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北地区瑶族传统服饰八角形纹样分析

2020-10-09陈立红

艺术大观 2020年4期

陈立红

摘 要:瑶族的传统服饰颜色十分丰富,具有造型繁多、五彩缤纷的特色,充分反映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及历史文化,体现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完美呈现人们对美的追求,是少数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服饰。桂北瑶族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为八角形纹样,其服饰具有丰富的图纹,赋予了服饰美丽的灵魂,使其民族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得到充分展示。本文通过对桂北地区瑶族传统服饰的介绍,对八角形纹样的详细分析,以此揭示瑶族传统服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变化历程。

关键词:桂北地区;瑶族传统服饰;八角形纹样

中图分类号:J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4-00-02

瑶族属于南方地区较为典型的山地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近两千年的历史,期间由于对土地和大自然的敬畏和依恋,久居高山丛林环境的瑶族人利用四种色彩的丝线绣出具有图腾寓意的服饰图案纹样,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和虫鱼鸟兽,充分展现民族的本土特色,赋予服饰绚丽多彩的图案和简练传神的纹样,使其成为瑶族文明的象征。本文主要对瑶族服饰中的八角形纹样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特点进行剖析,以为瑶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瑶族服饰图案的内涵、展现形式、发展历史

(一)瑶族服饰纹样的展现形式和表达含义

传统瑶族服饰虽有地区差异,但都有相似之处,就是图案线条简单、色彩朴实,因为这些图案并不是经工艺精湛的设计师之手创作,而是来源于心灵手巧的当地民众,妇女们拥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她们创作的服饰初衷只是为了追求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将日常生活和劳作绘制成美丽的图案,形成各具特色的瑶族服饰图案,这些图案经过历史的沉淀,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们的人文气息,反映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研究瑶族服饰图案时发现,此图案不仅能够提高妇女的艺术修养,还能培养其设计思维,成为其设计的素材;还能使各民族之间的感情更为深厚,民族自豪感更为强烈,最终使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1]研究还发现,瑶族服饰中,主要采取夸张变形、写实、写意等手法,描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景物和象征着民族文化的图腾纹样,并以字符、几何图案、花卉图案等形式呈现,搭配绚烂多彩的颜色,以巧妙的工艺绣出带有瑶族刺绣和花纹的服饰,比较常见的有节日盛装和日常服饰。

(二)瑶族服务图案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对民族文化予以高度重视,很多设计师也开始从少数民族服饰中寻找设计灵感和设计元素,因为少数民族的服饰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其服饰图案与大自然中的气息巧妙糅合,不仅能够反映人类最真实的天性,还能充分体现大自然中的恬静之美。但是由于设计师在引用少数民族图案元素时并没有领悟到图案所表达的内涵,只是生硬的将图案元素复刻到设计中,使设计缺少灵魂。因此,在当今服饰设计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对服饰图案的灵活运用,还应根据服饰的图案特色,充分弘扬传统服饰中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使传统文化具有跨时代的意义。[2]的确,当前社会发展步伐较快,传统服饰与日益发展的社会文化已不相适应,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所以设计师需要对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寻找一种两种文化和谐并存的策略,既能够保留传统服饰的精髓,又能够保证服饰的功能性和使用性。

二、八角形纹样的演变历程

桂北地区为瑶族人民支系繁多的地区,主要有富川瑶族、金秀瑶族、南丹瑶族等;每个地区的支系有很大差别,所以瑶族先民所信奉的宗教也不相同。据史书记载,瑶族人民具有浓厚的宗教主义色彩,瑶族祖先均崇拜神灵,而八角形纹样则是瑶族祖先崇拜神灵的具象表征,其中“米”字形则是原始时期最早的几何纹样,另外还有八角植物花纹、八角饼饼花纹、八角太阳芒纹等,这些不只是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原始使其祖先崇拜的象征,虽然他们的造型有很大差别,但是形式却大相径庭,都是在“米”字线形的基础上演变而成。[3]

上古文化中,象征着东西南北的是十字,代表着太阳的四个方向。有记载表示“十”是最早出现的图案元素,于刺绣工艺后出现,而“米”则是由两个“十”字叠加而成,反映了八角太阳芒纹,也是瑶族人民敬畏神灵的征象。因为瑶族祖先被剥脱土地,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不断迁移以谋求生存之道,后在深山中寻求天的庇佑,久而久之瑶族人民便与山结下渊源,甚至有“无山不成瑶”的怪论,导致瑶族人民的敬畏神灵的文化意识根深蒂固,形成了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每年的神灵节日均有较为盛大的神灵祭拜活动,这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在瑶族人民服饰中呈现,被称作太阳芒纹。时至今日,很多瑶族服饰中仍有“米”字纹样,只不过形式发生改变,逐渐变得复杂化。瑶族服饰上的抽象日神,也从起初的敬畏神灵,逐渐演变成了服饰的装饰品。另外,服饰中的刺绣图案,比较有代表性也是八角“太阳”纹,也充分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赋予其吉祥如意的寓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祖先崇拜。

