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探究

2020-10-09陈珠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8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

【摘要】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承上”就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启下”就在于落实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目标导向。但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道法学科核心素养落到课堂的还有误区与实践中的偏颇,有必要探讨与反思,以更好的推进道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课堂教学的实处,充分发挥学科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价值体现;课堂教学对策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的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创新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育也日益聚焦在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聚焦点。课堂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中学《道德与法治》(简称道法)课堂也悄然迎来一场课堂革命。核心素养开始在课堂渗透实施,教学也将围绕提升学生终身受益、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素养展开。

一、当前中学道法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凸显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道法课堂教学还存在凸显问题:其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混为一谈的误区。不得不重新思考并直面:如何在道法学科教学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中体现“素养”立意可教、可学、可评的特点?如何超越具体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彰显道法课程具有道德的法治的育人价值?这需要我们道法学科教师厘清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完善教学策略,避免把学生发展核心素養与学科核心素养混为一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总目标,是党的教育方针的细化和具体化。道法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素养在政治教育课程学习中的具体体现。它聚焦受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人所应有的道德、品质、能力、习惯、法治意识、守法行为等等,因此,中学《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承上”体现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启下”体现在“道法学科的目标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中间纽带作用。它是牵连着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的学科载体,又是道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其二,存在真实情景和问题意识的缺失。如道法课堂教材的“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运用你的经验”等一些内容或某些案例,有的没有情景、生硬切入;有的内容“过时了”,离学生的生活时空较远,甚至有些抽象,难以感受,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是落后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认识能力不相称,造成学生对问题探究与回答的困难。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对问题的设计缺乏思维度,缺乏激活学生探究,只停留在从课本找答案或预设答案的简单问题,缺乏辩证的批判性思维的创设,过于依赖教材、权威以及固有的结论。

二、反思道法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体现

我们以“增强生命的韧性”公开课教学为例,反思基于核心素养下道法课堂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路径与价值体现。

案例概述:2019年12月20日(第16周星期五),在这个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重要日子里,汕尾市某名师工作室到陆丰市南塘镇陈佛庇纪念学校开展送教暨交流活动。其中,Ye老师为该校七年级4班举办了一节《增强生命的韧性》(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体P105—110)的公开课。Ye老师用轻松愉快的语气介绍本节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心电图”图片创设导入课堂情境,唤醒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参与热情。

(一)教学路径:整节课围绕“挫折”去构建课堂的教学思维,凸显“感受挫折、认识挫折、如何对待挫折、到最终发掘生命的力量”四个路径(环节)去展开教学活动。路径1.Ye老师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心电图”图片,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人生过程就像人的“心电图”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挫折”的人生,就没有人生等道理。帮助学生理解“挫折”这一比较空洞的概念,走出了教师照本宣科的困惑。路径2.Ye老师反问学生: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难题,当时自己的感受如何?(感受挫折);紧接着,Ye老师又举出《三只青蛙的故事》,三只青蛙不同的“感受”所做出来的行为不同的反应(认识挫折);路径3.Ye老师引入教材“探究与分享”中“爱迪生与电灯的故事”,体验、感受他在研制“灯丝”过程中面对一千多次的失败,他不放弃,用坚强的毅力、不懈的实验,最后成功了的典型案例(如何对待挫折);路径4.Ye老师引入时代的楷模“黄旭华先生的事迹”,感受时代英雄,他是如何应对现实困难的挑战的?激发学生去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韧性的情感。

(二)价值体现:这样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善于发掘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资源,引发学生的参与课堂。这不仅能培养初中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道德素养,而且能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乐于奉献、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敢于攻关克难、敢于面对挫折去实现生命价值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节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我总在想:Ye老师面对的是陌生的班级学生,课堂教学过程是如此的愉悦快乐、学生参与热情之高……这留给我的是难忘而精彩的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让我回味无穷,值得赞许的是:实现了道法课堂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素养本位”转变。

三、提升道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对策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深入反思,立足课堂。提升道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这将一个教师从理念层面的探究回归到实施层面的课堂不断完善教学对策的过程。

(一)中学道法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导学情感”

导学情感,简言之就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着充满道德的情操、知识的魅力、形象的语言、艺术的表达、案例的导入去引导学生感知、探究、体验知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质上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道法知识认知的教育过程。如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晓之以理”,这就要教师做到导学过程中“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一个道法教师面对的问题。实现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实效,教师必须投入“导学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一节新课的导入情感是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既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情感往往可以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思维方向,拓宽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对策,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如课堂上,Ye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面对挫折”负面情绪所产生的不恰当行为的道理时,举例“如果突然遇到火灾时我们会产生哪些负面情绪?”,并且通过自导自演,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而不能冷静下来思考逃跑的方法,那还能从这场火灾中逃出去吗?以此来让学生认识面对挫折我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

实践证明,初中道法课堂,只要教师善于投入“导学情感”,在导学情感上下功夫,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情感交流,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学生的生理机制和思维缺失,让学生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中学道法教学,需要教师提升“学科素养”

Ye老师在导入新课中,首先通过“心电图曲线”的变化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经历挫折,我们应学会战胜挫折,才能增强生命的韧性,引入课题,这充分体现了科学素养。Ye老师通过学生对比分析三只青蛙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思考认识: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教师有了学科素养,才能根据学情,借助现代媒体,筛选典型事例,教师的范读、相关知识的延伸、创设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活动,都是教师学科素养的集中展示。如教师在指导教材P105页的“探究与分享”中根据图中提出的三个情景时,如何让学生参与其中,如何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引发情感共鸣,如何探究对“挫折”,如何让学生分享对“挫折”的认识,这正是教师的学科素养的体现所在。

(三)中学道法教学,需要教师拓展“实践体验”

现行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其教学内容生活案例非常丰富,然而,一些文字、词语等内容对于落后地区的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来讲,还是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如教材P105中提到“……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对照“探究与分享”中的三个情景,情景一:爸爸妈妈外出工作没有回家了,我真想他们!(这是生活中遇到的暂时困难);情景二:考砸了,又挨批评了。(这是考试失利);情景三:他们不理我,好孤独啊!(这是心理感受、困惑)。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拓展实践体验。否则,对“挫折”的内涵就很难理解,在实践体验中引导学生感受挫折的三个方面(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更好地把握其中关键因素是“挫折认知”。Ye老师再依据教材“爱迪生研制电灯的故事”,升華体验引导,加深理解、形成共识:“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励学生,面对“挫折”,要有“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在拓展的实践体验中,指导学生阅读探讨教材P109“方法与技能”内容,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懂得如何把握“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增强”,不能盲目追求,还得掌握方法。比如,欣赏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参与探究体验、小组讨论、个人发言交流体会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唤醒学生在“挫折”面前,不但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还要学会做人处事、学会应对困难、学会与人交往,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感受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让学生在新时代里享受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绚丽之花,结出生命丰硕之果。

道法课堂教学与学科素养的培养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我们坚信,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道法教学一定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奠基。我们期望,道法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下的课堂日益趋向“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爱党爱国、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命引领”的理想乐园。

【本文系广东省“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生活资源和运用研究”(课题批号:2019YQJK312)】

【参考文献】

[1] 陈珠宏.“和谐互动  共享发展”教学课题的研究与反思[J].汕尾教育,2016(1).

[2] 杨向东.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日常评价[N].中国教育报,2018(06).

[3] 陈珠宏.生命的智慧[S].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2(06).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