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降低急性心梗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
2020-10-09滕黎妮刘莉
滕黎妮 刘莉
【摘 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急性心梗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前),以2019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组(品管圈活动后),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目标达成率、进步率、便秘知识知晓情况及无形成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目标达成率为168.54%,进步率为75.00%;实施前两组患者的便秘知识知晓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后研究组患者的便秘知识知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CC活动实施后各圈员责任心、自信心、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和谐度、品管手法、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QCC活动可有效降低便秘发生率,提高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知识知晓度,对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团队精神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QCC活动;急性心梗;便秘知识;目标达成率;无形成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急剧性冠脉血供应减少或中断的冠心病类型,当患者发生便秘时常因用力排便而使心脏负荷急剧增加,进而诱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1]。因此预防及减少急性心梗患者便秘发生率一直是心内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品管圈(QCC)是由工作环境、工作內容、性质相似的工作人员自发组织的小圈团体,全体成员针对同一问题集思广益通过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确定干预对策以有效持续改善质量管理[2]。本研究以收治的4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QCC活动对降低急性心梗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9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9~86岁,平均(61.70±14.16)岁;住院时间5~16d,平均(9.90±2.75)d;以2019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1~84岁,平均(61.40±15.23)岁;住院时间7~13d,平均(9.75±1.71)d。所有患者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精神状态及治疗依从性良好,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既往便秘史、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行动不便、合并重度感染性疾病及临床资料不全者,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QCC活动小组由心内科9名护士组成,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护士2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开展品管圈活动,仅给予健康教育、病房管理、饮食及运动指导、遵医嘱用药、心理疏导等。
研究组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1)确定主题:以“降低心梗患者便秘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其目的在于提升护士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医患关系,提高医院整体形象及心内科护理质量。设定活动目标,以圈员的圈能力计算得出目标值为22.20%。2)分析发生便秘的原因:明确目标后,圈员通过头脑风暴,从护士方面、患者方面、用药方面及预防措施方面分析引发急性心梗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具体包括:护士宣教不到位、患者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活动量减少、患者排便设施不舒适、患者存在焦虑情绪、未及时用药。3)对策拟定及实施:遵循“5W1H”原则拟定对策并落实实施,即谁来做、做什么、在何处做、为什么要做、怎么做。①护士宣教方面: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预后转归、便秘的发生原因及危害性等,同时鼓励患者提出内心的疑虑,并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提高患者对便秘知识知晓度,从自身做起提高自护意识及能力,主动配合护理人员掌握床上排便的方法及技巧,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②饮食结构方面:根据患者自身喜好结合病情特点制定缓解便秘食谱,指导患者多食用韭菜、芹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适量摄入松子仁、芝麻、核桃等植物油脂含量高的食物,睡前服用适量麻油,晨起空腹服用蜂蜜水等以预防及缓解便秘。③活动量方面:每日定时沿肠蠕动方向为患者按摩腹部,每日3次,最好选择在排便前20min进行。协助患者摆放合适体位,并进行主动及被动活动,指导患者使用床上坐便器及清洁垫。④排便设施方面:给患者提供一个隐蔽的环境,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⑤焦虑情绪方面:实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向患者讲解情绪因素对便秘的影响,消除患者内心的顾虑,使患者在毫无顾虑的放松状态下排便。⑥用药方面:对于入院3d内未排便的患者及时给予杜密克、开塞露等缓泻剂,并嘱患者切勿用力排便影响病情。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并计算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从饮食运动知识(70分)、保健知识(30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前后便秘知识知晓情况,满分100分。并分析品管圈实施前后取得的无形成果,由9名圈员从责任心、自信心、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和谐度、品管手法、积极性、团队凝聚力8个方面以雷达图的形式进行自我评分,分值0~40分[3]。目标达成率=(改善后与改善前之差)/目标值与改善前之差×100%;进步率=改善前与改善后之差/改善前×100%[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检验采用SPSS 19.0软件,P<0.05时为存在统计学差异,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便秘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发生便秘8例(占40.00%),研究组患者发生便秘2例(占10.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目标达成率为=(10.00%-40.00%)/(22.20%-40.00%)×100%=168.54%,进步率=(40.00%-10.00%)/40.00%×100%=75.00%。
2.2 便秘知识知晓情况
实施前两组患者的便秘知识知晓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后研究组患者的便秘知识知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无形成果
每名圈员在品管圈实施前后均行自我评分雷达图,由图1得出QCC活动实施后各圈员责任心、自信心、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和谐度、品管手法、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图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限制其活动以减少心脏负荷,且要求患者床上排便,加之胃肠蠕动减慢,极易诱发便秘,而当患者在用力排便时极易增加猝死风险[5]。QCC活動遵从自愿参加的原则,各圈员分工合作,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共同讨论引发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的发生原因,展开调查研究并提出成熟的整改措施以完成护理目标。[6]。在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及活动目标,制定急性心梗患者预防便秘的标准化流程,第二、三阶段分析引发便秘的原因并拟定对策进行实施,充分利用QCC工具解决及改善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另外QCC可有效提高圈员们对工作的喜悦与成就感,增加团队凝聚力及士气,促进圈员积极独立思考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7-8]。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目标达成率为168.54%,进步率为75.00%;实施前两组患者的便秘知识知晓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后研究组患者的便秘知识知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CC活动实施后各圈员责任心、自信心、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和谐度、品管手法、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综上所述,QCC活动可有效降低便秘发生率,提高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知识知晓度,对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团队精神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娜娜,王霞.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症状群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0,34(12):2150-2154.
[2] 周昆明,周香玲,卢书真.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23(04):385-386.
[3] 刘萍,林穆君,孙春兰,等.品管圈在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12):45-46.
[4] 魏利军.品管圈活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秘的影响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9):159-161.
[5] 文月珍,王玲,孟作为,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2):234-238.
[6] 张晓杰,申红娟,张晓宁.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214,220.
[7] 李麟,李平平,高丽华,等.品管圈在降低PCI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1):115-116.
[8] 张朝梅,袁元,何仁芳,等.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7):2082-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