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2020-10-09郭庆

艺术大观 2020年14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咬字韵味

郭庆

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所以古诗词的演唱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本人在舞臺实践的经验,通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古诗词歌曲,从作品概述和演唱分析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舞台经验;演唱分析;咬字;韵味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4-00-02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品简述

(一)词曲作者生平简介

词作者是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嫡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这个“诗仙”的来历正是因为他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脱俗、浪漫典雅的创作风格,还有他风度翩翩、喜交朋友的性格,正是因为李白的这个性格和他的才华横溢造就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经典名作。

(二)曲作者:刘文金(1937-2013),河北唐山人,祖籍安阳。正是因为刘文金的人文至上、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才创作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经典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除了创作这首歌,刘文金还创作了交响诗《十面埋伏》; 舞剧《长恨歌》。

(三)创作背景

本首诗有很多人以为这首诗是在开元十六年创作的,实际上是在开元十八年间,由于李白是一位性情豪爽,喜爱交友的性格,所以结交了许多名人朋友,包括孟浩然这样的名人,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李白在开元十八年三月,得知自己的好友孟浩然要去广陵,在分别时,依旧怀着恋恋不舍之情,就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经典之作。

(四)首唱姜嘉锵简介

姜嘉锵是1935年在被称为“文化小邦”温州出生的,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姜嘉锵至今已80岁高龄。温州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艺术气息的名城,出现了很多的文人和艺术家,正是在这种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下,涌现出了很多的艺术家,姜嘉锵就是其中一位。

无论是少年时期的在艺术氛围下成长的姜嘉锵还是青年时期的他,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拼搏;成功离不开努力和机遇,也正是这样青年时期的姜嘉锵,在一次偶然的机遇,获得了报考中央歌舞团的机会,从此就开始了他专业学习的声乐道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他的人生和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后姜嘉锵开始在各个地方比赛获奖,他研究并演唱很多民族声乐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和理想使得姜嘉锵不断进取、不断改进和研究自己的声乐技巧,加上参加许多的比赛和丰富的舞台经验,使得姜嘉锵从此一炮而红,响彻整个声乐圈。[2]

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词也正是姜嘉锵经常演唱而且是首唱的歌曲,本人也是听到姜老师的演唱才学习的这首作品。

二、演唱分析

(一)气息的运用

这首歌曲是一首比较难唱的声乐作品,对于所有的演唱者来说,任何歌唱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想要把歌曲唱好,气息才是最主要的。这首歌难就难在倚音很多,强弱变化多,想要声音能有强有弱、有长有短、有高有低,主要还是得靠气息的保持和控制;就拿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中“故”字来说吧,这个字容易唱的重,但这个字却不能直接重音起,而是要弱起,再慢慢推强。这一句用到的技巧也是后面有些字需要用到的技巧,那就是唱的时候,要先想身体,而不是直接想腔体,张嘴就来。而对于接下来的“西”字也是难点,许多演唱者一唱到这个字就会出现卡挤的情况,因为是这个字闭口音,而且音高也是很多男高音的换声点,想要唱好闭口音那就要闭口音开口唱,给口腔一些空间,才能唱的轻松;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描述的是扬州路上的美景,所以用到了戏腔,在演唱这一句时,要在保持声音位置的同时,还要声断气不断,才能表达出美景的场面。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为了把当时孟浩然的船帆逐渐消失的场景,用到了一个大切分强弱的节奏关系来表达。第四句“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是全曲的最难点,也是全曲的最高潮,也是难点,想要把这一句唱好,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来支撑,还需要细腻的细腻表达,来表达李白对好友孟浩然的不舍之情,这一句和后面一段的同一句歌词一样,但是旋律有所区别,所以要有所比较,区别开来;第五句“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结束句,也是李白想表达对孟浩然的离去的担心和对他前途的担心,这一句旋律比较平稳,只需要气息保持的情况下,位置的统一,才能唱好。后面乐段为行板,旋律自然流畅。歌词一样,有区别的就是速度,要保持好支点,声音的位置的统一。[3]

(二)咬字的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不同于地方性民歌演唱形式,地方性民歌因为有地方韵味的因素,所以更加注重的是韵味方面,而在咬字的方面,多数是地方方言的影响,而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发音过程必须将“字头”“字腹”“字尾”都咬得很清晰,而中文的发音也主要借鉴我国传统戏曲吐字发音“十三辙”的运用。

