在梁端落于柱顶或插于柱身有不同。“插梁式”包括“减柱穿斗式”和“柱高不等抬梁式”,其区别在于梁(枋)与柱连接的位置(如图3)。根据分析可以看出金寨县祠堂木构架形式为“插梁式”中的“减柱穿斗式”(如图4、5、6)。插梁式构架既增大了金寨县祠堂明间的尺度,又良好地衔接了轩顶以上的穿斗式构架,充分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有利于艺术加工,增加祠堂的装饰性。

图3 穿斗式与减柱穿斗式、柱高不等抬梁式比较

图4 金寨县二进式祠堂柏梁宫纵剖面图

图5 金寨县三进式祠堂汪氏宗祠纵剖面图

2 祠堂实例及数据处理方法

2.1 实例简介

本文根据笔研究者所掌握的金寨县祠堂调查和测绘资料,剔除近期重建和保存较差的样本,选取13 例金寨传统祠堂的数据进行研究。实例主要为明清时期三开间小型至中型祠堂。选取的样本尽量覆盖金寨县祠堂的不同平面形式,以增加不同实例主轴空间数据的可比性。

2.2 数据处理方法

图6 汪氏宗祠建筑内部

空间比例关系数据是原始的测绘数据,以现代的测量单位表示。对未记录的历史上工匠设计法则,只能通过对数字本身及其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出空间比例关系,并根据数据结果的规律判断其存在的可能性。祠堂主轴空间可能存在的比例关系规律为:厅堂不同部位的尺度取值相互存在比例关系。这一规律的存在原因可能是建筑形式构图的需要。

对于祠堂建筑的三个维度的基本尺度,本文探究金寨祠堂建筑主轴面阔的数据规律,分别对主轴面阔、心间、次间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出营造的一般规律;高度尺度分析以比例关系为主;进深尺度分析主要对上厅、下厅分别进行归纳统计,得出进深方向的一般规律(三进式祠堂由于测绘样本较少,中厅不做主要讨论,本文主要对二进式祠堂进行探讨)。在构架的平面开间、进深、高度方向,选出金寨祠堂主轴空间特征的控制因素,心间面宽、次间面宽、心间进深、脊檩下皮高、七架梁底高(七架梁上承七根檩,长度为六步架)、檐檩下皮高。

金寨祠堂主轴线上的单体建筑开间基本保持一致。在标高上由门屋、享堂、寝殿空间逐级升高。定义金寨祠堂主轴空间上厅总面阔为a、心间面宽为a1、次间面宽a2、心间进深b1、檐檩高h1、七架梁底高h2、脊檩下皮h3;下厅总面阔为A、心间面宽为A1、次间面宽A2、心间进深B1、檐檩高H1、七架梁底高H2、脊檩下皮H3;对其厅堂之间的庭院,将两厅堂之间的柱距离定义为庭院的进深D、将相较地平线较高的厅堂檐口到庭院地面的距离定义为高度H、主轴总面阔定义为W(W=A=a)。(如图7 和8 所示)

金寨祠堂是一种等级较高的民居,通过对其空间的控制因素:面阔、进深、檐檩高、七架梁底高、脊檩高探究其空间比例关系,为修复或重建金寨祠堂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分别对金寨祠堂的上厅和下厅的单个空间比例控制因素两两组合形成比例关系进行数据分析,分别在在其中选择控制比例,上厅:a/b1(总面阔/心间进深)、a2/a1(次间面宽/心间面宽)、b1/a1(心间进深/心间面宽)、h1/a1(檐檩高/心间面宽)、h2/a1(七架梁底高/心间面宽)、h3/a1(脊檩下皮高/心间面宽)、b1/a2(心间进深/次间面宽)、h1/b1(檐檩高/心间进深)、h2/b1(七架梁底高/心间进深)、h3/b1(脊檩下皮高/心间进深)、h1/h2(檐檩高/七架梁底高)、h1/h3(檐檩高/脊檩下皮高)、h2/h3(七架梁底高/脊檩下皮高)。下厅与上厅同理,依次为:A/B1、A2/A1、B1/A1、H1/A1、H2/A1、H3/A1、B1/A2、H1/B1、H2/B1、H3/B1、H1/H2、H1/H3、H2/H3。对金寨县祠堂厅堂之间的庭院,分析庭院面阔/进深、进深/高度、面阔/高度,即W/D、D/H、W/H,对以上因素比例做出数值分析,得出金寨祠堂主轴空间尺度比例关系。

