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赏析
2020-10-09杨萌萌
杨萌萌
摘 要:近日翻看历史剧《风尘三侠之红拂女》,剧中拥有过人武艺、有胆有识、智慧貌美的红拂让人眼前一亮。红拂是隋末重臣杨素的侍妓,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从其相貌、言谈、行止等细节,都表现其脱俗出众的独特风貌。其慧眼识英雄的侠肝义胆的故事,让明清以来的画家,以此题材作画,颇为风行。在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于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中也曾发现一幅清代中期沈宗骞的《红拂画像》。[1]
关键词: 风尘三侠;红拂画像;绘画美学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4-00-02
红拂女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渴望爱情和有所作为的女性。然而身处封建时代,女性的命运是完全受社会、思想和家庭制约的。隋王朝一统天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年的对峙局面,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相对平稳的局面并未持续很长时间,隋朝仅存38年就覆灭于农民起义。在这个时代,红拂女为了表示对这种种不合理命运的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自由,现实中被否定的叛逆得到赞赏,显示了对封建意识的挑战,红拂女的超越时代限制的魅力女性出现在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中,成为封建社会中具有大胆聪慧,令人敬爱的不可多得的豁达女子,传奇故事为后人所称颂。[2]
一、风尘三侠历史背景简介
《红拂画像》里的人物红拂女,出自唐代杜光庭所著的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风尘三侠”人物之一。时逢隋朝末年,炀帝无道,所谓乱世出英雄,涌现不少传奇人物,其中风尘三侠的传奇故事,更是为人称道。慧眼识人而又仙气貌美的红拂女、胸怀抱负而又沉着机智的李靖、爽直慷慨的豪侠虬髯客,三位不同的侠气英雄相遇,铸造了红拂女传奇一生。
红拂女的身世比较凄苦,原名张尘出,江南人,父亲是陈朝的将领。隋朝灭陈后,父亲被杀害,母亲则被隋朝皇帝赏赐给了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帮助其登基为帝的隋朝开国功臣越国公杨素。红拂女从小寄养在杨素府中,过着献舞承欢的歌妓生活,她深感知寄人篱下之苦,不贪恋插金披绮、衣食富贵,不想蹉跎岁月、负此青春,而是渴望自由,将来能有所作为。手中长执红拂子,暗示以物喻志,表此决心,欲待拂除烟雾久,拭却尘埃灭蜉蝣。她虽在杨府,处境辛酸,却心怀大志,殷切期冀着重生的机缘。[3]
风尘三侠之一李靖的出现,让红拂女眼前一亮。美人识英雄,须得一双慧眼,红拂女恰巧就有这双慧眼,促得佳偶天成。李靖寒门出身,多年默默承受怀才不遇的辛酸,执着的李靖并没有让眼前的困境,消磨掉报效祖国的意志。一日布衣李靖终于见到位高权重的越国公杨素时,就把蕴藏心底多时的治国安邦之策,如四海干戈、土木疲民、边廷黩武、繁刑重敛、山林啸聚、罢役休兵等,一番激昂陈词之后,奉献出来。可惜心怀韬略的李靖并没有得到一向骄横傲慢的杨素赏识和重视,李靖的谏言也未被采納。但是李靖此番的才貌胆识、气概韬略、雄才壮志却拨动了一位站在杨素身旁手执红拂的年轻侍女——红拂女的心弦,让其顿生爱慕。待李靖扫兴而归之后,红拂假借杨素旨意,问明李靖住处,女扮男装,连夜直奔客舍,求见李靖。告诉李靖“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自喻“丝萝”,愿找李靖“乔木”般可以依附之人,决定以身相许。此情此景,刻画出了红拂女果敢机智、识见出众的美貌少女的形象。[4]
与李靖结合,劝与李靖连夜于长安奔赴太原,施展抱负。征途中二人又遇见了三侠之一的赤髯如虬的虬髯客(张仲坚)。当虬髯客在荒村野店中见着这位绝色的女子正感惊奇而频频注视时,红拂女毫不慌乱,并及时制止了李靖怒气发作,大胆地上前答话。交谈之后,甚为投机。红拂断定虬髯客定为非凡之人,虬髯客敬佩红拂女的果敢与胆识,愿以兄妹相称。性格豪爽、侠气十足的虬髯客,“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眼看中原大势,李唐必将取而代之。将家财万贯家产及兵书全部赠予李靖夫妇,红拂女关心国家大事,建议李靖抓住时机,投奔李世民,平定天下。后来,立下战功的李靖被封为卫国公,红拂女也从一个侍女一跃蜕变为一品夫人,虬髯客自己到海中扶余国建立功业,终于称雄一方。风尘三侠的豪侠气概可见一斑。[5]
二、沈宗骞《红拂画像》作品赏析
