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0-10-09吴政
吴政
摘 要 长期以来综合实践课程由于缺少专业教师,课程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发展。笔者将PBL模式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建立了课程框架,通过创设情境问题、主题分解、搭建支架、跨学科解决问题和激励评价等教与学的方式,建立高效综合实践学习模式。
关键词 PBL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通过跨界思考、动手实践、多元化学习与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长期以来综合实践课程由于缺少专业教师,存在课程流于形式、活动实施碎片化等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发展。
PBL(项目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真实问题为载体,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有条不紊的开展学习、探究、实践等研究活动。PBL模式下的综合实践课程,就是将PBL理念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主题分解、制定方案、实践研究、问题解决等环节开展深度学习,使整个课堂动态发展,学生充分交流与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PBL模式下综合实践课程构建
PBL模式强调以真实世界的问题为驱动,并通过分析推理、实践探究等活动开展持续性的深入探究,促进学科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与转换,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建构。因此,PBL理念下的课程模式也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由传统的授课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并在整个项目学习中充当协调者。学生则成为项目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帮助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开展自主探究与实践,并在此过程中积累新的知识与技能。
基于对PBL理念的理解与实践,笔者确定了PBL理念下综合实践课程的模式为“项目选题——主题分解——制定方案——方法指导——实施研究——总结交流——拓展创新”等七个环节。活动环节的设置要有顺序性和逻辑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分解问题目标。学生的活动体现出思维过程和实践过程,并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教师提供相应的情境、问题、资源、范例等支架,引导学生开展深入学习,促进学生从“现有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
3实践探索,提炼策略
下面以校本课程《探索健康饮水》一课为例,基于PBL模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探讨。
3.1设置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情境问题
开展PBL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够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开发项目课题,并能加入挑战性话题。项目的选题乃至整个课题升华的部分都要围绕课程标准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该年段学生的能力目标,开发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学习项目。区别于传统的综合实践课程,PBL更注重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实践探究,因此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真实性和启发性。
笔者根据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循环》的内容,结合时下人们关心的饮用水健康问题,提出了“探索健康饮水”的主题。主题的导入从中山市的饮用水源、水质概况到越来越多的人寄希望于净水器,提出“到底人们对健康饮水的知识了解多少?什么的样的水是对我们有益的?是不是所有净水器过滤的水都是合格的?”等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水循环》单元知识后,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又燃起了探究的热情。
3.2围绕主题开展头脑风暴
单凭个人的想法很难形成完善的解决方案,小组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跑题,比如“海水淡化”,这同样也是围绕水,但却是跳转到其他的主题。我们可以先把学生们的想法收集起来,帮助学生把素材变成一个丰富的网络地图,在地图的最中间写上主题。最后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点子进行分类归纳,引导学生运用逻辑组合来看待自己的点子,并把好的想法挑选出来。教师及时对学生头脑风暴的点子和过程作出补充,提炼出最终研究的子课题。
在《探索健康饮水》主题分解过程中,教师先组织小组针对问题的解决展开讨论。在汇报过程中小组的想法五花八门,有提出研究饮用水的类型、调查家庭中安装净水器的情况、调查学校师生对于健康饮水的认知等,也有提出研究海水淡化、雨水的收集等内容。笔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也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的意见负责。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在思维地图中提炼出了项目研究的思路:网络、图书资料学习,储备知识——调查中山市水资源情况——调查部分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净水器安装情况并采取水样——开展水样检查实验探究——分析与总结——成果分享。
3.3合理安排课时,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指导
综合实践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在于注重学生的实践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转换,因此该课程以课外实践为主,课内指导为辅,要合理安排课时。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学生搭建丰富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项目启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展开课题分解,并指定研究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学生课外实践为主,教师需给予方法的知道,引导学生进行中期汇报,交流调整研究方案;在展示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交流展示,完善项目研究。
3.4运用跨学科知识开展自主探究
单一的学科在解决问题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PBL倡导跨学科学习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是一种综合性学习理念。笔者在开发PBL项目中以科学学科为中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运用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点设计跨学科项目。因此,课程设计要联合多学科合作开发,创建跨学科PBL开发团队。立足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开发有逻辑、有结构、有深度的活动环节,而不是简单的学科拼凑。
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如在水质检测环节,学生要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测、数学的方法统计分析、语文的方法对现象进行描述并撰写研究报告和活动日志,以及在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支撑。在项目的展示与拓展环节,学生还要制作简易净水器和手抄报,工程技术与美术学科也进行了项目融合。通过跨学科开展项目研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并通過创造、系统推理分析等高阶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3.5建立评价与鼓励机制
PBL学习鼓励给学生不同的表现机会,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技能的习得与情感态度的表现,因此学习评价需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首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持续性关注,及时发现问题,调整项目实施策略。对活动的成果及成效做总结性评价,关注项目实施的效果。其次,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课程实施之前明确课程目标,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及实践成果予以量化评价,量化指标尽量细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学习档案袋,形成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实践档案袋,根据档案袋的记录进行学生综合评价。
笔者在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通过设计量化评价表(表3、表4),开展了小组内互评和成员自评。学生通过对应指标自评,了解自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情况,通过小组评价体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结束语
按照PBL模式,学生的实践学习将从真实世界中问题的解决出发,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学生通过协作与努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角色,共同参与到实践学习中,真正基于项目开展深入学习,通过思考、分析、推理及建模等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Z].2017-09-25.
[2]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 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4).
[4] 黄振华.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下),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