表1 金寨祠堂基本信息表

图7 金寨祠堂平面测量参数图示

图8 金寨祠堂剖面测量参数图示

表2 祠堂建筑(上厅)主要控制尺寸比值选择

表3 祠堂建筑(下厅)主要控制尺寸比值选择

3 寝殿、享堂空间比例关系

在金寨祠堂的主轴空间中,享堂和寝殿为祭祀空间的高潮部分。在二进式祠堂中,寝殿(上厅)和享堂(中厅)往往合用。在三进式祠堂中,由于享堂作为寝殿和门屋中间的连接部分,主要用作议事和观看祭祀活动之用,在建造时采用前后敞开的方式,即无实墙围合。本文由于掌握的三进式祠堂测绘数据较少,难以得出空间比例的普遍性规律。因此,文章主要以二进式祠堂的测绘样本为主要研究对象。

寝殿空间内由于供奉着先祖的神主牌位而封闭幽暗,神秘而庄重。金寨祠堂作为礼仪空间的结束也意味着主轴建筑序列的高潮,使其成为整个祠堂建筑的中心,其空间较大,结构更为精细,显示出先祖们的崇高地位。

比较金寨县13 座祠堂,主轴祭祀空间的寝殿(上厅)心间开间为3 270~4 800 mm(约4 200 mm),总面阔10 330~12 930 mm(约12 000 mm),心间进深为7 270~9 230 mm(约7 500 mm),脊檩高5 520~7 750 mm。

从表中可以看出:

①上厅厅堂的宽深比为1.31~1.64,面宽较进深较大,面宽约为进深的1.5 倍,杨氏宗祠的宽深比约为2.40:1 为较少见,宽深比较大;

②祠堂上厅平面的次间与心间的比值在0.76~1.01,即部分祠堂上厅的次间和心间的面宽接近,说明祠堂上厅空间较为开阔;

③心间进深与心间面宽的比值在1.60~2.22,祠堂上厅的心间空间的长约为宽的2 倍;

④檐檩高与心间面宽的比值在0.85~1.21,祠堂上厅的檐檩高与心间面宽近似相等;

⑤心间进深与次间面宽比值在1.88~2.51,祠堂上厅的心间进深约为次间面宽的2 倍;

表4 金寨县祠堂建筑上厅空间尺寸测量 单位(mm)

表5 金寨县祠堂建筑上厅空间比例分析

⑥檐檩高与心间进深比值在0.45~0.74,祠堂上厅进深约为檐檩高的2 倍;

⑦脊檩高与心间进深比值在0.60~1.12,祠堂上厅心间进深与脊檩高比约为5:4;

⑧檐檩高与七架梁底高比值在0.70~1.23,祠堂上厅檐檩高与大梁底高近似相等;

⑨檐檩高与脊檩高比值在0.58~0.73,祠堂上厅檐檩高度与脊檩高度比例形成2:3 的关系;

⑩七架梁底高与脊檩高比值在0.54~0.94,祠堂上厅大梁底高与脊檩高度比约为7:10。

4 门屋空间比例关系

门屋(下厅)作为金寨祠堂的第一进空间,多做看守及传达之用,少部分三进祠堂的门屋空间带有戏台,用来节日庆典、看戏。下厅对外连接广场空间,对内连接庭院空间较为开敞,对外封闭且一般不设窗户,以增强祠堂建筑立面的庄重、肃穆。祠堂下厅相对上厅面积较小,地平线较低,主轴空间多为三开间,极少数为五开间,与下厅开间数基本保持一致。

比较金寨县13 座祠堂,主轴祭祀空间的寝殿(下厅)心间开间为3 270~4 800 mm(约4 200 mm),与上厅保持一致。下厅总面阔与上厅保持一致,金寨祠堂各个厅堂的总面阔基本保持一致,为规则的矩形。心间进深为5 276~9 235 mm,其进深小于上厅进深。脊檩高5 215~7 680 mm,大部分下厅脊檩高小于上厅,充分体现了上厅较下厅的建造规格较高,表达对先祖的敬重以及考虑兼做享堂(中厅)的议事、行使族规的实用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

①金寨祠堂下厅厅堂的宽深比为1.26~1.93,面宽较进深较大,面宽约为进深的1.6 倍,杨氏宗祠的宽深比约为2.40:1 为较少见,宽深比较大;

②祠堂下厅平面的次间与心间的比值在0.76~1.01,祠堂下厅心间与约为次间1.2 倍;

③心间进深与心间面宽的比值在1.39~2.16,祠堂下厅的心间进深约面宽的1.8 倍;

④檐檩高与心间面宽的比值在0.91~1.21,祠堂下厅的檐檩高与心间面宽近似相等;

