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路径研究
2020-10-09陈雅洁田源
陈雅洁 田源
摘 要 基于OBE理念,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困境的分析,提出回归文件本身强化课程目标,重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创设实践项目延展课堂,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关键词 OBE理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OBE理念英文名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基于结果导向的教育。最早提出该理念的学者是美国威廉姆·斯帕蒂( Spady,William G),1994年在其《以結果为基础的教育:重要的争议和答案》中指出:OBE是指围绕某一阶段学习结束后所有学生能够获得的关键结果,清楚地聚焦和注重教学活动安排的一种教育模式。强调课程之外的关键结果,重视课程与真实生活需求和经验的联结,有别于传统教育聚焦学生的成绩和测验。基于该理念,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工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实施路径的探索研究。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简介
(1)课程简介。2007年12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文件强调该门课程是作为公共必修课,学时不少于38;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重视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
(2)贵工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情况。贵工程从2007年以必修课性质设课至今,历经五个阶段,把职业生涯规划从就业指导课中独立出来。2018年在贵工程学生工作部(处)、教学处两家单位的牵头下,成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研室”,形成了以思政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为主的师资队伍,联合“智慧树”进行线上线下“小班”教学,合计课时16学时,1分,集中在大一学年授课。
2基于OBE理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的反思
2.1对存在问题的反思
(1)缺乏创新动力。该门课程独立出来后,学时、学分都相应缩水,导致职称和优课比赛不被认可,边缘化趋势日趋突出,顶层设计后续缺乏相应指导与引领。
(2)课程归属问题。新时代下倡导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又进一步提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理念。但对思政课程的界定一直延续传统的定义,即“国四门”,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这些因时而设的课程,具体属于哪类公共课性质,课程归属的不确定性,导致教师职业发展及科研受阻严重。
2.2对课程本身的反思
(1)回归文件要求,反思课程目标。对〔2007〕7号文件的分析,文件强调通过课程教学,使大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上达标,最终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基于OBE理念,该门课程必须加强对实践技能的训练与教育,使学习结果为“情境中有意义学习的高质量的顶峰成果”,即学习结果的证明是彻底的、完整的;学生学习生涯结束后获得的顶峰成果;学习成果必须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内容本身;学习结果是在生活情境中需要的能够走向成功的学习结果。
(2)基于OBE核心理念,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基于OBE的核心理念,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体系,强化课堂学习成果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应用和掌握。我们可以借鉴如《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求职类综艺节目,结合本土、学校实际创设一档“求职+比赛”的项目,延展课堂,使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亟待顶层设计上指导和引领,明确课程归属问题,强化课程教师团队的职业发展路径,激发教师内驱动力,才能使该门课程能够健康良性的运作。但作为思政育人工作者,我们的理念永远是追赶者而非等候者,在政策可控范围内,我们应该大胆尝试,推陈出新,明确课程设置的真正内涵,致力于成果导向思维,走通走彻底地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突出课程特色亮点,夯实内功。
参考文献
[1] SPADY WILLIAM.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PDF)[J].Arlington Virgini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12.
[2] 教育部办公室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tnull_11260.html,2008-01-16.
[3] SPADY,WILLIAM G.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 anc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51(0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