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2020-10-09刘晓娇

辽宁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三全育人高职学生

刘晓娇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劳动教育认知偏差、养成效果不佳,劳动素养培育方式缺乏时代性等现阶段高职劳动素养培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引,提出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劳动素养 高职学生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一、“三全育人”理念与意义

(一)“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是指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全过程育人是指将育人贯穿于学生的每个成长阶段;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多维育人机制。

(二)“三全育人”的现实意义

“三全育人”理念是对当前育人项目、载体与资源的有机整合,也为重构长远的育人格局、体系和标准做铺垫。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存在的不足与成因分析

(一)劳动素养内涵

“劳动素养”一词最早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他认为,提高人的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北京师范大学邵长威提出,劳动素养是指处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在具备一定认知和劳动技能基础上开展的能展现劳动意识、精神、能力等优良品质集合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其在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具备强烈的劳动情感认同、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合格的日常生活技能和一定的劳动创新能力。

(二)高职学生劳动素养不强

通过实地调研与相关文献资料表明,部分高职学生劳动素养不强,劳动意识薄弱,缺乏劳动认同感等令人堪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来源于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智能化与便利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素养培育长期处于被异化、弱化甚至是缺位而造成的劳动教育养成效果不佳。

(三)高职学校劳动素养培育效果不佳

目前,高职院校都有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但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存在弱化现象,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如劳动教育认知偏差、资源投入不足、师资建设滞后,劳动课程弱化劳动育人功能以及缺乏科学完整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问题。

三、“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

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是实现高职劳动教育目标的基本实践路径。本文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个维度探析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

(一)明确劳动素养培育目标导向,推动全员育人的有机融合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与社会应明确相应的劳动素养培育目标导向,为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贡献各自力量。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存在的劳动教育问题进行调研讨论,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劳动育人体系,为实现劳动素养培育的多维育人格局做好顶层设计;学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劳动育人体系的指导下,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认知,开展形式多样,契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劳动素养培育方案和实施路径;逐步改善家庭教育中劳动素养培育缺位的思想认识,提高劳动教育认知,加大家庭教育中劳动素养培育的比例,不断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效果;社会则应当在弘扬劳动价值,提升劳动认知上,为劳动素养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逐步建立规范的社会劳动支撑体系。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与社会力量在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上的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二)模糊劳动素养培育向度界限,推进全过程育人的无缝连接

目前,在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培育断档”的现象,因此家庭、学校与社会在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过程中要明确角色定位,做好培育的“接力”“领跑”与“陪跑”任务。在学生的成长阶段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顺应学生成长发展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劳动素养培育实施路径进行渐进式的“接力”培育,形成持续稳定的劳动教育合力。在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上,应以学校劳动教育“领跑”为主,以家庭劳动教育“陪跑”为辅,以此通过不同向度的深度融合,不断模糊劳动素养培育的界限,推进全过程育人的无缝连接。让劳动素养培育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个阶段。

(三)探索劳动素养培育实践途径,推出全方位育人的万维模式

路径的实现需要通过实施方法的落地才能完成,笔者参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总要求,结合湖北某高职院校在劳动素养培育实践的经验,从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目标的益智、益体、益美三个维度探索劳动素养培育实践方法。

1.益智——提升劳动认知。目前,在高职劳动教育实践中,大多注重劳动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劳动认知的培养,在劳动教育的理论教学中存在空洞的理论知识灌输,从而导致高职学生的劳动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实践中,应当把提升劳动认知作为目标定向之一。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增强理论课教学亲和力,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二是明确提升劳动认知的目标定向。三是解放思想,丰富劳动素养培育方式,扩大高职学生对劳动认知的维度,使其形成完整的劳动认知体系。

2.益体——掌握劳动技能。劳动技能是劳动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素养的外在体现,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但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劳动技能掌握不扎实的情况,因此在劳动实践中应当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如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劳动自我防护意识,合理选择操作方法,并及时规避劳动伤害,确保在完成劳动实践的基础上能获得强身健体的最佳体验。

3.益美——树立劳动意识。劳动意识是劳动教育目标中劳动情感的体现,树立劳动意识是劳动素养培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高职学生存在劳动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在高职劳动素养培育中应始终把树立劳动意識作为实践的根本任务。如在劳动素养培育实践中应当注重劳动育人功能,而不是仅仅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并始终把正确的的劳动观念、劳动价值认同等贯穿于劳动素养培育实践全过程中,使其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

四、结语

高职院校旨在为国家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析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需要有关部门在劳动素养培育格局上做好顶层设计,更需要高职院校在劳动素养培育实践过程中持续推进,最终使高职学生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努力培养更多服务于国家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梁 欣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三全育人高职学生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