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构建
——以江苏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瑜伽)选项课为例

2020-10-09李荣郇昌店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瑜伽实验组对照组

刘 静,李荣,郇昌店

1 前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旨在将授课程序——“知识传授”和“知识消化”的环节进行了对调,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寻求更适合学生对于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在网络平台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要点,自主归纳总结问题等方式开展信息传输和反馈;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探索并交流,教师与学生开展信息反馈,转变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时的动作技术水平,改进技术教学状态,提升技术水平与运动技能,培育学生的自信意识,努力做到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实践之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术,从而使得体育课程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会伴随社会进步而不断转变并更新, 科技的持续稳定发展慢慢让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变得更加丰富,这不仅是体育教学整体构架内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样是最近几年体育教学中研究最为广泛的领域,属于教学的基本要素。 参阅国内体育课程当前开展情况的研究报告,依照体育动作技术形成的机制,把新媒体和传统教学模式联系起来,塑造的新时期互联网+信息平台反馈教学模式实际运用到技术课程教学之中,研究并评估这种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公共选修课程技术教学发挥的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江苏师范大学2018级公共体育选项课选修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翻转课堂”在江苏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中的开展运用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翻转课堂”、“体育课”、“ 教学模式”、为主要关键词,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以其中40余篇相关文献为主要参考,研究了解国内外有关体育课程教学及翻转课堂的进展,深入分析翻转课堂在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及局限性,发掘高校体育公共选项课在该模式上的适用性,对翻转课堂引入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模式再构建。

2.2.2 实验法

样本的选取:选取实验与对照学生组,对两组进行基础素质水平情况摸底,确认条件相当且符合实验对比要求,在同一公共必修课(瑜伽)项目中接受技术动作学习,一学期每周2课时,16 周,共计32学时课。考核评价要求相同,学期结束检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2.2.3 访谈法

对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相关学校体育学专家、社会学专家进行访谈,就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实施方法、实验步骤等问题进行走访调研,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与系统的整合。

3 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

3.1 教学实验的开展与实施

从江苏师范大学2018级选修瑜伽的班级中随机选取两个班级,对两个班级所有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和筛选,每班选出从未接受过瑜伽培训或学习指导、相关基础为零的20名学生。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体能测试表明,两组学生在体能上无明显差异。

实验随堂进行,课后的反馈采用微信、QQ交流讨论,照片、视频及时可靠,实验操作并不复杂繁琐,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课堂的布置按时完成每堂课课后作业并上传照片、视频即可。对照组的学生,教师布置同样的课后作业,课后的完成情况无人监督,不要求反馈。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每周课堂上课时间教师检查上一周的作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为大一新生,没有缺课、冒名顶替等情况,整个实验真实可靠。

随机抽取的这40名公共体育选项为瑜伽的学生(不分男女),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人,进行分组实验,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由教师负责利用微信或QQ平台建立实验组教学群。实验之初分别对这40名学生的纵叉离地值、坐位体前屈值进行测评。通过一学期32学时的翻转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之后,再分别对这两项指标进行测评。

瑜伽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套基础流瑜伽课程:山式+立式前屈式+板式+眼镜蛇式+下犬式+立式前屈式+山式,每周2学时,共16周,两个组的教学过程同步进行,授课场地、讲授内容、授课教师、课程进度安排均相同。课程结束后对这套动作进行考试打分。

对照组的学生采用常规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课堂教学进行动作的讲解、示范、纠错——布置课后作业。

实验组的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梳理并设计和录制课程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课堂上进行演示讲解——布置课后作业,并督促学生录制练习视频及时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纠错分析。

在完成32学时的教学任务后,根据江苏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两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坐位体前屈值、纵叉离地值、瑜伽套路等。

3.2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3.2.1 瑜伽选项课基本功成绩比较

瑜伽的练习功效是世界公认的,通过长时间的瑜伽练习可以帮助练习者伸展身体、放松身心、增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在瑜伽练习中,练习者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相应的瑜伽体位练习,瑜伽体位的难度划分为不同等级,随着级别的提高,对练习者的柔韧、力量、耐力等的要求也会逐步提高。身体素质中的柔韧素质、身体的伸展力作为评价瑜伽锻炼效果的很重要的指标之一,这不仅是瑜伽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也是瑜伽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练习者的长期练习,能反映练习者的基本身体素质,又能反映练习者的内在素质。本研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坐位体前屈值、纵叉离地值两项指标进行比较。实验前实验组的坐位体前屈平均值为12.4cm,对照组为12.8cm;实验组纵叉离地值平均值为6.7cm,对照组为5.9cm。实验后实验组的坐位体前屈值平均值为15.6cm,对照组为13.3cm;实验后实验组的纵叉离地值平均值为3.7cm,对照组为5.3cm。从实验结果对比来看,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两项指标均变化显著,成绩均有较大提高。而对照组两项指标也有小幅度上升但变化不显著。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课上课后的练习都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和督促,练习次数、频率、时间等的增加都对学生基本功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而对照组的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练习,练习时间、频率、次数均得不到有效保障,虽然教师同样布置课后作业,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师生间课后基本零互动,多数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完全靠自觉和兴趣,作业质量不能保证,因此是造成对照组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

