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20-10-09杨喆伦
杨喆伦
摘 要: 交际语言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语言功能,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交际语言教学法自传入中国以来,始终备受争议,本文在论述其在中国可行性的前提下,结合初中英语课程目标,对初中英语八下Unit6的一节听说课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师充分发挥不同阶段的职能,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培养综合语用能力,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完善课堂结构。
关键词: 交际语言教学法 听说 语用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
一、交际语言教学法的背景与内涵
交际语言教学法简称CLT教学法,是以语言功能为核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484-490)。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率先对传统听说法提出质疑,使英国学者重新审视在英国流行一时的情景教学法,并将语言教学重点转移到“交际能力”上面。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教学应该更关注语言能力,而不是过多地强调语言结构的熟练度。结合美国、英国等多个地区的学者的观点与理论,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下,交际语言教学法应运而生。
语用能力是指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能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2](70-75),近年来,语用能力逐步跨越应试鸿沟,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将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成为当今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交际语言教学法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众多学者认为它既不适合中国国情,又不适合中国的考试制度,较之任务教学法,在完成教学任务上难度更高。随着新时代冲击下观念的转变及新的教学大纲的修订,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优点不断凸显。
交际语言教学法以有意义的交流为重点,不过多强调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用词及语法的准确性,而是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流利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课堂氛围的营造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言活动,并在必要的时刻提供恰当指导,同时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多媒体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交际语言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可行性
(一)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部分为课标要求,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及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3]。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在中国本土难以大范围推廣与实现,英语课堂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任务教学法形式单一,教学始终围绕特定的教学任务[4](97-99),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与学习欲望,被禁锢在任务的框架中,影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
在交际语言教学法中,学生转身成为课堂中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归纳出一套语言规则,将显性知识不断转换为隐性知识。学生作为有机个体具有特殊性,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语言输出都具有创造性和不确定性,学生可以围绕老师给出的话题进行再创造,使每节课都保持新鲜度,更能抓住初中学生的内心,使其更加沉浸在课堂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完成课标要求。
(二)初中英语课程的特点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
以工具性来讲,初中英语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要应试,更要考虑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传统教育多培养“哑巴英语”,语言工具性的意义丧失。如何既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又摆脱“哑巴英语”的弊端就成为现下的热点问题。
以人文性来讲,初中英语课程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丰富生活阅历,形成跨文化意识,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异同,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及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教学设计——以八下Unit 6《皇帝的新装》为例
(一)教学内容
听力材料选自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untains Section B 1a-1b,是安徒生所创作的《皇帝的新装》。故事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官员的虚伪和民众的畏惧强权,侧面宣扬了孩童的敢于发声。学生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此故事,强化发散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工具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学并不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描述等,现代课堂中更要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教学工具的得当使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集中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专注力,以节省维持课堂所浪费的时间,间接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的教学工具有:黑板、粉笔、教材、音频及一些情景剧道具。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的五大部分,设置了如下四个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可以掌握gold、emperor、silk、underwear、cheat单词的拼写、读法及简单用法,可以用once upon a time和过去时态进行简单的造句。
2.语言技方面:学生可以听懂《皇帝的新装》整篇听力材料,并通过教材上的图片及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进行简单的概括,甚至自行编撰一个新的结尾,形成灵活的综合语用能力。
3.情感态度方面:学生通过对《皇帝的新装》里各种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分析,结合现实,学习高尚的品质与品格,对于人性的丑陋进行反思,给学生敲响警钟,要做智者,而不做“愚人”。
4.文化意识方面:学生通过对作者安徒生的认识与学习,可以简单了解代表作品及创作背景,通过本篇间接了解西方社会的阶级性,打破“国外的天空比国内蓝”的崇洋媚外思想,认识到西方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国内外差别,树立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
5.学习策略方面:学生受到教师的不断引导,突破传统“依赖型”桎梏思想,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及深入研究能力。学生还可以建立多元化内在构造,小组内部多沟通,小组外部多合作,形成新型合作性人才的良好品格。
(四)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五个教学目标,以30人课堂时长为45分钟的初中英语课为例,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1.听前活动
Activity 1:Warm-up questions(3分钟)
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向学生提问:Do you like fairy tales?What is your favourite fairy tale?
