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FAB联合NT—proBNP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2015-07-20丛云峰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急性心梗早期诊断

丛云峰等

【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hFAB及NT-proBNP水平,并对比观察组患者hFAB与NT-proBNP的血清峰值时间、恢复时间、阳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入院后1 h、2 h及4 h血清hFABP及NT-proBN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FABP阳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百分比高于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FABP含量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检测指标,其在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就会特异性增高,因此可作为急性心梗早期诊断的检测标志物。

【关键词】hFABP;NT-proBNP;急性心梗;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是临床较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因此临床早诊断、早发现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其发病早期除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外,实验室检测指标也常作为临床诊断手段,心肌坏死常见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有肌酸激酶同工酶、hFABP、肌钙蛋白、NT-proBNP及肌红蛋白等,本文选自hFABP和NT-proBNP作为检测指标,通过观察两种心肌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探讨上述两种心肌标志物变化对于早期诊断心梗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7月~2014年4月共收治急性心梗患者39例,将上述39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在47~68岁之间,平均年龄(56.8±2.3)岁,急性发作至就诊时间小于1 h患者15例,1~2 h患者17例,2~4 h患者7例,送至我院进行急救后无死亡病例,均在入院抢救时进行血样采集。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4.2±2.9)岁,本组患者心电图、血脂及血压水平正常,亦未见其他疾病,血样采集时间与健康体检同时进行,两组年龄、性别、血样采集时间等无差异。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两组血样采集时间均为入院后1 h、2 h、4 h,每次采集血样5 ml,将血样于2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液待测,(hFAB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NT-proBN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FABP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申雅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NT-proBNP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绿科源生物公司)具体检测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

1.3 观察对比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hFABP及NT-proBNP入院后1 h、2 h、4 h血清含量变化,其中hFABP正常参考值为5~7.5 μg/L,NT-proBNP正常参考值为0~450 pg/ng[1];比较观察组患者hFABP与NT-proBNP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敏感性是指急性心梗患者检测项目阳性比例,特异性是指健康者检测项目阴性比例,阳性预测值是指真阳性占阳性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将检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 15.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H-FABP、CK-MB水平比较

观察组入院后1 h、2 h及4 h血清hFABP及

NT-proBN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种心肌标志物诊断价值比较

观察组血清hFABP阳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百分比高于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脏以外组织中表达水平极低,属于心肌特异性小胞质蛋白,其可在心肌损伤早期血清含量发生特异性增高,因此本文将hFABP和NT-proBNP选择作为临床检测指标,实验结果显示,心梗患者入院后各时间段两种生物标志物血清含量均高于健康者,因此两种生物标志物均可作为临床诊断心梗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本文还比较了两种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结果显示hFABP阳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百分比高于NT-proBNP,由此说明,hFABP相比NT-proBNP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更具优势,这主要得益于hFABP生物分子结构,hFABP与脂肪酸分子结合后可参与组织细胞氧化过程,氧化过程产生的能量,可使小分子量的hFABP迅速从心肌细胞内[2],经内皮途径到达循环系统;综上所述,hFABP可作为急性心梗的早期诊断指标,随着检测方法的简化,其有望成为早期诊断急性心梗的普遍应用的检测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苏梦,季 茳,汪俊军.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0):1305-1307.

[2] 王亚蓉,李 彪,郭壮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4,35(2):157-160.

猜你喜欢

急性心梗早期诊断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动态X光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