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固剂种类及添加量对豆腐质构的影响

2020-10-10于政鲜刘明伟吴凌伟王水兴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质构卤水内酯

陶 康,任 凯,于政鲜,刘明伟,刘 通,吴凌伟,王水兴*

(南昌大学 a.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食品学院;c.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7)

豆腐是中国传统食品,除了含有很多植物蛋白,还富含有益的脂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1];质地柔软,口感细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2]。在豆腐生产中,点脑,即蛋白凝胶的形成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凝固剂的选择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3]。豆浆经过加热后,蛋白质分子发生热变性,多肽侧链断裂,分子变成疏松的无规则状态,然后在凝固剂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聚集形成三维网状的蛋白质凝胶结构,并把水包裹在凝胶网状结构中[4-5],宏观上呈豆脑的状态。不同凝固剂的具体凝固机理有所差别[6],也因此产生不同口感品质的豆腐产品,且凝固剂的添加量也会影响豆腐的品质[7]。

传统的豆腐制作所用的凝固剂为石膏和卤水,近年来发展葡萄糖酸内酯作为豆腐的凝固剂。石膏豆腐保水性好,得率高,表面光滑细腻,但口感略带涩味;卤水豆腐含水量低得率不佳,且硬度大;葡萄糖酸内酯豆腐持水性极好,质地滑润,但质地偏软,容易有酸味[8]。豆腐的老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不同质构的豆腐有着不同的吃法,老豆腐适合煎炸,嫩豆腐适合做汤。再比如,不同的人群对豆腐的选择各有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的凝固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期满足市场的需求[9]。

本研究分别以卤水、石膏和葡萄糖酸内酯为凝固剂制作豆腐,然后利用质构仪对豆腐进行TPA测试和穿刺测试,通过分析硬度、韧性、黏性、弹性、胶着性、咀嚼性、凝聚性、回复性、平均硬度、表面强度等指标对豆腐质量进行评价[10-1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大豆:南昌市天虹商场;葡萄糖酸内酯:江西新黄海医药食品化工有限公司;石膏:湖北美基石膏制品有限公司;卤片:天津市滨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纱布: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

DM-Z80自分渣磨浆机:河北铁狮磨浆机械有限公司;电子万用炉: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Universal TA质构仪:上海腾拔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水浴锅:深圳市力通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数显电动搅拌器: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豆腐模具:网上购买。

1.2 试验方法

1.2.1 凝固剂单因素实验

凝固剂单因素实验:分别单独使用卤水、石膏、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进行豆腐的制作,并设置不同的添加量梯度,具体梯度设置如表1:

表1 凝固剂添加量梯度

1.2.2 豆腐制作

先挑选颗粒饱满的优质大豆清洗干净,将大豆以水豆比3:1在4 ℃浸泡12 h;泡好后捞出大豆沥干,并以水豆比5:1进行打浆;然后,将过滤后的豆浆加热到95 ℃保温5 min;后将豆浆冷却至80 ℃时加入凝固剂,再放入80 ℃水浴锅保温30 min[12-14]。最后将豆腐脑放入12×12×12 cm3的模具中压制形成豆腐[15]。

1.2.3 TPA测试

用质构仪专用的取样器,取每块豆腐的中心区域,制作成高10 mm,直径40 mm的圆柱形豆腐样品。探头采用直径50 mm的柱形探头P50[16]。

具体测试条件设置为:测试方向为平行方向;测试前和返回速度都设定为1 mm·s-1,测试中速度设定为2 mm·s-1;压缩比设定为35%;间隔的间设定为3 s;触发力为5 g;数据采集速度为200 Hz。

1.2.4 穿刺测试

用质构仪的专用取样器,取每块豆腐的中心区域,制作成高10 mm,直径40 mm的圆柱形豆腐样品。探头采用直径2 mm的柱形探头P2。

具体测试条件设置为:测试方向设定为平行方向;测试前速度为0.3 mm· s-1,返回速度设定为0.5 mm· s-1,测试中速度设定是0.8 mm·s-1,共10个水平;触发力为5 g;数据采集速度为200 Hz。

1.3 豆腐的感官评价

豆腐的感官评定方法参照GB/T 15682。选出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10名,并对其进行培训,当其对同一种豆腐的评分误差小于10% 时,才能进行正式的豆腐感官评价。实验前豆腐被切成2×2×2 cm3的正方体,并被随机编号,在有隔板的实验室进行感官评价,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豆腐感官评价评分标准

1.4 数据分析

用Excel2013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Origin 2017进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卤水用量的影响

2.1.1 卤水添加量对豆腐穿刺质构指标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对于卤水豆腐,卤水添加量会明显影响豆腐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三项指标均会随着卤水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这3个指标有相关性;与此同时,卤水添加量的改变对弹性、凝聚性和回复性影响没有明显规律,从1.5%~2.5%,弹性有少量增加,回复性和凝聚性有升有降。由此可以证明卤水主要是改变与豆腐硬度相关的指标,对其它质构指标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卤水豆腐的特点是凝固速度快,瞬间形成的豆腐凝胶保水性差,形成的豆腐粗糙而又老硬。

2.1.2 卤水添加量对豆腐穿刺质构指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卤水豆腐随着卤水添加量的增加,表面强度、平均硬度、黏性、韧性等穿刺指标均有增加,且增长趋势明显。这说明TPA测试与穿刺测试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TPA测试中硬度、咀嚼性、胶着性指标增加时,穿刺测试中的平均硬度及表面强度也相应增加,TPA测试和穿刺测试这种相关联的结果,更加证明了凝固剂添加量对豆腐质构的影响的是科学的、有理有据的。

