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语文人文价值构建的实践策略
2020-10-09崔利
崔利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推进,我国教育行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精神文化培养。语文作为人文性较高的科目,对于高中生精神文化的培养有着巨大优势,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学科中人文价值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理念,为我国社会培养人才。
【关键词】新课改 精神文化培养 价值观念
语文课程的设立包含着两大属性,人文性与工具性,在两种基本属性之间,人文性应为实现课程工具性的重要基础,我国的高中生语文课程已逐渐丢失了人文属性,其主要原因为高中学生面临着较大的高考压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导致目前的教育现状倾向于急功近利,一切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专注于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精神层次的教育,这从狭隘的目光看来学生可以迅速提升考试成绩,但是长远看来学生的精神却渐渐空虚,阅读的意义变成了积累作文素材的工具,而不是为了矫正自身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更遑论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懂得更多的人事道理。写作仅仅是为了提升作文成绩,而不是为了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触,更遑论进行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文学创作。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人文价值的需要越发急切,愈来愈需要以此来矫正当前教育倾向。
一、放弃节奏过快的语文课堂,注重构建富有创造性的课堂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设计中,教师常常会做到分秒必争,为了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用课前预习到课堂内容讲解再到课后练习的布置这一过程将课堂时间填补的满满当当。这虽然让课堂效率从数量上看来大大提升,但是却让课堂上的学生整体处于被动的位置,导致课堂的气氛很压抑。教师一味的小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点和做题方法,学生僵化地记笔记却难求甚解,在学生实际收获的知识量看来课堂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应该放弃节奏过快的语文课堂,祝中午让语文课堂处于一种自由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带领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去体悟往圣先贤的精神高度,将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完完本本的传承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并辅以兴趣为动力,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提升。如教师在教学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一味去强调文学常识和注释的教学传统,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体味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自觉联想到时代背景,并为刘和珍的英勇事迹所震撼,带领学生体会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群先进的英勇志士为祖国所奉献出的青春和热血。
二、改变解答诗歌赏析题的诗歌教学目的,带领学生专注欣赏中国古典文化
中华古典诗歌一直以来以词句凝练而饱含情感著称,每一篇流传千古的诗歌佳作中的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值得后世去细细推敲琢磨,尤其是唐诗和宋词到达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巅峰。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抛弃传统教学中为了达到应试目的而命令学生死记硬背的诗歌赏析的套话,让学生自行代入到诗歌作者的境遇中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不是机械的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如机器人一般进行诗歌赏析。例如在教学屈原先生所作的《离骚》这首传颂千年的诗歌时,教师更多的去让学生通过反复研读文章中的每一句来体会屈原空有一番学识和抱负却遭奸人离间而饱受屈辱的愤怒与不甘,为了保证学生的价值取向正确,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去自行分析重点词句,如果学生有对诗歌情感,把握不是很准确的地方,教师可以及时作出评价反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放弃传统写作模板式训练,注重学生写作风格的个性化培养
写作一直以来是高中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高考考查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味追求学生的写作风格和写作题材符合高考阅卷教师的口味,对学生的作文创作提出了诸多的条条框框,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这些规定来完成文章的架构以及文章主旨的表现形式。例如典型的议论文体裁,被部分教师奉为高考写作的黄金体裁,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作自由,甚至会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创作热情。议论文的体裁可以使行文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在文笔的雕琢上会有一些瑕疵,而部分文学素养比较优厚的同学可能更擅长进行散文创作,强制议论文写作的规定严重限制了这一部分同学的个性化发展,对这一部分同学是极其不公平的。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学生的文章中尝试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创作风格,并以此为契机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反馈时,应注意保留对学生写作特点的过度批判,采用鼓励式指导创作的方法让学生自行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文章创作,减少对学生进行强制要求指导性语言。例如学生在对《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文进行续写时,有些学生可能会学习原课文中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写作方式,同时还模仿课文,加上自己的编写的几句短诗,由于高中生的文笔还比较稚嫩,因此写作质量可能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一味的采取批评呵斥的态度,让学生改变写作方式,使用现代的传统白话文写作,这样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却在心理上打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怀疑,厌恶写作。教师应当采取鼓励的语言,对学生的写作手法进行表扬,如表扬其与原文的统一性,同时对学生自己编写的诗歌进行改进分析,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文章中毫无顾虑的表达真情实感,从而真正做到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探知和深入教育,践行人文价值构建的三个核心理解关怀和沟通,构建标准化的人文价值课堂。
四、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语文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逻辑明确的其他科目,因为包含内容过于广阔,因此语文教学中需要多变的教学方法与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课文中的人文价值观念,语文教师就需要在问题上下功夫,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询问学生苏轼最希望能够与谁一起赏月呢?由于这个问题有着充分的发散思维,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学生们在回答时也就可以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不会被课本中的标准答案所影响,同时该问题还有这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些学生会回答思念的是老婆,还有些学生则回答是亲人父母等。教师通过对这些答案进行分析讲解,能够让学生潜意识的意识到课堂学习的有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加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理解到了课文中蕴含的人文价值道理。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所能包罗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教材的知识点中,还包含任何与文学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说有人文价值的教学就属于语文教学,属于人的一种自然精神体会,精神体会本身就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抛弃传统课堂的禁锢,带领学生深入到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将语文课程中的人文价值效果发挥到最大化,让学生在优美凝练的语言文字表达中以及前人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所耗费心血而成的著作中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传承价值,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升学生将知识能力与精神交融升华的能力,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徐长江.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研究[J]. 甘肃教育,2019(09):8.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