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话语分析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2020-10-09谢庆立

文教资料 2020年19期
关键词:内容选择

谢庆立

摘   要: 本研究基于和谐话语分析视角,对比分析典型世界非遗宣传语料和珠海非遗宣传语料,从内容选择和语言选择两个层面探析两组语料存在的差异,探讨译者在非遗翻译中如何利用和谐话语分析视角,更有策略地在内容和语言上进行选择取舍,以促进非遗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 和谐话语分析   非遗外宣   内容选择   语言选择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价值不言而喻。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拥有辉煌的现代化成就固然值得骄傲,但实际上,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非遗会令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更具魅力,更令人神往。珠海市非遗资源丰富,拥有40项非遗,包括国家级非遗4项,省级非遗7项,市级非遗29项,若能好好挖掘珠海市的非遗资源,积极对外宣传,则无疑有利于提升珠海国际形象。然而,如胡庆洪、文军(2016:44)所言,目前全国开通的各省各地非遗官网中没有任何一个网站提供英译文对照网页,非遗中英文对照版只散见于极少数网站。同样,经考察,珠海非遗专门网站尚未提供英文版本,唯一能搜索到的介绍珠海非遗的仅有珠海市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的“Legacies”栏目(http://www.cityofzhuhai.com/legacices.html),本研究珠海非遗英文宣传语料从该栏目获取。

和谐话语分析是由黄国文教授提出的立足于中国语境的生态语言学分析视角,它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假定,以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和制约原则为指导原则(黄国文,2017:880),目前尚未有学者将和谐话语分析与翻译结合,或以之为视角探究非遗翻译。本研究基于和谐话语分析视角,通过对比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https://ich.unesco.org/)非遗宣传语料与珠海非遗宣传语料,分析后者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为珠海非遗外宣翻译提供策略性的建议,希望能抛砖引玉,为非遗外宣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探究途径。

二、文献综述

针对非遗外宣翻译,学者们主要基于译介学(如,魏红,单小艳,2018)、传播学(如,高昂之,2019)、生态翻译学(如,周楠,吴俐霓,2018)等方面的视角,探究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比起译介学、传播学、生态翻译学等视角,和谐话语分析强调建构性,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假定,遵循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和制约原则,采取的方法是对语言、语篇和话语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黄国文,2018:41-44),为译者在内容选择、信息取舍、翻译行文、推敲译文等过程中提供指导,可操作性强。和谐话语分析视角是在中国语境下提出的(赵蕊华,黄国文,2017:16),强调“社会责任”(周文娟,2017:25),可让译者在非遗外宣翻译中兼顾译文的社会伦理维度,宏观把握文本,挖掘文本中“中国的”“生态的”“和谐的”元素,有意识地通过语言建构现实,将非遗中积极的元素有效地传递给国外受众。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尚未有学者将和谐话语分析与翻译研究结合,本研究以和谐话语分析为视角探讨非遗外宣翻译,是全新的尝试,也是本研究独具的创新之处。

三、和谐话语分析与非遗翻译

和谐话语分析依托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哲学或生态观,强调立足于中国语境,但并不局限于中国语境,可应用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和社会情境下的生态话语分析;和谐话语分析中“和谐”的内涵体现在该分析视角注重生态性,关注生态系统中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其他其他物种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同时注重语言与生态的和谐。(赵蕊华、黄国文,2017:16)和谐话语分析的要点及与非遗翻译的契合点如下:

1.基本假定:“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意味着重视人在万物之中的重要地位,这是进行和谐话语分析的基本前提(黄国文,2018:43)。非遗经过历史的沉淀,内涵丰富,独具价值,可宣传推介的层面颇为丰富。在对外翻译推介非遗时,译者首先面临文本内容选择的问题,如果译者能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则,在文本内容选择上便有了明确的方向,毕竟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脱离“人”而谈论非遗,便失去了最重要的根基。

