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2020-10-09秦丽凤黄月圆廖锦锋
秦丽凤 黄月圆 廖锦锋
[摘 要]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高校对青年人的培养引导、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情。本文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为着眼点,分析存在的挑战,探讨有效的对策,希望对于加强和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培养有思想的青年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挑战;对策
[基金项目] 2018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意识形态阵地视域下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2018LSZ014);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医科院校‘课程思政联动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桂林医学院为例”(2020JGA259)
[作者简介] 秦丽凤(1979—),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医学院党委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黄月圆(1979—),女,广西昭平人,硕士,桂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廖锦锋(1980—),女(壮族),广西贵港人,硕士,桂林医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和课程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001-03 [收稿日期] 2020-02-09
当前,国际经济社会处在大变革和深度调整的震荡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的通讯和交通也得到迅猛发展,各国之间交流越发频繁,文化思想意识不断发生碰撞、渗透、交流乃至融合。在这一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形式非常严峻,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我国思想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必须牢牢掌控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必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逐步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是教育和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青年人才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脊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关乎高校对青年人的培养引导、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本文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为着眼点,分析存在挑战,探讨有效对策,希望对于加强和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培养青年一代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1-3]
意识形态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着非常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工作是指借助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受众建立起符合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所设想的信念和价值。我们在进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时,可以从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机遇挑战、实际需求、交流交往方式以及接受模式等方面出发,分析高校意识形态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从中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提升工作的实效性。
1.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不够准确。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其工作核心是如何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一些高校一味地空喊空号,要求学生只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很少甚至不去思考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认知水平和关注焦点,这就使学校成了命令的“发射者”,而大学生被强加成“接收者”。“发射者”一味强势下达指令,“接收者”被动接收指令,之间的不对等就造成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差、工作很难到位。
2.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感染力不够。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多为纯理论体系,以理论灌输、政策宣讲的思想政治课输出方式为主,相对较为抽象乏味,缺乏感染力。而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采用传统的、教条化的、刻板的授课模式,很难让学生融入课堂、引起共鸣。形式单一的课堂宣教模式,也无法有效的把国家的思想意识形态传递给当代大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因此,高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3.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和阵地较为单一。高校是国家引导和传递意识形态主流思想的重要阵地。我国高校肩负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人文素质、专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有机统一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和是非辨别力,确保青年大学生在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头脑清晰和立场坚定,是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部分高校仅仅以三尺讲台为载体,依靠思政课教师宣讲这种单一模式,且存在对思政课的重视度不够、授课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大大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和阵地,科学合理的建设和运用这一载体,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关系到高校意識形态工作的成败。
4.高校教师的思政培训偏少。高校教师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使命,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要做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真懂真学、真信真用,才能把枯燥乏味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创造性融入实际教学内容中,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把他们从“手机党”“低头族”拉回课堂,从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高校思政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偏少,尤其是国外进修更甚,且针对非思政课教师的思政培训几乎没有,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教育效果有待提高。提高教师的课堂思政教育能力仅仅依靠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多方形成合力才能事半功倍。
5.教师与学生沟通方式单一、脱节。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都是大班、大教室教学,上课教室基本上是流动教室,除了课堂几十分钟,课后授课教师与学生几乎没有交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再加上师资有限,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意识形态教育呢?意识形态教育固然是理论化和体系化特点较为突出,相对抽象、晦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教育只能采用垂直方式,一味地理论宣讲、政策灌输,更不是意味着意识形态教育仅限于几十分钟的理论课堂。因此,采用何种方式去延伸课堂、增强师生的交流沟通,也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国家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部分,高校承载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担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党和国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和阵地。因此,高校要分析新情况、应对新挑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临新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标志着我国进入新的时代,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逐步攀升。然而,西方国家一直采用各种方式、手段,借助各种渠道,从科技、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对我们进行渗透、西化和分化,企图从根本上动摇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又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恰好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渗透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不健全的阶段,部分大学生思想意识薄弱、防范意识差,容易冲动,甚至因为无知被煽动、蛊惑,做出反社会主义、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这使得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形势更加的严峻。因此,严格把控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主导权是高校日常工作中的头等大事。
2.微媒体的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新挑战[4]。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的网络微媒体,一方面开创和丰富了高校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微媒体的特点,给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网络微媒体信息泛滥,受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意识上的混乱和价值观上的迷茫。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微媒体的碎片化、广泛性、隐匿性等传播特点极大增强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管控和排查难度,其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也大大加快了社会负面情绪在大学生中的扩散速度。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策略
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挑战,高校应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准确定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1]。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掌握他们的思考规律,要以大学生乐意接收的方式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发号施令、采用垂直命令式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要与大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加强沟通交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走进他们的生活,有针对性的开展引导和教育,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快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1,5]。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要加大思政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财政投入,扩大思政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增加思政教师队伍的国内外培训机会,督促和鼓励教师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要出发,把刻板、教条的理论灵活多变起来,增强课程吸引力,把学生拉回课堂。同时合理提高教师薪酬,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精力延伸课堂,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当中去。另一方面,要加强其他非思政课程的思政建设,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强化各门课程教师、学工干部、科研人员的思政意识,与思政课教师形成合力,相辅相成,全方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加强网络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4,6]。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一方面通过专家讲座、小组讨论、大学生导师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传统形式相结合,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微媒体的传播广、速度快的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密切关注网络微媒体中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职能,推选思想较为成熟稳重的大学生组成“网络红军”队伍,协助教师开展大学生意识安全险情排查和管控工作。
四、小结
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依然普遍存在着教条化、形式化、模式传统单一等突出问题,再加上我国处在转型阶段,国际意识形态现状复杂多变,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情势紧迫,面临严峻挑战。这需要高校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密切关注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交流需求和网络使用情况等,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网络微媒体延伸正能量等多种途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浸透和熏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大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吴会丽,刘世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及路径研究[J].前线,2018(10):95-97.
[2]屈陆,楊晔.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对成都市属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3-36,96.
[3]郭明飞.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31-33.
[4]李林.网络微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156-159.
[5]黄建军,周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7):101-109.
[6]权麟春.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责任制研究[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