2.1.3 卤水添加量对豆腐感官特性的影响

由表3可知,卤水豆腐由于整体含水量低、硬度大,所以感官评价的整体分数偏低。其中感官硬度得分均在6分以上,最大的是2.5%;细腻度不够,整体较粗糙,最低的是2.25%和2.5%,最高的是1.5%;断面结构容易有较大空隙出现,最好的是1.5%,最差的是2.5%,分数只有1.10;由于硬度较大,含水量低,所以卤水豆腐整体Q弹性不好,但是随着硬度逐渐增大,含水量降低,感官Q弹性会有少量的增加,所以最高的是2.5%,最差的是1.5%。整体可接受性较差,最好的是最低添加量1.5%,最差的是最高添加量2.5%。

表3 不同卤水添加量制作豆腐的感官特性

2.2 葡萄糖酸内酯用量的影响

2.2.1 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对豆腐TPA质构指标的影响

由图3可知,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的增加会使豆腐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等指标明显增加,其它指标变化不明显。原因是葡萄酸内酯在水中水解成葡萄糖酸电离产生氢离子,使得溶液的PH降低到接近大豆蛋白的等电点,引起蛋白质表面带电量下降,破坏了胶体的稳定性,从而产生沉淀[17]。

2.2.2 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对豆腐TPA质构指标的影响

由图4(a)可知,随着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的增加,豆腐的表面强度和平均硬度均不断增加,且平均硬度在1.5%~2%和2.5%~3%之间增加速度不如在2%~2.5%之间。由图4(b)可知,豆腐的韧性在1.5%~2%之间降低,在2%~3%之间缓慢增加;豆腐的黏性在1.5%~2.5%之间增加速度快,在2.5%~3%之间增加速度慢。

2.2.3 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对豆腐感官特性的影响

由表4可知,葡萄糖酸内酯豆腐由于整体含水量高,硬度较小,所以感官评价的整体分数适中。其中感官硬度最大在3%处取得,为5.19分;感官硬度最小在最低添加量处,为2.38分。细腻度在添加量达到2.5%后,评分较高,均超过7.5分。断面结构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不断降低。最高为7.55分,最低为1.99分。在2%的添加量时Q弹性最大,为5.07分,在3%时最低,为2.99分。整体可接受性逐渐降低,最高为6.51分,最低为2.75分。

2.3 石膏用量的影响

2.3.1 石膏添加量对豆腐TPA质构指标的影响

由图5(a)可知,随着石膏添加量的增加,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的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相比卤水豆腐,石膏豆腐的保水性要很多,是因为石膏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形成悬浊液,与大豆蛋白反应的速度较慢,所以形成好的网状结构,保水性好[17]。由图5(b)可知豆腐的弹性、回复性和凝聚性随着石膏添加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表4 不同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制作豆腐的感官特性

2.3.2 石膏添加量对豆腐穿刺质构指标的影响

由图6(a)可知,随着石膏添加量的增加,豆腐的表面强度和平均硬度均不断增加,原因在于大豆蛋白与钙离子的结合形成凝胶,随着石膏添加量的增加,水中的钙离子与大豆蛋白结合的更完全,从而增加了豆腐的凝胶强度。由图6(b)可知,随着石膏添加量的增加,豆腐的韧性在1.5%~2.5%之间趋于稳定,随后出现增长的趋势;黏性在1.5%~2%之间保持不变,在2%~3.5%之间不断增大。

2.3.3 石膏添加量对豆腐感官特性的影响

由表5可知,石膏豆腐的感官硬度得分范围在3.34~7.44分,当添加量为2%时得到最小值3.34分,添加量为3.5%时得到最大值7.44分。细腻度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在2%处取得最大值7.41分,在1.5%处取得最小值4.72分。断面结构在2%处取得最高分6.61分,在3.5%处取得最低分3.1分。Q弹性变化幅度不大为3.75~5.77分,且在2.5%处取得最大值。当石膏添加量在1.5%~2.0%之间时,豆腐的总体可接受性较好,在6分左右,且在1.5%添加量时取得最佳值。

表5 不同石膏添加量制作豆腐的感官特性

3 结论

选用了3种凝固剂进行了豆腐的制作,并针对每种凝固剂添加量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再利用质构仪对豆腐进行TPA测试和穿刺测试,并结合感官评价对豆腐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卤水豆腐的硬度、表面强度、黏性等质构指标远高于石膏豆腐和卤水豆腐,感官评价为豆腐多孔且粗糙,吃起来较硬;石膏豆腐和葡萄糖酸内酯豆腐质构指标较为接近,凝胶保水性好,感官评价为豆腐细腻而光滑,吃起来爽口而柔嫩,这一结果也与赵海波[18]的研究结论一致。在同一种凝固剂的不同添加量的条件下,得到的豆腐质构指标与感官评价各不相同,这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豆腐有老嫩之分,消费人群也各不相同,这些参数揭示了凝固剂及用量与豆腐品质的关系,从而为豆腐的生产选择凝固剂和添加量提供一个初步的依据。

猜你喜欢

质构卤水内酯
内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贡献及形成机制
不同类型桃果实内酯芳香物质构成与重要性评价
内酯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
南美某盐湖卤水除硫除硼得到富锂卤水的方法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马铃薯泥肉丸的加工及其质构特性研究
槟榔生长期果实形态、质构及果皮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火星表面“卤水”存在或更稳定常见
豆腐去卤水味切不易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