2.三原则:良知、亲近、制约

“良知”作为判断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黄国文,2017),体现在和谐话语分析中便是生态良知,这是对待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一种良知,是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共生共存的关联从而产生保护自然的一种善念(王天孜,2005)。亲近原则意味着我们承认和谐中包含“差等”,自然中的万物在以人为中心的视角下,成为“一个由近及远、从亲到疏的序列”(黄国文,2017:886);当人与自然中的某一物种有关联,便会对之有了关注,产生感情,能够与之亲近共情。制约原则具有刚性的一面,指的是来自个人、社区、社会等方面的制约,个人的良知修养会制约个人的行为,社区的“乡规民约”会制约人们的行为,社会则通过法制、机制制约人们的行为(黄国文,2017)。三条原则对非遗翻译的指导意义在于如何在非遗宣传文本中体现出良知、亲近的柔性和制约的刚性,呈现隐藏于非遗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生态性与和谐性。

3.方法:多维度分析

和谐话语分析的方法延续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传统,是一种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相互结合的多维度的分析。从宏观层面,可对话语表达的意义(包括隐含在话语中的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宏观定位,再通过微观的语言分析找到证据,微观的语言分析可涉及话语语境、谋篇布局、语言选择、语法特点等层面(黄国文,2018:44)。在本研究中,笔者着眼于内容选择和语言选择两个层面,对比分析典型的世界非遗与珠海非遗英文宣传文本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出了生态性与和谐性。

四、谐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语料对比及对非遗翻译的启示

1.对比文本语料

本研究中,珠海非遗选取珠海市政府英文版官网中省级和国家级10项非遗介绍文本,包括传统艺术类4项(三灶鹤舞、沙田民歌、中秋对歌会、前山凤鸡舞)、民间习俗类3项(斗门水上婚嫁、乾务飘色、七月三十装路香)、手工技艺类2项(抓泥鱼、横山鸭扎包)及传统医药类1项(一指禅推拿),总字数为1927字,每篇平均词数192.7。与之相对应,世界非遗同样选取10项非遗介绍文本,涵盖相同的类别与数量,包括传统艺术类4项(木卡姆艺术、塞坡鲁民间舞蹈、呼麦、花儿)、民间习俗类3项(麦西热甫、羌族新年、妈祖信俗)、手工技艺类2项(宣纸、剪纸)及传统医药类1项(针灸与艾灸),总字数为2038字,平均每篇词数209.8。经SPSS配对样本检验,两个语料的词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445>.005)。

2.内容对比分析

针对珠海非遗文本和世界非遗文本,笔者主要以和谐话语分析“以人为本”的基本假定和良知、亲近、制约三原则为依据,确定人或群体、社区、环境、传承、历史等五个维度。一方面,非遗是人类文化传统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宣传文本无疑能够体现和谐话语分析“以人为本”的基本假定。“以人为本”的基本假定反映在非遗文本的主题中主要体现在人与群体、社区、环境三个维度。人或群体维度是体现在以描写人或群体为主的文字,这是“以人文本”最直接的体现。社区维度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的是非遗发挥着促进社区团结和民族融合的社会功能,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环境维度关乎人与环境,谈及非遗赖以生存的环境,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或谈及非遗所影响的范围,在一定程度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视角。另一方面,良知、亲近、制约原则在非遗文本中,主要体现在传承和历史维度,反映的是文本撰写者以何种视角对非遗投以关注,传承维度体现的是文本撰写者关注非遗的现在与发展,是现在和未来的视角,历史维度体现的是文本撰写者关注非遗的过去,是一种过去的视角。