【设计意图】课前几分钟的热身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加之对问题的头脑风暴提高对本节课的好奇与兴趣。问题中心是关于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本节课内容。
Activity 2:Learn difficult words(5分钟)
在本环节中,教师将生词难词列在黑板上:gold、emperor、silk、underwear、cheat,并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猜测词义,还可以搭配画图及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在给出听力材料之前,先给出生词难词的词义,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二是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听力的整篇意义,不纠结于单个词义,从而影响后面听力效果。
2.听中活动
Activity 1: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5分钟)
学生通过第一遍听力,简单了解故事剧情,并将书中图片进行排序。
【设计意图】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大意,同时,排序更注重的是故事的内在逻辑,可以锻炼學生的思维能力。
Activity 2: Cloze(5分钟)
This story is about an_______who loved clothes.
Two_______came to the city to make special clothes for the_______.
The _______had to give them _______ and_______,but they_______everything for themselves.
They were trying to _______the_______. When the_______looked at himself, he only wore his_______.
Nobody wanted to sound stupid.
But suddenly, a young boy_______, “Look! The_______isnt wear any clothes!”
学生通过第二遍听力,完成上述填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听前活动中提到的生词难词,经过多次听与拼写,加深记忆与关注,加快自动化,形成图式。空缺部分中有两处皆为动词:buy和shout,这两处锻炼的是在过去时态下的动词变形,帮助学生注意听力细节,同时过去式变形是口语与写作等高频考点,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根据需求改编教材中的材料,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3.听后活动
Activity:Role play(25分钟)
本环节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情景剧道具。将学生分为一组十人的三组,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如故事的编撰者、旁白、演员等,将本节课的故事以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拓展思维为故事加上一个自己满意的结尾。作为课堂中耗时最长且最具有交际语言教学法特色的活动,笔者将此活动细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①准备环节(5分钟)
教师首先让学生清楚明白活动步骤与细节并提供道具,每组表演时长为5分钟,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撰写剧本,教师作为协助者和管理者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以深入各个组别,观察小组内部的思维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表演环节(15分钟)
在充分的准备过后,让学生自愿按顺序上台表演,表演过程中教师详细记录学生的优点与缺点,不打断学生表演。
③投票与点评(5分钟)
在各组完成表演后,由学生投票评选出最优小组,并获得教师的小礼物。最后,教师进行活动后总结,灵活运用斯金纳强化理论,将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优秀的地方加以表扬。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前提下,有更好的情景带入,还可以间接检验听前与听中活动的教学成果。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练习听力与口语,并且以小礼物的方式进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斗志。同时,撰写新的故事结尾,不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推陈出新的创造思维能力。
4.作业(2分钟)
以Once upon a time开头,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过去式变形并结合课堂活动,编写一个100单词左右的新故事,朗读并录成音频。
【设计意图】作业在于巩固加深今日所学的词汇、句型及学会运用恰当的时态,写作并朗读是帮助学生锻炼语用能力的一部分。
四、结语
交际语言教学法对改进本土初中英语教育下学生不擅听说的现状提供有益的借鉴。然而我国初中班级的人口基数相对庞大,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实则是难上加难。克拉申明确提出语言学习是一个隐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置身于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尽可能自然地习得目标语语法,教师可以结合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优点,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英语交流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对于交际语言教学法不太注重的语言错误与用词准确性,可以结合中国特色进行改进,取精去粕不照搬,灵活变通不死板,针对不同课型选取适应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班级人数、学生层次、上课时长等综合因素,进行全方位衡量,始终以一种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指出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传统的背书式“学用分离式”教学的弊端日渐显现,以致许多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或与外国人沟通出现问题。在新时代观念下,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迎来了新一轮挑战,应敢于不断尝试与创新,将提高语用能力提上日程,做到学而有用、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杨琢孺.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J].海外英语,2010(08).
[2]杨昆,毛延生.基础阶段英语测试中的语用能力考查及其启示——基于高考英语情景会话测试的实证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4).
[3]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栾娈.任务教学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案设计[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