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20-10-09姜婷婷
姜婷婷
摘 要:教育公平原则是国家与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也出现了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不论是对学生资助工作,还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具体对策,为高校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但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却存在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国家资助做出了各种失信行为,对高校校园氛围、社会环境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负责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应针对当前资助工作中,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发挥出高校的育人功能,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与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解决学生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现状
(一)申请认定材料失真
高校每年九月份都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认定工作,只有认定为困难的学生才能获得国家的相关资助。目前,高校对困难学生的认定依据主要是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及佐证材料,虽然申请表中要求学生承诺所填报的信息真实有效,但是有些学生提交的申请认定材料存在瞒报家庭真实收入、漏记家庭经济来源、谎报家庭经济困难等情况,以致于高校难以确定申请认定材料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导致无法依据申请认定材料判断学生本人及家庭的具体经济情况。虽然在认定的过程中要求强化班级评议小组在困难认定中的作用,坚决杜绝“一纸困难申请材料定困难生身份”现象的发生,但是有些学生会托熟人、找关系在班级评议中弄虚作假,编造或夸大其家庭经济困难等情况,以致于高校难以确定认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学生诚信缺失弄虚作假的行为,对资助对象的甄别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在给高校资助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损失了自身的诚信品质[1]。
(二)滥用助学金
经过高校与上级部门层层审核,最终发放给学生的助学金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学习与生活方面帮助的,是国家与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与重视,承载了国家与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厚望。学生在获得助学金的同时,应做好资金的使用规划,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的学习开销与生活开销,坚持勤俭节约。但是,有些学生将助学金用于购买高级化妆品、电子产品或者是请同学吃饭娱乐,甚至有些学生将助学金用于吸烟、酗酒、赌博等。这严重违背了国家与高校为学生提供资助的初衷,在高校与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
(三)逾期不还助学贷款
为了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接受高等教育,生源地助学贷款在资助范围与资助力度上存在绝对优势,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了希望。生源地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每人每年貸款金额最高不超过8000元,只要学生在毕业后正常参加工作,都具备偿还能力,毕业后没有工作无力偿还的案例并不多见。造成逾期不还助学贷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还款意识与诚信意识低下,更有甚者做出恶意逃贷的行为。学生毕业后对贷款时的所有承诺都置之不理,在背弃了贷款协议的同时也背弃了自己的诚信原则。正是这些诚信缺失的大学生,将国家助学贷款推向被动位置,影响了银行对助学贷款的信心[2]。
二、应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档案
高校应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帮助高校进一步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工作。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案中,不仅有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佐证材料及学生个人填写的承诺证明,还应记录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在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出自经济困难家庭时,不应仅凭借学生出具的困难证明,还要综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课堂考勤结果、日常开销情况以及是否参与到勤工助学活动中,高校还应将学生在校期间所获的各种奖惩情况记录在诚信档案中,伴随学生成长与发展,从而建立完善、具体的诚信档案。如此一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困难认定时,能够根据档案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多元、全面的分析,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多项标准判定学生的困难程度,从多元的角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为其提供工作的机会,创新教育手段,培养其自强不息、具备感恩与诚信意识[3]。
(二)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高校应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诚信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将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够让学校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也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规范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诚信意识,进一步完善高校诚信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顺利进行[4]。
(三)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奖罚措施
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强化管理育人的功能,对信用情况良好的学生,高校要予以奖励,鼓励并肯定其诚信态度与行为,对于信用较差的学生,高校应对其作出相应的惩罚措施。一旦发现学生违背诚信原则,企图获取国家资助或已经获取不匹配的国家资助时,要予以严肃处罚,追回助学金,取消其在校期间各类评奖评优资格,并记录到诚信档案中。通过建立严格的奖罚措施,可以保障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助学金发放到真正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上,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意识到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道德品质,任何人都不能触犯诚信的底线,一旦做出违背诚信的事情,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5]。
(四)强化诚信教育,发挥出高校的育人功能
高校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出高校自身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并将诚信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指标。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教育力度有待提升,大多数高校仅以理论为主,没有落实到实践行动中,使得诚信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深入学生的心里与头脑中,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落实到实践中,未必人人都能做到。为此,高校要为学生创造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如以诚信为主题开设相关活动,从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诚信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培养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秉承诚信理念做人做事,将诚信作为人生的最低标准[6]。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对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凡影響。从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分析来看,存在一些大学生为获得国家资助提交不真实的申请认定材料、滥用助学金、逾期不还助学贷款等诚信缺失问题。对于这些情况,高校不仅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和审核工作,还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档案及诚信评价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惩罚措施、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等,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行为,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灵芝,徐俊朋.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2019(31):164-165.
[2]翁洁洵.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中大学生诚信意识培育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89-90.
[3]刘利,金虹,古仕明,陈晨,卢伟.高校学生资助诚信监督体系的建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4):1-3.
[4]冷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意识培育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35(05):153-157.
[5]葛云芝.高校资助工作中的诚信问题及其应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7):77-79.
[6]张雨婷.高校资助工作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