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损伤的临床疗效

2020-09-30张炳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后缘椎弓椎体

张炳声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现今,伴随着国内交通运输事业以及社会工业化的大力发展,促使每年发生脊柱骨折患者人数不断上升,其中出现胸腰椎段脊柱损伤症状的患者尤为显著[1]。当患者发生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时通常还会牵涉到自身多个椎体,同时还会合并许许多多其他损伤。导致受伤暴力过大,其中造成机制较为复杂,因此在临床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常出现延迟诊断或者是漏诊的现象发生。一旦患者的胸腰椎段发生脊柱损伤,还将会影响其神经组织,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将瘫痪或者是影响个人生命安危[2]。临床针对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最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并且术后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整个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因此,本实验将近一年的时间内(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到院骨科寻求治疗的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100例,通过给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方式后研究患者整体临床情况,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在患者处于完全知情状态下并签署相关协议后自愿参与,随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到院接受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后根据实施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将这100例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均分为50例A组与50例B组。其中将传统开放性椎弓根内固定术运用于50例A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4岁,最大37岁,平均(27.8±2.8)岁,其中13例腰椎滑脱,15例胸腰椎骨折脱位,18例胸椎骨折脱位以及4例椎弓峡部断裂;将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运用在50例B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38岁,平均(28.5±2.7)岁,其中13例腰椎滑脱,15例胸腰椎骨折脱位,18例胸椎骨折脱位以及4例椎弓峡部断裂。对以上100例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加以比对,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术前对患者实行全麻处理,并调整患者体位以俯位为主,在其后中位置处行切口,将发生碎裂的骨块进行游离,进入患者椎管内骨块以后手术操作者利用专用的复位器避让硬膜囊的侧方位置处,随后缓慢地顺着其椎管边缘位置小心滑至患者脊髓的侧前方位置,轻轻地敲击复位器的底部或者是紧贴骨块推顶,让其出现病灶处得以复原,将脊髓受到的压迫彻底解除。

B组:术前对患者实行全麻处理,并调整患者体位以俯卧位为主,将发生病灶处核心点定位并在其后方正中位置行切口,让损伤关节突、椎体和椎板彻底暴露在操作者视野中。严格按照人字脊法挑选施针位置,放置四枚椎弓根螺钉,将连接杆进行安装。随后观察并判断患者损伤程度,调节连接杆,在C型臂的透视功能下进行复位处理,将一侧连接杆拆开,经同侧椎弓根进行钻孔。严格按照漏斗置入方式将椎板和人工颗粒骨全部置入椎体前方,随即将撑开器安装,而另外一侧治疗方法相同。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实施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以及治疗后临床治疗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

1.4 疗效判定

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彻底消失,并且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均恢复正常视为显效;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得以改善,且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等受到细微限制视为有效;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未得到改善且加重,并且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

如表1所示,通过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椎体前后缘高度相对比,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与A组患者相对比,B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显著偏高,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s, mm)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s, mm)

组别 例数椎体前缘高度 椎体后缘高度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A 组 50 36.42±10.17 69.24±8.06 81.24±12.21 91.25±10.16 B 组 50 36.02±9.22 81.03±10.15 84.21±11.22 96.42±12.46 t 0.206 6.432 1.267 2.274 P 0.837 0.000 0.208 0.025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

如表2所示,通过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与A组患者相对比,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显著偏小,并且手术时间显著偏短,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切口(cm)A 组 50 250.9±6.6 280.7±5.5 14.2±3.5 B 组 50 190.5±5.5 96.6±5.3 8.7±3.2 t 49.712 170.434 8.201 P 0.000 0.000 0.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如表3所示,通过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与A组患者相对比,B组患者总临床疗效显著偏高,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3 讨论

在人体脊柱最易受到损伤的部位是胸腰段,而脊柱损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便是胸腰段脊柱损伤,引起患者出现该症状的因素较多,分别包括肌肉收缩、车祸或者是暴力等等[4]。而该疾病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肌肉痉挛以及疼痛等,同时患者还会伴有脏器损伤、神经功能损伤,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生理痛苦。现今,针对该疾病患者临床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便是手术治疗,而其中疗效较为显著的是椎弓根内固定术,该手术方式治疗后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加快患者病情康复[5-6]。

该手术方式主要根据受损椎体上下四钉内固定手术将病灶处撑开并将其椎体高度进行修复,术后将发生弯曲的受损椎体采用钛棒顶住[7]。该手术的优势之处便是不仅能修复受损脊柱,同时还能固定脊柱,增强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疼痛。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其椎内将会出现极具破坏性的骨小梁系统,促使患者椎体间产生一定的空隙,因此需要尽早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手术进行治疗,从而加快患者病情康复[8]。本研究结果指出,通过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椎体前后缘高度相对比,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与A组患者相对比,B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显著偏高(P<0.05)。术后与A组患者相对比,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显著偏小,并且手术时间显著偏短,(P<0.05);术后与A组患者相对比,B组患者总临床疗效显著偏高,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将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应用于治疗临床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不仅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创伤与术中出血量,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提升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后缘椎弓椎体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后缘发散翼型在宽体客机机翼设计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波音737NG飞机后缘襟翼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