三、桂北地区在传统服饰中的常见样式

(一)八角花纹服饰

植物纹样是继几何纹样较为古老的纹样之一,基于“米”线形演变而成,主要取材于自然中的层峦叠嶂、山川湖泊、花鸟虫鱼等,因瑶族人民热爱自然,而几何纹样也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境界,所以植物纹样便是瑶族人民创造的重点,他们根据自然界中的花草纹路,并予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跟自然植物神似的纹样。这些纹样经过加工演变,最终形成了八角花纹,此花纹是自然崇拜和神灵敬畏和结合体,也是图腾纹样的雏形。八角花纹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桂北地区的服饰,尤其是山瑶和盘头瑶,八角花纹占比最高。山瑶中的每支花瓣都是一点点演变而成,从最开始的线形,到菱形,最后是椭圆形;色彩也发生很大变化,从最初的黑白单色,到黑红春次,最后到多色,组合成点、线面。而盘头瑶服饰样式为上衣下裤,上衣由黑地或红地的布制成,外衣胸前有锦带搭配,以左右开襟的形式呈现,外罩则搭配红黑组织的锦带。而八角花则从上衣的领口到腹部,每枝花的花瓣颜色和造型均一致,会根据八方连续分布。腰上则会有绣花小围裙,围裙上均有各种各样的八角花纹图案,边缘还会加几点八角花点缀,穿在身上仿佛腰间挂有彩带,随风飘飘,仿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者八角纹形式悄悄发生变化,其花纹形式也有所改变,花瓣之间的角度和距离都有所调整,形成四面对齐、左右对称、两两贴近的结构,以实现整体与部分和和谐统一,抽象和具象的对应。八角花也不再是简单的排列組合,二是作为服饰的独立装饰品,这也是八角花从线到面的转变。[4]

(二)“饼饼花”绣花

“饼饼花”则是最为精美的八方连续图案,其构图极其复杂,多以圆形和方形表现外切形,中心圆形则被等同的八个方形包围,中心被八个莲花瓣围绕,逐渐形成多个同心圆,但是每个同心圆都有一个共性,便是其形状数量始终是八个,不多不少,此种造型方法主要依照“母本”直接生成原则和八角形的具象叠加法则衍生出的图案,此图案虽造型不同,但是每个造型却有着密切联系;此花瓣是瑶族人民的图腾,主要代表犬的耳朵,是祖先崇拜的具体象征,有着其特殊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理念,是人们将原始文化的视觉认识转换成内心世界的描绘。[5]

(三)“米”字形图案服饰

“米”自是较为古老的“几何图形”,也是瑶族作为古老民族的象征,与原始时代的几何构成方式类似,都是由四条等同线条聚集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于八方,其内部也没有具体刻画或者细节描绘,只是颜色发生了改变,以两种颜色叠加的方式呈现,使原有的服饰变得更具美感。其次“米”字图形多以成片或成排的形式在服饰上作为纹样成像,应用于女子背牌衣下方,属于一种点缀服饰的装饰。在男子服饰上,多在正中开襟上呈现,以红黑两种丝线绣成,排列组合于男子上衣的下摆围,呈循环单行和多行摆列,给人呈现出多重线性的视觉效果,也是瑶族最古老的原始排列组合。

四、结束语

桂北地区受环境、地区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类别、造型和结构的服饰,其中最具代表性便是八角性纹样图案,此图案充分反映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历史文化,使其在迁移、流离过程中不断追求美,并将抽样的太阳图案绣在衣服上作为敬畏神灵和自然的象征,赋予服饰浓厚的文化内涵,使服饰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演变成最具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产物,保留了瑶族人民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气息,成为当今瑶族文化的“活化石”。

参考文献:

[1]任雪会.桂北地区瑶族传统服饰八角形纹样[J].艺海,2018(04):76-77.

[2]吴红梅,陈若茜.广西瑶族地区传统服饰纹样特征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6(09):192-193.

[3]吴红艳,王善民.桂北瑶族传统服饰中的人形纹样解析[J].装饰,2016(06):136-137.

[4]朱亮.浅谈瑶族服饰图案在女式旗袍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J].才智,2014(29):284.

[5]赵阿丽.狗头瑶传统服饰纹样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