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不同对象视域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比较分析

2020-10-09张志东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员职业道德管理者

张志东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引言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范围内所必须遵守与其行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早在2015 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青年报》上发文倡导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1]。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成为培养“准职业”人才的摇篮,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未来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为更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我们采取多维度方式,从在校大学生、教师、企业管理者、企业职员四个维度就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取的是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员两个维度进行的比较分析。

企业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接收单位和“使用者”,对人才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绝对发言权。企业管理者和职员构成企业的责任主体,通过比较管理者和职员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从不同视角去研究分析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状况,我们发现管理者和职员两者之间既存在一致性认同,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分析比较这种一致性或差异性(不同性),能够看到企业不同责任主体(管理者和职员)视角下的不同认知,分析其原因,能够找到一些问题背后更为深层次的东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管理者,另一类是企业职员,两类对象均来自于山东省两所不同类型企业(一个是服务类企业---山东银座汽车有限公司,另一个是制造类企业---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前者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后者是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管理者问卷共发放135 份,收回有效问卷115 份,回收率85%;企业职员问卷共发放450 份,回收378 份,回收率为84%。

(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两个调查问卷分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调查问卷(管理者卷)、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调查问卷(职员卷),调查问卷是参阅有关资料并结合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实际自编的。管理者问卷分三部分,共计26 道题,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单位名称、企业性质、企业规模、性别、年龄、学历等;第二部分是管理者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认知和基本判断情况,包括对当前社会职业道德基本判断、企业选人用人标准、对职业生涯中必备素质和能力认知、职业道德对自己就业和职业生涯作用、职业道德应包括主要内容等;第三部分是管理者对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作用)认知情况,包括对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否是高职院校特权、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应采取的主要方式和建议等。企业职员问卷也分三部分,共计28 道题,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单位名称、企业性质、性别、年龄、学历、毕业学校类型、专业背景等;第二部分是企业职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认知和基本判断情况,包括对当前社会职业道德基本判断、职业道德主要靠什么起作用、企业选人用人标准、职业道德对自己就业和职业生涯作用、职业道德应包括主要内容、大学生最缺乏的职业道德等;第三部分是职员对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作用)认知情况,包括是否了解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对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否是高职院校特权、自己最喜欢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和建议等。

二、比较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管理者和职员虽然都是企业的责任主体,但是在企业扮演的角色或承担的工作不同,或者因其在企业所处的位置不同(管理者是决策者,在企业有一定主动权,职员属于执行层,在企业是“被管理者”),对问题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

(一)企业管理者和职员对一些问题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1.对于社会职业人缺乏职业道德的原因,两者看法基本一致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作为“社会人”扮演不同职业角色时必须遵守的道德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在深化改革的同时,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道德、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相关度较高的三个因素,管理者和职员在这一看法上基本一致,都认为与个别不良社会风气、小企业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职业者本身素质差密切相关,但管理者认为不良社会风气对社会普遍职业道德影响力比职员认为的程度高出12.53%。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2.对职业道德靠什么起作用,两者认识高度一致

调查数据显示,管理者和职员认为职业道德归根结底是由“内心信念”和企业“规章制度”共同发挥作用,两者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表现出高度一致。近60%的管理者和职员都认为职业道德靠“内心信念”起作用;30%多的管理者和职员认为依靠“规章制度”才能使人遵守职业道德。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职业道德作用力对比

3.两者对构成职业道德的要素按重要性排序是职业态度、职业良心和职业理想

此次排序结果与学校对职业道德核心素质的排序有所不同,学校按重要性排序是: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良心。造成企业和学校排序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管理者主要按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必须的条件进行排序,学校与企业不同,学校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往往按照人的思想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进行排序。企业与学校对职业道德核心素质重要性的排序之所以出现反差,是因为两者对教育对象(被管理者对象)所赋予的责任不同所造成。企业和学校虽然对三要素排序有所不同,但这不是本质上的差别,只是社会所赋予两者的责任因在社会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不同而已。虽然顺序不同,但其具体内容和要求一致。具体数据,如图3所示。

图3 职业道德因素构成对比

4.两者对职业道德核心内容认同非常一致

调查数据显示,管理者和职员就职业道德主要内容认知方面,排前三位的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合作意识,大局观”。具体数据,如图4所示。

图4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认知对比

5.两者对是否只有高职院校才应更加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看法一致

调查数据显示,管理者和职员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都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虽然学校类型不同,但是最终培养的学生都必须走上工作岗位,职业道德必不可少,所以企业管理者和职员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不应是高职院校的特权;但还是有近三成的人选择了高职院校比普通本科学校更应该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在第三选项“都应该重视”中,实际暗含了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加上第一选项特别强调“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际赞同高职院校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两项之和,管理者和职员的选择都在95%以上。稍有区别的是,企业管理者认为:高职院校比本科院校更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其认同度比职员高出5.76%。具体数据,如图5所示。

图5 职业道德教育是否是高职特权

6.两者对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进行的时机选择看法基本一致

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何时进行比较好?调查数据显示,在此问题上,管理者和职员的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大学和职场中都应进行”,但两者对这个问题的认同度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管理者比职员认同度高出15.63%。具体数据,如图6所示。

图6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比较合适阶段对比

(二)企业管理者和职员一些问题存在差异

1.对社会普遍职业道德评价,管理者好于职员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当前社会职业道德基本评价,认为“好”的,管理者和职员评价基本一致,但评价“比较好”的,管理者比职员高出11.43%。管理者对社会普遍职业道德整体评价好于普通职员。具体数据,如7所示。

