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干预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9-30马秀霞孟娜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患侧

马秀霞,孟娜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脊膜和脑膜的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属于结核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肺外结核病类型,常累及神经系统,病情危重,患者多数症状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早期漏诊率较高,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结核性脑膜炎其病死率可达26.8%,死亡率高达67.2%,即便经过积极的治疗,仍约有50%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致残或严重致残[1]。患者发病后自身脑组织功能会受到较大影响,自主生活能力下降,这一疾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巨大痛苦与负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2],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加重了生活和经济负担。结核性脑膜炎后应该立即进行治疗护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患者全面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有助于预防各类后遗症,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3],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经济负担。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住院的60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干预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住院的60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早期干预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2~75岁,平均(48.3±5.6)岁。常规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3~76岁,平均(47.5±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出、入院、住院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以低脂、低糖、低热量为原则[4],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用药指导及不良反应处置,各类管路护理、局部皮肤按摩,协助取舒适体位,给予康复指导(被动运动抬高四肢、拉伸四肢关节),卧床患者督促给予穿硬底鞋、基础护理。

早期干预组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良肢位摆放,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对患者全面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况,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和微笑来表达爱和关怀,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充分应用同理心,对患者表示理解,拉进护患关系,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向其讲解结核性脑膜炎相关疾病知识、康复训练的目的、重要性,调动患者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愿意主动进行康复锻炼。针对有焦虑、抑郁心理的患者,及时实施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用现身说法介绍康复效果好的治疗案例。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为各项临床治疗与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5]。

1.2.2 肢体功能锻炼

对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先健侧再患侧,每次20 min,依次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最后在髋关节和膝关节。对于痉挛期患者可协助其手握玩具,预防发生关节挛缩变形,同时进行上肢屈伸训练。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进行伸肘、上肢外展、前臂外旋等练习,如果患者肌张力消失或减弱,可同时进行关节牵张训练和压缩关节训练,每个疗程30~40 min,每日2次。以上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方法进行讲解。肢体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针灸康复理疗。

1.2.3 良肢位摆放

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位,良肢位的摆放是基本康复手段的一种,它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保持一种姿势的临时体位。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良肢位摆放的目的为被动地使患者变换体位提高对患者肢体的刺激程度、预防压疮、保护患侧肢体及关节功能、肌肉功能,防止痉挛模式的发生,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患者肢体肌肉发生痉挛并使患者感觉舒适,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良肢位摆放。常用卧位有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每一卧位交替进行,每日3次,每隔1~2 h进行更换。每日由责任护士负责摆放并教会家属,告知病人及家属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具体方法、注意事项,护士勤巡视,保证良肢位摆放错误被及时发现并得到纠正,协助共同做好各卧位的肢体摆放。(1)仰卧位:患者头下垫枕,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左右偏斜(可以稍偏向患侧)。肩胛骨下放一枕头,使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手中不应放任何东西,以避免让手处于抗重力模式,整个上肢放在枕头上。脚底不要接触任何东西,足底不垫物是为了协助患者活动踝关节以防止足下垂。避免被褥过重或太紧。(2)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在下方,①患侧上肢、肩向前伸,肘和腕关节保持自然伸展,手心向下自然伸展,手腕呈背伸位,防止手屈曲在枕头边缘腋下垫个软枕,手平放于枕头上,使肩和上肢保持前伸。②患侧下肢、骨盆旋前,髋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两腿之间用枕头隔开。健侧下肢可放在自觉舒适的放置,轻度伸髋,稍屈膝,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3)患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下方,①患侧上肢:肩和肩胛骨向前伸,肩胛骨前伸位时,不能直接牵拉患侧上肢,以避免对患侧肩关节的损伤,前臂往后旋,使肘和腕伸展,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手指伸开。健侧上肢可放在躯干上。②患侧下肢:健肢在前,患肢在后,患侧膝、髋关节屈膝,稍稍被动背屈踝关节,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由膝至脚部用软枕支持,避免压迫患侧下肢肢体。躯干应稍稍后仰,患侧肩部略向前伸,避免患侧肩部过多承受身体压力而引起疼痛。

1.3 观察指标

显效:肢体功能正常,日常生活不受限;有效:肢体功能有所改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协助。无效:肢体功能未有改善,日常生活仍不能自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标准差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早期干预组患者最终的护理有效率为93.33%,其中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最终的护理有效率为70.00%,其中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9例,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比较(n,%)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速度快,病情凶猛,并发症较多,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严重时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有高度的职业素养,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患者全面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有助于预防各类后遗症,降低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经济负担。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通过开展早期干预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使早期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针对性治疗与规范性护理干预及康复理疗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有助于预防各类后遗症,降低死亡和后遗症、致残的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结核性脑膜炎患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更 正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Vaccination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