3.2.2 成套动作完成情况比较

根据江苏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瑜伽选项课大纲的要求,大一新生要完成一套基本瑜伽课程,即完成山式、立式前屈式、板式、眼镜蛇式、下犬式的动作串联,要求整套动作要流畅不“拖泥带水”,每单个动作要控制到位、充分伸展、保障停留时间。学生按点名册顺序进行考核,教师现场给予打分。总分为30分。结果如下:对照组考核均分为24.6分,实验组的考核均分为27.5分。换算百分制即:对照组的考核均分为74分,实验组的考核均分为83分,实验组通过一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督促作用明显,教学效果显著。

3.3 教学实验分析与讨论

3.3.1 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师预先对学生进行教学任务布置,课堂上进行个性化指导,课后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规范指导、解疑释惑、及时纠错,根据学生较为集中的问题逐步完善教学设计。

3.3.2 更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解决了单纯课堂教学的限制,对于一些由于事假、病假不能上课的学生来讲,可以及时有效地弥补缺失的课程。练习的节奏、频率或次数均由自己做主,及时弥补或有效增加练习强度和密度。

3.3.3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律性

在大学公共瑜伽选项课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并拓宽新的教学资源,弥补课堂授课的单一性,让学生在手机视频中看到老师、看到同学、看到自己,有效对比,增进感情、提高兴趣;及时、按时打卡更加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学生对课后练习更加期待,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强了。

3.3.4 更为利于提高学生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和学期考核成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课时数、上课时间、上课人数以及学生课余锻炼时间和主动性的不可控性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对所学动作无法达到熟练掌握,教师于每一堂课后将当堂课的动作视频发至该群,并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利用群里的视频自觉练习动作,并上传练习的视频,教根据学生的视频动作完成情况给予纠错或纠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动作的情况为下次更好的完成动作提供依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入群提问,教师及时予以解答。

3.4 公共体育选项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与雏形再构建

图一 公共体育选项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雏形构建

这种教与学模式的再建,表明双方互动关系的再建,它不仅仅是教学技术、动作技能的单方传送,更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是“教授(师)——接受(生)——学习(生)——询问(生)——解答(师)——促改(师)——思(师)——改进(生)”一种良性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行为。

学生通过视频学习与学习反馈,及时与教师反馈沟通,获取类似私教的一对一问题解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与掌握每个学生个体技术缺陷或理解困惑,针对性指导;平台构建的互动交流能够交换不同的理解意见,对问题与解答留下语音或视频资料,使学生重复强化接收老师的针对性指导意见,反复揣摩学习,更好的改进所学技术动作。于老师而言,能够较为方便地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及时总结共性与个性问题,鼓励学生对于问题积极讨论,一方面集合多视角多方向的问题思考,一方面又可以是课堂延伸、学生虽然来自不同院系,却可以通过体育课联系在一起促进交流与合作。

教师组织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课程反馈,形成“课堂教学——强调重点——分解难点——启迪想法——集思广益——学识反馈————强化练习——效果评价”的教考流程。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当适合地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情况指出难点,教学互动解析重难点,处理学生共性及个性问题。在运用平台实施时针对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技能、辨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学生课内外运动实效;追求体育课堂及课后运动的科学性,避免翻转课堂异化形成“设计方案—实验对照——跟踪测评——信息反馈——改进修订”的模式再构建。

4 结论

在实施利用互联网+网络信息交流平台课后反馈干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教师和学生延续性、一贯性,即固定教师教导固定学生群体;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与传统的教学要相辅相成,两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改善传统单一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减轻技术考试考核负担。

猜你喜欢

瑜伽实验组对照组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miR-155在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SIRT1调控机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Hello White瑜伽馆
迎接瑜伽日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练瑜伽,悠着点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抗螨高产蜂种“北京一号”
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