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10-09吴小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9期
关键词:五步三全四有

[摘 要] 项目建设过程中本着“三全四有五步走”的育人理念不断修订和完善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方案,达成一体化育人的初衷。“三全”即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和全程育人;“四有”即培养出有朝气、有素质、有实力和有前途的优秀高职毕业生;“五步走”即人才培养的过程分为华丽转身、面朝大海、技艺立身、扬帆远航和游刃有余。

[关键词] 协同育人;三全;四有;五步

[作者简介] 吴小青(1979—),女,安徽淮南人,硕士,高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和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363-02    [收稿日期] 2019-12-25

一、研究背景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1.2万多所职业院校,年招生规模超过900万人,在校生超过2600万人,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职业教育的面临的问题: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急需职业教育破解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难题;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与教育改革发展紧密结合,与每个人的终身教育学习和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1]。

针对高职院校最近几年生源结构的不断变化,无法再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标准来培养和衡量新形势下高职人才,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因材施教,多元化、全方位、全员育人以达到培养社会认可和企业需要的合格高职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概述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本着“三全四有五步走”的育人理念不断修订和完善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方案,达成课题建设的初衷。

“三全”:全员育人——学校里所有的教职员工都应该担当起育人和服务的重任,转变事不关己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针对各种类型的学生,帮助他们成人、成材,如此立体化和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全面育人——高职教育应由精英教育转向岗位技能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创新型教育、由单一的灌输型教育转向互动式教育、由单一的智商型教育转向智商情商并重的教育、由整齐划一的共性教育转向个性化特长教育、德育教育的重点由空泛的传统说教转向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教育理念上的转变。全程育人——在高职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必不可少的指引者,缺少了教师的指引,高职生的求知欲将会大大减弱,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职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教师在高职生学习过程中并不仅仅是“领进门的师傅”的“局外人”角色,而是始终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局内人”。

“四有”:有朝气——秉承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树立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青年学子形象。有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自然科学素养、身心素质、团队精神以及应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与人共处能力。有实力——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了解所学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现代技术使用情况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和就业情况的分析,自信能够胜任多个产业的中的多家企业中的多个岗位。有前途——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背景和前景,明确自己在职场中的定位,合理部署个人学习和成长计划,并为之不断努力和奋斗。

“五步走”:华丽转身——完成高中生、中职生、辍学生到高职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上的转变,迅速融入高校生活和专业学习中。面朝大海——专业认知,职业岗位分析,了解所开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现代技术使用情况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和就业情况的分析,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技艺立身——掌握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中的各项子模块的知识,通过各类行业考证衡量自己的专业知识级别,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提升自己的门槛准入水平。扬帆远航——在就业实习中认真刻苦、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不断前行。游刃有余——顺利毕业能够胜任行业产业内的多个职位和就业岗位工作。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步骤

随着一体化育人的深入,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到了“三个融入”: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技能训练;“四个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将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有机融合;将教师教书育人与辅导员班主任管理育人有机融合;“五个设计”:即一体化育人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考核体系设计。

(一)“三个融入”的设计与具体实践

1.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其中在校内学习阶段最关键的是将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关注人的价值存在,实现知识技能的工具性和精神性相统一。

2.企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我院两大专业群教研室老师能够积极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企业一線设备规格和操作规范、生产技术和项目需求以及精益生产和改革要素,获取了一手的设备操作培训资料、经验样本,企业举办的各类技术能手竞赛章程,并进行提炼总结将其应用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也在第二课堂中开展了“企业大讲堂”“HR教你做简历”“工学归来话成长”等一系列以企业文化为中心的特色项目。

3.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技能训练。在实训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要发挥工匠精神的引导作用,实现对学生责任意识、敬业意识、精益求精精神的熏陶,着力在专业学习、实践教学、社团活动中,树立学生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观念,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追求技艺精湛的工作态度和优良品质,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育贯穿职业技能训练的全过程[2]。

(二)“四个融合”的设计与具体实践

1.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智信学院在一体化育人方案中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知识的来源和发展、技术应用、产业与市场、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价值模块整合:知识模块充足、广度延伸、深度解读、德育内涵;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行业内大师级人物的成长道路,学科的发展史,教师的个人经历等,同时也分析失败案例,提出警示性问题,多维度分析主客观原因;制定出每门课程个性化的制度、规范和教学流程等。

2.将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制定了系内协同育人工作小组,将系部班子成员、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和年级组长纳入该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定期举行联席工作会议,交流工作经验,针对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记录,以备总结和回顾。

3.将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有机融合。第二第三课堂主要完成:第一课堂中知识拓展延伸的部分;根据专业特色制定的职业素养专项训练任务,如专业英语、机械制图、程序设计;行业发展前沿技术讲座和系列教育纪录片等项目。第二第三课堂开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专业背景、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规格;巩固基本专业素养知识;拓展专业平台,合理规划个人成长方案;丰富非专业知识范围。

4.将教师教书育人与辅导员班主任管理育人有机融合。课堂中,辅导员班主任协助专业课教师进行育人工作,保证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课堂外,专业课教师辅助辅导员班主任进行深入育人工作,发现学生特长,关注学生成长,及时帮扶困难学生[3]。学期末,教师与辅导员互相考核评分。

今后在专业设置上,应面向工业化、信息化整合背景下的产业链、产品线和价值链,依据区域产业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结合新兴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开发专业领域。依据区域产业经济及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专业设置。要拓宽专业面向,精简专业数量,合理规划人才培养结构与规模。

在课程建设上,基于工作岗位任务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与开发。根据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变化,及时调整、更新,突出学习指导材料的开发与运用,丰富课程内容。同时,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综合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泽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J].职业,2020(10):39-40.

[2]郭谆钦,王承文.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365-366.

[3]吕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措施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4):72-73.

猜你喜欢

五步三全四有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现代散文“五步”快速阅读法
挪穷窝 斩穷根“五步”搬迁保脱贫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