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故”字很关键,因为是字头音,想要把也是开口音,所以想要吧韵味唱到位,就要把字头和字腹咬清楚,演唱时应该缓慢不能急,慢慢把韵母咬清楚娓娓道来,保持声音的饱满、圆润。而“楼”字的押韵运用了“十三辙”中的由求辙;而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花”字中的旋律就引用了戏曲的戏腔,那需要用到的咬字技巧就是保持“字尾”,也就是韵母“a”的保持;接下来的“月”也是同样的问题;“下扬州”中的韵母“a”“ang”“ou”等的韵母的保持,是要在腔体不动的情况下,而“州”字的押韵也是运用了“十三辙”中的由求辙;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尽”字,对于这个字,是很多男高音面临的问题,“ing”母音属于中东韵,是四呼相承的韵类。所以比较难,唱这个母音要舌头两端到咬着上牙齿,再开口腔去演唱。而“尽”字的押韵运用了“十三辙”中的人辰辙;第四句“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中“唯”字,容易吃掉字头,直接唱韵母“ei”;而比较难唱的是“际”字,还是闭口音的问题,想要唱好闭口音,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开着唱,口腔要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唱好;在这一句里需要押好韵的字就是“流”,运用的是“十三辙”里的由求辙。[4]

(三)韵味的分析

演唱者对同一歌曲有著不同的表达方式,那这里不同就是自己情感和韵味掌握的不同,才使得同一首歌有着不同的感觉;韵味对于任何的歌曲都至关重要,无论是艺术歌曲还是地方性民歌,还是歌剧作品,如果演唱者能对不同的作品韵味拿捏得相当到位,那这位演唱者就是成功的。

地方性民歌的韵味是根据地域的不同来划分的,比如:北方的民歌因地域的高亢,所以歌曲也是高亢嘹亮;而南方的歌曲因地域的山水连绵,所以歌曲表达就偏向于低转连绵;这些就是地方性民歌的韵味把握。

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味就不同于地方性民歌,它的韵味没有地域的区别,它之所以好听,不仅仅是因为旋律的好听,在这首歌里每一个字的咬字韵味都有很严格的要求,除了运用“十三辙”的咬字外,歌词每一句“意韵”的表达也是不同的;“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作为一个开头句,有点题的寓意,而黄鹤楼是一个名胜古迹,古今都非常有名,这个地方也是两位友人聚会的地方,大家一听到黄鹤楼就会不由自主的感觉是一个文人的地方,所以有着不一样的韵味;“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的意境就是因为有了烟花这两个字的加入,使得整个氛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一句主要描写的是当时此时此景的画面,也描写了当地繁华的市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表面是在写景,实则是在写李白当时的心情,“孤帆”这个词,表达了李白心情的低落,看着一叶孤帆渐行渐远,李白的心也随着一起起伏,不仅对孟浩然的不舍还有对他未来的前景的期望,所以这两句是整首歌曲的高潮,也是作者心情的高潮。[5]

所以在演唱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不仅要把字咬好,还要借鉴戏曲演唱的方法,这样才能把作曲家加入的音乐元素完美地表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韵味表达出来。

三、结束语

本人结合自己在舞台实践的经验,通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古诗词歌曲,从作品概述和演唱分析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还有本人在舞台实践中的感悟,意识到想要把古诗词歌曲唱好,不仅仅是声音技术的提升,艺术修养也相当的重要;对全方位其他风格的歌曲了解和把握也是至关重要,这样你才能唱出这首歌曲表达的韵味和情感。

本人就自己的演唱经验来分析这首歌曲,还有很多的不足,还需继续努力,请广大的读者多多理解,也请广大的读者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刘建伟.古诗词艺术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演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田婵.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J/OL].中国培训:1[2020-05-01].https://doi.org/10.14149/j.cnki.ct.20170615.230.

[4]吴婷婷.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演唱特点[D].上海音乐学院,2013.

[5]张慧.姜嘉锵的民族声乐艺术剖析[D].温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咬字韵味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走遍万水千山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
歌剧选段《木兰花》演唱探析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