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刍探
2020-10-09李万龙
李万龙
摘 要:美术课程教学是通过让学生感知、应用色彩,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即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美术课程教学现状,从想象入手、展开绘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热情,设置手工课程,开展小组合作创意动手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关键词:美术;动手能力;课堂教学;美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6-0066-02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美术课程具有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实践性质,实践能力即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利用美术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优势
(1)學生学习兴趣高,动手热情强烈。美术课程注重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程内容以动手实践为主,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兴趣很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活跃。教师在给学生展示课程知识内容时,学生的主动性强,动手操作的热情强烈,这为美术课程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美术课程最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动手绘画。绘画本身是动手能力的一种体现。美术课程还要求学生学会一定的手工制作,让学生通过裁剪、粘贴、绘画才能完成相应的手工作品。因此,美术课程的绘画、手工制作内容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托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二、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1)美术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现在,美术课程已经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各级学校设有专职美术教师进行正常美术教学。但在具体操作中,各级学校更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与学生的升学联系更紧密。美术课程的课时多体现在课程表上,经常被占用,导致美术教师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以绘画作为主要的课程内容。课程开始,学生因为对绘画充满好奇,兴趣很高,投入极大的热情。但久而久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整教学方法,只是单纯让学生绘画,没有进行任何的指点与点拨,学生的绘画热情就会受到影响,绘画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培养动手能力更无从谈起。(3)教师没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但有的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打压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三、合理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1)从想象入手,展开绘画。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美术丰富的课程内容,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入手,调动学生参与美术课程的热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主动拿起画笔绘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色彩的冷与暖”是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提供一把打开色彩大门的钥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生对学画色彩画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置几个小问题:同学们,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们知道什么颜色是冷的,什么颜色又是暖的吗?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颜色有冷的感觉,哪些物体的颜色有暖的感觉呢?然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绘画,让学生结合这些作品,学习色彩冷暖知识,并学会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感知周围世界的色彩美。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绘画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课堂知识内化为实践,尝试画出自己所喜欢的色彩绘画图,调动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一定的动手能力,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创设特别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吸引学生的参与,以此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例如,“画家的调色板”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绘画的颜色是“调和”出来的,并能够简单地用三原色调出其他颜色,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形成细致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玻璃杯,先在杯子中放入黄色,然后加入蓝色,最后加入白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学生对教师变魔术一样的教学情境非常感兴趣,也很期待小实验的结果,纷纷猜测这些颜料混合会呈现出什么颜色。最终,通过实验,学生知道黄色与蓝色可以形成绿色,然后加入白色形成淡绿色,所以颜色是可以调配的,作品的颜色都是画家自己“生产”出来的,从而引发对调色的极大兴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颜色调配的小视频,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画面中形象感知色彩的神奇变化。在课程结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同学们,你们自己在调色盘上试试调色,看看能不能调出自己心仪的颜色,然后再以调出来的颜色绘制一幅色彩饱满的图画,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最棒的,一定会画出让老师眼前一亮的图画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热情,学生纷纷拿起画笔用不同的颜色表达内心的情感。
(3)设置手工制作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手工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绘画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入门方式,手工制作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升级方式。在手工课上,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必须动手设计、剪裁、粘贴,这个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手工制作能够活跃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我是汽车设计师”时,可以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准备纸板、剪刀、胶水、彩笔等物品。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演示制作小汽车的具体步骤,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设计造型和功能独特的汽车,利用已准备的材料动手制作。在手工制作小汽车的过程中,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构画出不同种类的汽车,这有利于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创意動手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意动手能力。学生个体的创意和动手能力是有限的,但小组合作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创意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情均衡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小组成员在合作中互相影响,共同提高动手能力。例如,“有创意的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手工书设计的相关知识,学习手工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书籍设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设计绘画。在设计中,各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动脑、动手,在动手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立足美术课程现状和优势的基础上,从想象入手、展开绘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热情,设置手工课程,开展小组合作创意动手活动,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燕.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文理导航, 2015(24).
[2]冯海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
[3]朱小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
[4]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
Exploration of Using Art Teaching Reasonably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Li Wanlong
(Education Management Center of Tumenxian Town, Hui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Huining 73070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fine arts cour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magination, practice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by making students perceive and apply color. Practical ability is practical abilit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t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imagination, start with painting, create situations,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practice, set up manual courses, carry out creative hands-on activities in group cooperation, and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use art methods to transform creativity into concrete results.
Key words: art; practical ability; classroom teaching; art lit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