基于以上所述人或群体、社区、环境、传承、历史等五个维度,笔者利用由许家金和贾云龙2011年开发的语料库手工标注工具BFSU Qualitative Coder对珠海非遗文本和世界非遗文本的主要信息点进行标注,通过统计各维度的频次,再通过语料库统计Excel表格BFSU Log-likelihood Ratio Calculator统计各内容维度差异的显著程度。如表1所示,世界非遗文本和珠海非遗文本在环境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Z=10, S=18, Sig.=.169>.05),在人与社群(Z=13, S=31, Sig.=.010<.05)、社区(Z=5, S=18, Sig.=.008<.05)、传承(Z=13, S=3, Sig.=.013<.05)等维度上,世界非遗文本显著高于珠海非遗文本,而在历史维度上,珠海非遗文本则显著高于世界非遗文本(Z=13,S=2,Sig.=.002<.05)。

基于以上统计结果,笔者从和谐话语分析的视角对珠海非遗文本和世界非遗文本的主题维度作进一步分析,具体如下:

第一,世界非遗文本和珠海非遗文本均注重体现非遗与自然环境及所在或所影响地区的关系,即强调非遗所赖以生存的区域或自然环境。例如,世界非遗宣纸的介绍文本中指出安徽泾县独特的水质和温和的气候是宣纸制作工艺的关键要素;珠海非遗横山鸭扎包的介绍文本中提及新鲜空气和无污染的水环境是造就鸭扎包原材料肉质鲜美的条件。此外,两个文本均注重介绍非遗影响的地区和范围,如世界非遗妈祖信俗介绍文本中提到该信俗对国内沿海地区和海外均有影响;珠海非遗斗门水上婚嫁介绍文本指出该婚俗对粤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人社区均有影响。

第二,人或群体维度和社区维度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在这两个维度上,世界非遗文本的频次显著高于珠海非遗文本,表明世界非遗文本更能体现和谐话语分析“以人为本”基本假定这一视角。这两个维度在世界非遗文本中的具体例子包括,塞坡鲁民间舞蹈的介绍文本中指出该舞蹈是Veehukan族群的骄傲,也是他们主要文化身份的象征;花儿则是甘肃、青海等地九个少数民族共有的音乐传统,促进各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第三,从传承和历史的维度看,世界非遗文本在传承的维度上显著高于珠海非遗文本,而在历史维度上恰好相反,珠海非遗文本显著高于世界非遗文本。从和谐话语分析的角度看,传承维度体现的是现在和未来的视角,历史维度体现的是过去的视角,从保护的角度看,世界非遗文本对传承问题的关注有利于告知受众非遗在传承上的机遇和挑战,有利于引起人们对非遗的关切,更有利于良知、亲近和制约原则得到体现;与此相反,珠海非遗文本对历史关注过多,但对传承问题关注不足,不利于激发读者关注非遗的现在和未来,不利于唤起大众保护非遗的意识,不利于激发大众亲近非遗的善念,不利于社会规约的形成,进而对非遗破坏行为形成有效制约,可能不利于非遗本身的保护。

3.语言选择

和谐话语分析注重语言选择的生态性。从语言微观层面分析,世界非遗文本与珠海非遗文本体现出的生态性可以从专有名词的翻译、语篇的时态和主语使用情况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第一,音译法。

音译法的使用有利于保留非遗蕴含的当地特色和本土化特征,反映的是文本撰写人或译者对非遗的一种尊重与关切,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谐话语分析中良知原则和亲近原则的体现。从世界非遗10篇文本看,除了剪纸和针灸之外,其余非遗名称涉及本土语言的名称,均采用了音译法,如宣纸(Xuan Paper)、塞坡鲁民间舞蹈(Seperu Folk Dance)、科拉兹舞(Kharazm Dance)、花儿(Huar)等。同样的,珠海非遗10篇文本除了抓泥鱼、水上婚俗、七月三十装路香和一指禅推拿,其余6项非遗均采用音译法,如三灶鹤舞(Sanzao Crane Dance)、沙田民歌(Shatian Folk Songs)等。