现藏于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的沈宗骞《红拂画像》图,清(1644—1911年),水墨纸本,设色,纵横239cmx74.3cm,画心53.9cmx34.4cm,此图构图明快简洁,整个画面只表现一个侍女。题字铿锵有力,画中没有交叠或穿插其他事物,单纯地让美感聚焦在女主角红拂女身上。这位主角仙风道骨,头戴冠巾,只手执拂尘,只手握剑,抬起头,上身微微倾斜,膝盖稍稍提起,长裙拽地,翩然而来,超凡脱俗,卓尔不凡。她凤眼圆睁,神色从容自若,含蓄又不退缩,正如她在小说中迎向李靖和虬髯客,表现出优雅、积极的态度。沈宗骞在整个画面上秉承了明代以来的人文画强调“避俗”“恬淡”的绘画审美理想,避俗就雅,主张恬淡深远又赋有生趣。我们可以从沈宗骞的艺术主张中,进一步了解《红拂画像》绘画作品背后的深意。沈宗骞(约1736-1820),字熙远,号芥舟,研湾老铺,浙江乌程人,清代中期(乾、嘉时期)较有影响力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著有《芥舟学画编》一书,倾注多年的绘画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见解独到,绘画美学思想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6]
(一)回归传统文人画技法,借古开今。绘画追求深厚的文化底蕴,反对形式、庸俗、肤浅的绘画技法,追求“扫去时习,动法古人”真正的绘画之道,倡导有功力修炼与传统继承的正统文人画。沈宗骞进而谈道:“故虽仿古不可有古而无我,正以有我之性情也。以我之性情合古人之性情而无不同者;盖以古人之法即古人性情之见端法同则性情亦无以异矣。故仿古正惟贵有我之性情在耳。假舍我以求古,不但失我,且失古矣。”通过广泛临摹、赏析古人作品,虚心学习古人在作品中释放出的涵养、胸襟、学识与深意,谦虚、积学的人品与风度,并结合自身创作实际,探寻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注重精气和灵趣。追随正统文人画派的沈宗骞深受四王、董其昌、赵孟頫的影响,绘画作品如《红拂画像》中自然有师古的体现。[7]
(二)追求内在的艺术境界,避俗就雅。《红拂画像》古淡天真、神怡气净、笔简意深、的审美气象,引发欣赏作品之人的高古悠远之思,宁静淡泊之志,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笔墨的把握和运用对于绘画固然重要,画家的性情的体现也不可或缺,画家内在的情趣与修养,性灵与韵致均能通过绘画作品来得以呈现。沈宗骞绘画追求的艺术境界可谓是“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摒弃追名逐利,辅助长时间的潜心修炼,虚心追求淡泊宁静、和雅蕴藉、享受过程的绘画心态,乃是大境界。
(三)崇尚恬淡的审美理想,去繁存简。《红拂画像》的高超,胜在留白,追求“简”“淡”之美。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告诉我们只有空的房间才会显得敞亮,如果房间堆满杂物,光线便无法进入。人的心境好比那房子,把心里的杂物清走,心境变得清澈,吉祥福祉便会降临。《红拂画像》画幅内容不多,简单工整,注重留白,但留白不是空白,恰巧把红拂女的侠气与英气展现的干净、深远,于方寸之间勾勒天地,于无画之处韵味无穷。作画不仅只讲求加法,在保证精华的基础上,适当的做减法,去掉过度的烦琐与浮夸,呈现绘画作品本身的味道,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正如沈宗骞自己所追求的简单质朴、娴静恬淡的审美理想,与老子的“大象无声”如出一辙,实乃大智慧。
三、结束语
通过对传奇故事的整体把握,尤其是对《红拂画像》中人物形象的透视,人们从历史人物的传奇生平、本领,体会绘画作品中人物的绘画艺术美感与复杂的心理动态,透过风尘三侠红拂女的历史人物背景了解沈宗骞《红拂画像》绘画背后的深意。人们不能单纯地把传奇人物题材的绘画作品从历史史料中剥离出来认识解读,而是结合该题材的时代背景和绘画作品的创作背景来欣赏、探寻,无论是塑造艺术形象,还是表达绘画意境,多少都会有历史的烙印,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是将隐秘的意识形态渗透在审美的诗意世界当中,吸引更多的研究学者去挖掘,去探寻,不同角度的思考与考究,会有不同角度的收获和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大卫.宏约深美 包古孕今——对沈宗骞人物传神论的再认识[J].美术教育研究,2011(09):26-27.
[2]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易菲.简论沈宗骞的绘画美学思想[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23(06):6-10.
[4][清]沈宗騫述,齐振林写,史怡公标点注释.芥舟学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5]邢海霞.继承与创新:王小波《红拂夜奔》创作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02):55-58.
[6]刘志伟.古今《虬髯客传》研究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18-23.
[7]李湜.明清闺阁绘画研究[M].北京:故宫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