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探究
2020-10-09杨云莲
杨云莲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陇南 746000)
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等,发病人数约占小儿肺炎的20%[1]。小儿支原体肺炎起病急,多见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喘憋,可伴随咽痛、肌肉疼痛,治疗不及时可诱发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等。临床研究指出[2],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患儿免疫系统异常,治愈困难,且易重复感染。临床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红霉素为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较好,但由于不良反应较多,使其临床应用受限。阿奇霉素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红霉素相比生物利用度、吸收好、渗透性高。抗生素序贯疗法即先使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待病情稳定后改用口服给药。本研究中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 20 例,年龄 10 个月-10 岁,平均(4.43±1.32)岁;病程 2-12d,平均(6.84±1.87)d;典型症状:发热 44 例,咳嗽48例,肺部啰音40例。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 19 例,年龄 11 个月-12 岁,平均(4.28±1.36)岁;病程 3-11d,平均(6.75±1.79)d;典型症状:发热 42 例,咳嗽44例,肺部啰音38例。2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痰液MP-DNA检测呈阳性;②对本研究药物不过敏;③近期未服用抗生素或激素;④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研究详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呼吸系统病变;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③合并重症肺炎。
1.3 方法
1.3.1 基础治疗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平喘、止咳、排痰、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1.3.2 对照组
给予红霉素治疗,依据患儿体重取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大连美罗大药厂;国药准字H21021678;规格:按红霉素计0.25g(25万单位))与生理盐水混合,药物浓度达1%~5%为宜,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7d。
1.3.3 观察组
注射用阿奇霉素 (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20530;规格:0.25g(25 万单位)),根据患儿体重给药,10㎎/㎏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4-5d,静脉滴注第3d给予阿奇霉素干混剂10㎎/㎏,1 次/d,连续治疗 7d。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2组患儿肺部啰音、咳嗽、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并记录住院时间。
1.4.2 免疫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于患儿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
1.4.3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2组患儿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皮疹、局部疼痛、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临床疗效
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沉、血象恢复正常,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呈阴性,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消失评定为显效;症状及体征好转,体温明显下降,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有所吸收评定为有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持续发烧,评定为无效。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82.22%,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肺部啰音、咳嗽及发热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较短,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 2。
表2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肺部啰音(h) 咳嗽(h) 发热(h)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5) 8.43±2.29 8.10±2.15 5.86±1.44 11.54±2.08观察组(n=48) 5.02±1.27 4.68±1.03 3.53±1.18 8.45±1.16 t 8.954 9.880 8.558 8.92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2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IgG、IgA、IgM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3。
表3 2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g/L)
表3 2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g/L)
组别 IgG IgA Ig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5) 5.71±1.83 7.36±1.52 0.82±0.30 1.14±0.35 1.20±0.57 1.44±0.23观察组(n=48) 5.84±1.75 8.24±1.78 0.77±0.24 1.41±0.43 1.24±0.62 1.68±0.29 t 0.350 2.556 0.890 3.308 0.323 4.403 P 0.727 0.012 0.376 0.001 0.747 0.000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ALT升高、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为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能够独立存活并进行自我复制,对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传染性强。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病变呈多样化,且存在个体差异。目前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其中红霉素应用广泛,主要以静脉注射给药,可有效缓解患儿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症状。但该药物经消化道代谢,加之药理反应,恶心、呕吐、皮疹等发生率较高,且长期使用可导致肝功能异常[4]。因此,需探讨更为有效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案。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抗菌活性强,能够有效感染支原体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杀菌作用。阿奇霉素半衰期相对其他抗感染药物更长,可在血浆组织内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增强杀菌效果[5]。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通过早期静脉滴注方式快速控制患儿病情,加速杀菌,效果显著,而后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实验室各项指标(白细胞数值、血沉等)变化,确定何时改用口服用药。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使得给药剂量减少,有助于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研究指出[6],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退,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减轻胃肠反应。
本研究中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肺部啰音、咳嗽及发热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较短。提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加速临床症状缓解,与临床研究具有一致性[7]。临床一般认为小儿支原体肺炎为免疫学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异常,反复感染率增加,病情迁延不愈。研究表明[8],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免疫力普遍低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免疫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ALT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序贯疗法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原因可能与序贯疗法药物剂量减少有关。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增强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