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社团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2020-10-09高卫斌

科技风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发展

摘 要:社团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本文探索实践社团在创新创业中的促进作用,介绍了实践社团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与特点,分析了实践社团在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实践社团为案例,走出了一条适应高职院校实践社团创新创业发展的需求,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之路。

关键词:实践社团;创新创业;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正在不断的加大改革,素质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全面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在推进创新创业的过程之中,实践社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实践社团的方式来进一步探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把实践社团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四创精神”(即创新意识、创先胆略、创造才能、创收本领)与创新实践能力,探索出欠发达地区普通高职院校特色的“BEST”创业教育模式。

一、实践社团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与特点

(一)实践社团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实践社团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助于在高职院校培育出创新创业的氛围和理念。在高职院校内部,学生的创新创业也是校园文化之一,加强实践社团的建设也可以更好的丰富创新创业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实践社团不仅仅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显著调动学生们的创业激情,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第二,有助于创新创业理念的宣贯,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同感。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逐步被人关注,而实践社团就有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激情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创新创业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同时也对创新创业教育富有激情。实践社团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背景,每一个成员都是高职院校的组成,他们身处于高职院校之中,可以更好的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贯穿到整个高职院校之中,起到以点带面的宣传效果。

(二)实践社团在创新创业中的特点

第一,活动新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与其他的社团相比,实践社团的活动相对新颖,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在实践社团内部,社团所从事的一些活动,都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方向,有一些项目甚至是社会发展的新型前沿内容。

第二,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社团的成员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富有理想、敢于创造、思维活跃、乐于奉献、敢于创业。在众多的高职院校之中,许多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实践社团,这些实践社团敢于将一些梦想性的事物变成现实性的事物。实践社团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敢于大胆的跳出局限思维的约束,勇于创造,这也符合创新创业的理念。

二、实践社团在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践社团的发展处于自我发展状态。实践社团往往采用的是自主管理的模式,社团中的成员常常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行相关的活动,以此来更好的发挥出社团的自我教育和服务功能。丰富的活动有助于满足社员的自身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素质。但是,实践社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成立之后却很少会组织与创新创业理念相关的活动,这也导致了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并不强,呈现出一片散沙的状态。因为同时在学生申请加入实践社团之时,整个社团也没有非常明确的审查制度,这就使得对于所遭受的新人员,在背景以及素质方面可能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内部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人员流动性较大。正是由于实践社团处于自我发展状态,这也导致了一些社团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第二,社团难以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实践社团需要接受学校的领导和学校负责管理社团的机构,主要从事是日常性的管理事务,缺乏专业的教师对实践社团进行指导,这也导致了整个实践社团缺乏创新创业的凝聚力,社团所举办的一些活动科技含量并不高,难以在学校内部产生较强的影响。实践社团虽然是一个具有较高自制度的组织,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整个社团工作也可能会呈现出事倍功半的局面。除此之外,实践社团组织活动的形式也不够新颖,而且受到人员不稳定的影响,社团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就使得创新创业在社团成员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号召力。

第三,实践社团的创新创业意识较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期都是处于学校内部,很少有机会到社会上进行接触,这就使得他们更加认可传统的就业思想,很多学生不会主动的进行创业,创新的思维也非常淡薄。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转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前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依旧不够,缺乏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学生们的创新素质也不足,并没有有效的专业指导,这也导致了实践社团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实践社团成员的创新创业能力也不够。

三、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实践社团在创新创业发展中的对策

我校積极通过各类型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引导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创业者。通过示范校工程5年的建设,已经打造成一个集培训、社团实践、孵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特色平台,为创业大学生打造一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一)学校加强实践社团创新创业发展的指导与规划

第一,选聘优秀的导师来进一步指导实践社团的发展,不断提高实践社团发展的科技含量。目前已经实现闽东地区大学生创业导师资源共享,学校创业导师库导师人数累计达50人以上,为了可以更好地加强实践社团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委派专业老师对实践社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指导,而这类专业人员大部分是学校的创业导师。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来更好的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引导实践社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第二,学校制定出科学的实践社团创新创业发展规划以及目标。实践社团的创新创业发展需要以科学的规划和目标作为基础,在社团运动过程之中需要紧紧围绕着目标体系来开展。学院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社团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社团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我校实践社团长期目标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作为基础,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并使得学生认可这一理念。中期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创新创业骨干,同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指导老师,促进实践社团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短期目标主要是结合创新创业类的竞赛,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创新创业类的活动前进。

(二)完善实践社团创新创业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实践社团的长期发展,并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更需要有专业人士对实践手段发展进行引导,尤其是对创新创业方面的引导规划,创新创业目标实施创新创业方案评估創新创业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指明道路。学校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社团的运行和激励机制。为了可以更好的确保教师参与到创新社团的创新创业活动之中,学校给每名教师合理安排工作量,同时还制定出一定的考核标准,在完成考核标准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根据老师的指导工作换成老师的科研成果,实践社团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的成功或者是获得了其他部门认可,达到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的双结合。为了更好的督促教师在实践社团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学校还制定出考核标准,一方面定期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如果发现不合格可以更换人员,同时也考核导师指导学生取得的成果状况,这样可以抵扣一定这样的科研任务,这样也做好对导师的督导。

(三)制定实践社团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和活动规范

第一,制定实践社团创新创业管理制度。为了可以推动学校实践社团市场的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活动,社团对于加入的成员需要进行审核,同时每年会对所有的成员进行再审核,这样可以对社团成员进行有效的筛选,确保整个社团的活力。与此同时,实践社团还规定了完善的奖惩制度,制定出严格的组织纪律以及考勤制度,这样不仅能约束各个社团成员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行为,使得整个社团的工作可以有序开展。第二,制定实践社团创新创业活动规范。为此,学校明确实践社团创新创业活动的目标,组织很多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实践社团还会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审核到最终的表彰进行全程管理,学校以管理者的角色参与其中,更好地推动实践社团创新创业活动的规范化。

(四)加强实践社团创新创业教育

第一,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为了可以更好地推动实践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上一个新台阶,我校已经将大学实践社团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将此课程进入到学生的学分之中,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学校也重视创新创业的理论建设,不断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的科研工作之中,不断丰富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论成果,以此来更好地指导实践社团的创新创业活动。第二,不断加强创新创业的专项培训工作。社团成员的专业性不够,这也导致了社团的各项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大。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内外创业教育项目师资培训班、研讨班,到企业学习,丰富教师创业实践经验,提高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四、结语

我校为了更好地提高社团实践、社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加强了实践社团在创新创业业教育发展规划、运行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和活动规范等方面的建设,通过这几年探索实践,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多个奖项,已成为了省内唯一一所集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市大学生创业园、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省众创空间等5个重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于一体的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黄艺旬,陈国湘.双创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型社团建设探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000(010):16-17.

[2]梁延玲.发挥高校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转变创新创业人培养工作的模式[J].智富时代,2019(1):167.

[3]钟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讨——以学生手工艺社团为例[J].时代报告,2019(1).

[4]李海军,卫彩霞,徐玖丹.依托学生社团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

课题:高职分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71137)

作者简介:高卫斌(1984—),男,汉族,硕士,讲师,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云计算,网络技术。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发展
区域发展篇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