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背景下语文古诗词审美与鉴赏素养的培养

2020-10-09刘永恒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审美鉴赏创造高考

刘永恒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想要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得到全面提高,语文教师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考背景下语文古诗词审美与鉴赏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策略,从而使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考  审美鉴赏  创造

从2014年3月30日起《教育部门关于全面深化的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路径有效研究已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审美鉴赏和创造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而且还是语文课程的教学重要使命。语文学科的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培养,需将接受对话理论、美学、建构主义等作为理论基础,且具有良好的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的素养进行培养,通常对学生的素养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这不仅可以促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而且还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的必要环节,从而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人格得到有效完善。

一、新高考导向下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意义

1.促进语文学科素养发展的必经途径

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其通常包含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语言的构建和运用、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而对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进行培养,其通常能有效促进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审美不仅是学生艺术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人类实现特定生存的一种方式,其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生命活动。语文教育通常与审美有着紧密必然的联系,高中语文具体教学中,审美教育作为其重要内容,如果教师的教学无法培养审美素养,就会影响语文教学的价值,并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

2.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实现的必要环节

文学活动主要是由作家、作品、读者、世界等要素工程的一个完整系统。该系统当中,读者接受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美学理论现实:“作品具备的意义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产生,阅读作为作品和读者二者之间互相作用的产物,而非隐藏于作品中,等着阐释学发现其中的神秘之物。”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作家在具体创作的时候,就已经将自身具备的审美意识渗透到作品中,这并不表示文学活动已经结束,作品只有在读者阅读并接受后,才能真正的成为读者审美的对象。基于此,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中,其并不是教师将作品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将自己转变为读者,与文本直接对话,从而使文学作品具备的审美价值得以真正实现。

二、高考背景下语文古诗词审美与鉴赏素养的培养

1.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人们对于生活当中各种事物产生的感知都源于认识,而审美亦是如此。审美感知力通常要求人們可以更直接的把握与领悟与美有关的因素。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审美教育通常以对语言作品实施深入的剖析,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语言中蕴含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同时,教师可通过朗读法,以朗读的方式调动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喜怒哀乐等相关情绪。文学作品中,其主要是通过刻画各种形象对生活进行反映,语文教师也可通过对语言作品当中的人与景的形象美实施分析,以促使学生对美进行感知。作者通常会以自身独特且丰富的感觉对世界进行感知,并通过文字构筑出新的世界。而学生的阅读主要是对作者的感觉进行感知。作者的感觉通常是微妙且细腻的,学生在具体阅读时,可抓住相应的关键词,对作者的感觉进行体会,如果不能细腻的品读以及反复沉潜,学生通常无法真正体会到文字的真正意蕴。另外,人的知觉通常和人的心理图式有着直接关联,学生在具体阅读时,教师可通过生活与文本的图示交融,确保学生阅读的高效性。例如,学生读到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时候,可对杨柳的意味进行感知,还可知风为早寒,月为残月等,学生就能以此感知到作者创作时内心的伤痛和留恋。

2.审美联想与想象力发掘

学生如果没有想象,就不会对美进行欣赏与创造。人们对社会、艺术、自然的所有审美活动都与想象有直接关系。作者在创造文学作品的时候需要想象,而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欣赏时,也需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以促使自己更接近于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境,同时,学生需根据自身的经验,对作品进行丰富的理解。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注重学生自身的审美理解以及经验,并将其与课文中的审美因素有效结合,通过提问、分析课文以及解答问题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文内容中,以此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语文教师实际教学时,需将中心主题的体现内容为主,主要强调与表现作品中的人与景,以通过对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识的凝聚,对学生的欣赏与品味作品的“情结”进行诱发。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需注重自己的想象放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比如江苏卷以陆游的《秋兴》考查学生对诗尾联表现手法的理解,本诗风格沉郁顿挫,尾联运用了想象、以景结情、虚写的手法。作者想象坐在江岸边,孤舟垂钓的情境,借想象的景象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心生归隐之情。

3.审美情感的激发

语文审美通常需丰富的情感,主要因为情感是文学的主要特质。美作为情感的纽带,进行审美活动也属于对艺术的认知,其通常与人们内心的情感反应以及鲜活的形象相关,审美的主体通常会以感性的体验对理性观念进行直接接触。对于审美情感而言,其通常指人们对于客观美的一种体验与态度,通常包含人的理性、生理因素自己人类实现长久发展积淀的因素。其不仅是精神上的一种愉悦,而且还是高级的一种情感活动。基于此,语文教师需注重教材中审美情感的发掘,以此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微妙且复杂的情感也需要学生进行反复体味。例如,对诗经中《氓》的主人公情感实施鉴赏时,由于其情感复杂,学生初读的时候,只能感觉到女主人工的怨愤之情,再次阅读时,才能体会道其悲凉与无奈,而且还渗透着恋爱时的愁苦与甜蜜。虽然学生已经读到很丰富的情感,但是,教师引导其深入挖掘,就会发现,其中还体现出女主人公的当断则断的刚强,最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矛盾且复杂的情感。又如:白居易的《采地黄者》“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本诗采取平实的语言进行叙述,前面描写采地黄、后面描写卖地黄,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状况。全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通过采地黄者的口吻进行叙述,虽然没有一个“怨”字,读来却让人感觉采地黄者的不易,通过采地黄者的境况与“朱门”“白面郎”“肥马”进行对比,将中唐时期的贫富差距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突出了“人不如马”的现象,加深了对比的效果。本诗内容很好理解,学生大部分都能读懂,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诗词的语言入手,加强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从而更能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意图,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学生临场发挥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具体教学中,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培养,因此,就需注重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并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东平.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9 (19):45.

[2] 郭绿环.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 课程教育研究,2019 (16):33-34.

[3] 张排喜. 语文核心素养与审美鉴赏及创造[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6):12-13.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鉴赏创造高考
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论纲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
小学美术教学让学生创造幻想世界的思考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