第二,时态。

时态的使用可反映出文本撰写人或译者关注的着眼点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如前文所述,世界非遗文本和珠海非遗文本提及传承和历史这两大主题的频次存在显著差异,世界非遗文本更关注非遗的传承,珠海非遗文本更关注非遗的历史。与此相对应,世界非遗文本除了少数几处使用了一般过去时之外,其余均使用一般现在时,体现的是对非遗现状的关注,或者通过陈述非遗在传承上面临的困境,引导读者关注非遗的继承与发展。相反的,珠海非遗文本在一般过去时的使用频次远远高于世界非遗文本,体现的是过去的视角,未能引起读者关注非遗的现在和未来,不利于非遗的保护。

第三,谋篇布局。

世界非遗10篇文本在谋篇布局方面体现在衔接与连贯的娴熟,各个文本都仅有一个段落,而且内容紧紧围绕所介绍的非遗,呈现其特征与独特性。珠海非遗10篇文本平均有4个段落,信息较为分散,重点不够突出,不少地方衔接与连贯均存在问题。总体而言,谋篇布局体现的是文本撰写者或译者有没有针对所介绍的非遺,从宏观上安排所要传达的主题,与前文所述的文本内容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或译者能否从微观和宏观的层面具有话语分析的意识,进而提高语言使用和谋篇布局的敏感度。

4.对非遗翻译的启示。

从和谐话语分析的视角看,世界非遗宣传文本比起珠海非遗宣传文本,在内容和语言的选择和取舍上,显示出撰写者更强的把控力,宣传效果无疑更加理想。译者在翻译非遗过程中,无疑面临着内容和语言选择的问题,和谐话语分析视角对非遗翻译策略可总结如下:

一方面,在内容选择上,译者要发挥主体作用,利用好和谐话语分析的视角,面对与非遗相关信息的诸多层面,能够在内容选择上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有针对性地呈现非遗生态性和和谐性的一面,挖掘非遗内容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区和谐共生的生态要素。另外,在时间维度上,译者选择的内容应该体现现在和未来的视角,更多地关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另一方面,译者应当意识到“现实是语言建构的”(黄国文,2018:44),在语言选择上,要结合内容选择,从微观的措辞、句式和谋篇布局等层面更好地为内容信息的有效传达服务。在语言选择上尽量兼顾和谐话语分析的视角,适应生态性和和谐性的要求,更好地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播。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和谐话语分析的视角,通过选取世界非遗和珠海非遗典型语料,从内容层面和语言层面对比分析两个文本语料的异同,由此探究译者如何在非遗翻译中利用和谐话语分析的视角,在内容和语言上更有策略地选择取舍。由于目前国内非遗英文宣传网站建设滞后,难以获取大量的语料,因此本研究语料的字数受限,但希望本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为非遗翻译研究带来启示,也希望未来研究能选取更大规模的语料,更全面地呈现语料中体现的和谐话语分析视角下更丰富的维度。

参考文献:

[1]高昂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与国际传播:现状与策略[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6-142.

[2]胡庆洪,文军.从传播学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为例[J].上海翻译,2016(2):43-46.

[3]黄国文.论生态话语和行为分析的假定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9):880-889.

[4]黄国文.从生态批评话语分析到和谐话语分析[J].中国外语,2018,15(04):39-46.

[5]王天孜.论生态良知[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5.

[6]魏红,单小艳.译介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3-14.

[7]赵蕊华,黄国文.生态语言学研究与和谐话语分析——黄国文教授访谈录[J].当代外语研究,2017(4):15-28+25.

[8]周楠,吴俐霓.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研究——以重庆武隆非遗外宣英译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49-56.

[9]周文娟.中国语境下生态语言学研究的理念与实践——黄国文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3):24-28.

本文为珠海市2019—2020年度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和谐话语分析視角下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19YC08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内容选择
国学教育及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
科技传播视域下科技新闻内容选择策略
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问题探析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内容选择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浅析
浅谈阅读教学中内容的选择方法
初中英语导学式微课的内容选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