⑤脊檩高与心间面宽的比值在1.20~1.79,祠堂下厅的脊檩高约为心间面宽的1.5 倍

⑥檐檩高与心间进深比值在0.48~0.76,祠堂下厅进深与檐檩高形成5:3 的关系;

⑦脊檩高与心间进深比值在0.72~1.12,祠堂下厅心间进深与脊檩高比约为5:4;

⑧檐檩高与脊檩高比值在0.61~0.76,祠堂下厅檐檩高度与脊檩高度比例形成7:10 的关系;

⑨七架梁底高与脊檩高比值在0.46~0.78,祠堂下厅大梁底高与脊檩高度比约为3:5。

5 庭院空间比例分析

金寨祠堂庭院的存在使得祠堂在保证其内部私密及完整的前提下,通过较为开阔的庭院空间的水平复制,与主轴祠堂建筑的相间组合将祠堂的原始单一的空间序列升华,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空间层次。在礼仪进行时,引导和提示不同空间的变化。此外,庭院的存在更有其物理意义,具有通风、采光、“拔风”等作用,从而调节祠堂建筑内部空间的小气候,并创造相对舒适的空间环境感受。

在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中描述到当两个建筑物同时存在时,它们将相互干扰,然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封闭性。金寨祠堂主轴每两栋建筑之间夹一个庭院,相对较为封闭的祠堂内部空间,庭院较为开敞。两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D 和建筑物高度H 比值的不同给其中的人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空间体验。当D/H = 1 时,此时两座建筑物的距离与高度相同,为空间的临界点,其封闭感不强,使空间中的人们感到舒适和放松,当D/H>1 时,两座建筑相距较远,干扰较小,空间的封闭感较弱。D/H<1时,这两个建筑物彼此靠近,干扰较强。金寨祠堂各礼仪空间用庭院连接,其空间比例不同,带给人的感受不同。

对比金寨县的13 栋祠堂,从表中可以看出,庭院的进深大小变化范围较大,多数庭院的进深在4 000~6 000 mm 范围内,面阔约为进深的2倍,为高度的2.5 倍;祠堂中不同建筑之间的距离D 与建筑高度的比值在1 左右,说明金寨祠堂的庭院空间是一个使人感觉舒适放松的空间。

6 结语

前文对金寨祠堂沿主轴方向的建筑单体和庭院的空间比例关系分别进行了分析。结合前述单体建筑空间比例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到各单体建筑之间的比例关系:

表6 金寨县祠堂建筑下厅空间尺寸测量 (单位:mm)

表7 金寨祠堂建筑下厅空间比例分析

①金寨祠堂沿主轴方向,从下厅到上厅,总面阔基本不变;

②祠堂上厅与下厅的心间面宽、次间面宽的比值都接近于1:1;

③祠堂上厅与下厅进深的比值为6:5;

④祠堂上厅脊檩高为下厅的1.1 倍;

⑤祠堂上厅七架梁底高为下厅的1.2 倍;

⑥祠堂上厅面积大于下厅面积,约为下厅面积的1.2 倍;

⑦纵向由下厅到上厅地面标高逐渐上升,用庭院连接各个空间,空间等级不断升高。

表8 金寨祠堂建筑庭院空间尺度分析

上述的祠堂主轴空间比例关系主要适用于二进式金寨祠堂上厅、下厅以及庭院空间。若对金寨祠堂空间关系进一步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细化:

①增加三进式祠堂的测绘数据,补充享堂(享堂)的空间比例关系分析;

②增加主轴为五开间的祠堂测量数据,包括总面阔、心间面宽、次间面宽、稍间面宽、进深、脊檩高、檐檩高、七架梁高等得出其空间比例关系,进一步与二进式祠堂比较;

③增加金寨祠堂建筑单体的形制变化的复杂性,包括梁、枋等构架的细致划分及比例关系研究;

同时,进一步详细的研究还需要更多测绘数据的收集并进行更详细的形态划分和统计分析,这使得金寨祠堂这类传统建筑空间的比例与形态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另外,后期进一步研究金寨祠堂与明清时期其他地区典型祠堂营造法式区别,并与金寨普通民居进行对比研究,探究金寨祠堂空间比例的根源、脉络,为金寨祠堂的修复提供有效支持。

猜你喜欢

金寨金寨县主轴
混流式水轮机主轴自激弓状回旋机理探讨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把握新时代 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安徽省金寨县香炉尖-石家湾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基于FANUC0i系统的多主轴控制研究
金寨红
幸福金寨
INDEX多主轴技术助力汽车制造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