2.职业道德对自己就业和职业生涯作用的认同度,管理者与职员有比较大差别

调查数据显示,60.87%的管理者认为职业道德对其就业和职业发展作用“非常大”,职员对此问题认同度是40.48%,管理者高出职员20.39%。具体数据,如图8所示。

图8 职业道德对被调查者就业和职业发展作用对比

3.在选人标准认同问题上,管理者与职员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在选人方面,管理者和职员排第一位的都是“因岗位需求而定,不惟学校、学历”,但管理者42.61%的认同度比职员30.42%的认同度高出12.19%;在“看重学历,研究生最好,本科次之,高职最后”问题选项中,职员比管理者高出16.89%。对选人标准认知问题,在学历方面,管理者和职员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认知差异,一方面,主要是两者在企业不同职位决定的。管理者从认知上认为,企业选人应更注重人品和能力,但在选人时,企业又对就业者设置许多学历条件,给职员造成一种错觉,学历越高越好就业;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宣传和一些企业对就业门槛设置过高的学历条件,比如,本科是基本门槛,研究生优先,或只招收211、985 学校的大学生等等,这些宣传和就业者身边的例子给就业者造成一种错觉:学历越高越好就业。因为两者在企业所处位置不同,加之舆论宣传和就业门槛学历要求等,造成两者在选人标准认同问题上,在学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数据,如图9所示。

图9 企业选人标准对比

4.企业用人标准方面,管理者与职员存在比较大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在用人标准方面,认为“做人第一,德才兼备”,管理者比职员高出13.29%;在“根据岗位不同确定用人标准”上,职员比管理者高出11.48%。数据表明,企业用人更注重做人,管理者对职业道德认同感比职员更强,而职员认为企业用人更实际。具体数据,如图10所示。

图10 企业用人标准对比

5.两者对大学生最缺乏的职业道德素质看法存在一定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管理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职业道德素质排前三位:“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做风”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轻易放弃的行事作风”;职员认为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职业道德素质排前三位:“吃苦耐劳的工作做风”“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轻易放弃的行事作风”。两者在大学生最缺乏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一、第二排序上出现分歧,排序正好相反。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都是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核心内容,但工作态度更根本,是基础,工作作风是工作态度的具体体现。具体数据,如图11所示。

图11 大学生最缺乏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比图

6.对刚入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评价,职员评价好于管理者

调查数据显示,对刚入职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总体情况评价为“好”的选项,职员比管理者高10.2%。具体数据,如图12所示。

图12 对刚入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评价对比

7.在职业道德对大学生就业重要性问题认识上,两者存在一定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管理者和职员认为职业道德对大学生就业影响非常大或比较大,两项合计占比分别是95.65%和84.66%,管理者比职员认同度高出10.99%,管理者比职员更认同职业道德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体数据,如图13所示。

8.在职业素质、能力构成方面,两者对排第三位的因素存在比较大的分歧

图13 职业道德对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影响对比

对于“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有哪些?”,调查数据显示,管理者和职员认为排在第一、第二位的职业素质、能力都是:职业道德素质、执行力;但在第三位职业素质能力看法上,管理者认为自我学习能力排在第三,占比21.74%,职员认为排在第三位的是沟通能力,占比12.17%。但对于职业道德素质能力构成,管理者和职员的看法高度一致,两者都把职业道德素质排在第一位,这从另一角度证明,职业道德是企业选人用人的第一要素,职业道德对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具体数据,如图14所示。

图14 对职业素质、能力构成认知对比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管理者和职员在职业道德教育认知方面存在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职业态度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态度决定一切,职业态度是职业人对待工作的认知和在工作中采取行动的所有表现的总和。职业态度既是职业道德核心素质,是最基础和关键的职业素质,只有职业态度端正,对所从事职业认同感强,职业忠诚度高,能力才能持久发挥,遇到困难才能想办法克服,而不是怨天尤人,逃避责任。职业态度一般通过认真做事、勤勉努力、精益求精、忠于职守等状态表现出来。因此,高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职业态度抓起,首先培养学生的诚信、践诺、责任、守时等日常学习、生活习惯;其次在校内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注重强化大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矩和社会道德规范意识,比如认真踏实工作、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等。

(二)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职业道德是工作过程中对职业伦理的必然要求。作为企业只要有职业行为,就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提醒、激励、警示职员恪守职业道德。高校作为培养“准职业人”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必须让大学生提前接受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并结合学生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寻找职业道德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相关度较高的契合点,并用制度规定加以约束,用榜样模范力量激励,用文化熏陶,持之以恒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要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让大学生形成强大的内心信念,然后付诸于实践,最后成为一种自觉自省的习惯。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最终要靠“内外双合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职业道德具有一般道德的共性,即实践性,职业道德的实践性决定了其要想发挥作用必须符合心理学一般行为特点,即必须经过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才能完成职业道德从认知到行动落实的过程。调查数据也显示,管理者和职员都对职业道德必须靠内心信念和法律规章制度约束才能起作用,给予高度认可。内心信念的形成是支撑一个行为形成的原动力,由知、情、意三个环节共同促成,法律规章制度是职业道德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行为能力的必须保障。内心信念的强大支持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保障,职业道德作用发挥才能持久而稳固。无论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还是企业对职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都必须遵循“内外双合力”作用,才能使职业道德发挥持久高效作用。内心信念的巩固使大学生和企业职员,从职业道德认知到情感认同产生共鸣,再到巩固认知强化情感,一直到固化为内心强烈信念。学校和企业都要遵从职业道德教育规律,从认知到情感到固化于内心信念上下功夫,同时,必须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和工作实际,用制度约束,共同发力,才能发挥职业道德最大效力。

猜你喜欢

职员职业道德管理者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窗口和镜子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迟到的理由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打错了
反差就是这么大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