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小切口肿瘤摘除术对腮腺浅叶肿瘤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10-09李高贵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腮腺耳垂面瘫

李高贵 黄 琦 李 伟

腮腺浅叶肿瘤多为良性腮腺肿瘤,在腮腺肿瘤中发病率较高[1]。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影响腮腺浅叶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2]。传统大切口翻瓣方式会对腮腺腺体功能及面部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术后面部美观性也较差[3],还可能增加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理想的腮腺肿瘤切除术应在保护面部神经、降低复发率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面部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笔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摘除术切除肿瘤,探究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浅叶肿瘤的患者90例。纳入标准:①CT影像学显示肿瘤直径<3cm;②肿瘤位于浅叶,均为良性肿瘤;③均接受同一级别手术医师的肿瘤摘除术;④均为单侧腮腺浅叶肿瘤;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恶性肿瘤;②伴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有腮腺手术史;⑤肿瘤位于深叶;⑥术后病理结果为恶性肿瘤。按照临床资料显示的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改良小切口组48例与对照组42例。改良小切口组年龄 34~57岁,平均(45.62±4.19)岁,男 27例,女 21例。对照组年龄 32~59岁,平均(44.28±4.33)岁,男25例,女17例。两组性别及年龄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改良小切口组患者接受了改良小切口肿瘤摘除术,具体方法:给予利多卡因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标记切口线,由耳屏前向下,经耳垂向后,绕过耳垂向下,切一S形小切口(肿物在耳后的直接在耳后肿物表面做切口),逐层打开皮肤、腮腺筋膜,然后翻辦。由小切口切开后,暴露腮腺肿物,注意面部神经各分支,钝性分离肿物,摘除。彻底止血后逐一缝合腮腺、筋膜、皮下、皮肤,固定负压引流球。术后1~2d即可撤除负压引流。术后进行加压包扎。对照组患者接受了传统腮腺浅叶肿瘤全切除术[5]。术后两组均每2月复查1次。

3.观察指标:①两组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②两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面部凹陷畸形、唾液发汗(Frey)综合征、面瘫(暂时性或永久性)、耳垂麻木、涎瘘。面部凹陷畸形由患者主治医师观察患者面部形态评定;面瘫采用面神经分级系统(house brackmann,HB)评估,分为 I~VI级,级数越高表示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越严重,面瘫后能在3~6月内恢复为暂时性面瘫,超过6月后仍无法恢复为永久性面瘫[6];耳垂麻木情况通过直接询问患者得到;Frey综合征采用询问与碘-淀粉试验的方式综合评定,碘-淀粉试验阳性即为Frey综合征[7];观察到面部有小瘘口,瘘口不受控流出透明液体、进食时流出液体增多则表示发生涎瘘[8]。③定期超声检查两组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情况。④两组术后面部美观性采用我院自制美观满意度调查表评估,该表信度系数>0.8,可作为问卷调查表使用。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改良小切口组患者术中切口长度与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

2.两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改良小切口组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Frey综合征阳性率、涎瘘发生率及暂时性面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3。改良小切口组中发生暂时性面瘫患者恢复最长时间为5个月,最短1个月,对照组发生暂时性面瘫患者恢复最长时间为6个月,最短时间为2个月,改良小切口组发生耳垂麻木患者在术后5个月内全部恢复。

3.两组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情况比较:术后1年内改良小切口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两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术后1年内HB分级比较(n)

表4 两组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情况比较(n/%)

表5 两组术后面部美观性满意情况比较(n/%)

4.两组术后面部美观性满意情况比较:改良小切口组患者非常满意率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5。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改良小切口切除术可避免术中伤及血管情况发生,小切口长度也避免了对不必要血管的结扎。术后1年内对照组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Frey综合征阳性率、涎瘘发生率及暂时性面瘫发生率较高,改良小切口组较低。面瘫主要是因术中伤及面部神经导致,本研究中多数为暂时性面瘫,无永久性面瘫患者,与余永春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9]。涎瘘多因术中损伤涎腺体导管导致,改良小切口组中4例发生涎瘘患者均为轻度普通涎瘘,推测可能由于术后加压包扎措施不当造成。术后1年内改良小切口组无复发,对照组5例复发,可能由于传统肿瘤全切除术切破肿瘤包膜,导致瘤体破裂,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改良小切口组满意率较高,可能是由于改良小切口术后创口小,恢复速度及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腮腺耳垂面瘫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耳垂有什么用
耳垂有什么用
耳垂皱纹多,当心冠心病
腮腺良性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预防Frey综合征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