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探讨
2020-09-30李忠波
李忠波
(新疆且末县人民医院,新疆 巴州)
0 引言
心律失常是非常多发疾病,主要是诸多原因造成心脏冲动传导异常,进而心律或频率失常,具体症状包括:心悸、前胸疼痛、心电图异常等,甚至损害病人的生命[1]。心律失常多发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2-3]。心力衰竭或者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较为多见。心律失常不但能够单一发作,也可以和其他病同时发作,会持续损害心脏,甚至猝死。特别是心肌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炎。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或正常人会出现,和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低温、麻醉、胸腔手术等存在直接联系。单纯西医或中医效果较差,《伤寒论》中提到炙甘草汤能够适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同时获得了证明,由于炙甘草汤不但可以有利于细胞功能恢复,同时也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结构。目前医院采取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其效果取得显著的增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0月医院接诊的124例心律失常病人进行探讨,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包括男38例,女24例,年龄23~78岁;病程1~16年;实验组包括男36例,女26例,年龄22~81岁;病程 2~15年;包括:31例室性早搏,42例心房颤动,45例频发室上性早搏;病因分为:35例风湿性心脏病,32例冠心病,17例原发性高血压,15例心肌病,1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1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原因尚不明确。对照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实验组病人采取胺碘酮结合炙甘草汤进行治疗,对比效果。通过对比所有病人的基本信息,差异不大(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病人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0.24 g/次,3次/d,连续使用7 d;调整为>0.2 g/次,2次/d,连续使用7 d;调整为>0.2 g/d保持14 d,连续使用1个月为1个疗程。使用至2~3个疗程的时候调整为>0.2 g/d,连续30 d。②治疗组胺碘酮结合炙甘草汤给予治疗。主证:心慌,胸闷,头晕,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结代。治法:温阳通络、养心补气;组成:生地 50 g、党参 30 g、桂枝 15 g、肉苁蓉 15 g、麦冬 10 g、干姜10 g、淫羊藿 15 g、当归 10 g、黄芪 24 g、白术 10 g、茯苓 15 g、陈皮10 g、丹参15 g、川芎10 g、炙甘草30 g。阴虚内热除去淫羊藿、干姜、桂枝、肉苁蓉;腰膝酸软,阳虚畏寒,适量加炮附子,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②临床表现改善程度。
1.4 效果判断标准
显效:胸闷、心悸、头晕等表现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疾病表现显著的改善;无效:疾病无变化或严重。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要求:显效-患者的早搏次数有明显减少>90%;有效-患者的早搏次数减少程度≥50%;无效-患者的早搏次数减少程度<50%[4]。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n(%)]
治疗前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差异不大,通过对比两组的治疗1、2、3个疗程后,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s, 次 /24 h)
表2 两组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s, 次 /24 h)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实验组 62 8012±34 9256±13 9478±29 13451±42对照组 62 8003±41 8579±29 8633±21 8969±31 t 0.15 168.53 184.49 670.95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出现窦房结外,进而造成降低传导速度,或通过不良通道传导,造成心脏搏以及频率不规律。心律失常不但能够单一发作,也可以和其他病同时发作,会持续损害心脏,甚至猝死。特别是心肌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炎。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或正常人会出现,和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低温、麻醉、胸腔手术等存在直接联系。心电图属于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心电图检测前也应该按照病人的症状给予简单判断,此过程还应该认真全面地询问病人的节律、心率与发作时间,发作时有无产生昏厥、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过程给予掌握,对心律失常的诊断非常关键[5]。心律失常是非常多发疾病,主要是诸多原因造成心脏冲动传导异常,进而心律或频率失常,具体症状包括:心悸、前胸疼痛、心电图异常等,甚至损害病人的生命。心律失常多发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力衰竭或者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较为多见,其病因和内分泌和电解质异常、胸腔或心脏手术等具有直接的联系,单纯西医或中医效果较差。心律失常是中医“心悸”的内容,通常和饮酒、劳累、刺激、饮食等因素相关,病人往往会产生心慌不安、自觉心搏不规律等不良症状,中老年病人也会产生气促、晕厥、心胸疼痛等。心律失常的中医病机是心失所养,气血阴阳亏虚。《伤寒论》中提到炙甘草汤能够适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同时获得了证明,由于炙甘草汤不但可以有利于细胞功能恢复,同时也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结构,长时间用药还发挥强心效果,可以促进心肌氧化代谢,因此,显著预防心肌重构,并且对于纠正心衰方面发挥显著的临床效果[6]。心律失常的造成原因有很多种,属于一种心脏的节律异常和心搏次数异常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中气阴两虚并心脉瘀阻型较为常见,诸多因素造成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悸动不安,心脉失养;或心脉不宁,虚火扰心,阴虚火旺,或气虚及阳,心阳不振,心动迟缓,鼓动无力。本方中白术、黄芪、炙甘草、茯苓、党参益气养心健脾;麦冬、生地、当归养血滋阴;川芎、丹参活血通络;干姜、淫羊藿、肉苁蓉、桂枝温通心阳;陈皮理气,防止由于补气滋阴养血药物过于滋腻碍脾,诸药合用,可以发挥补气养阴,温通心脉效果,可以显著增强心肌耐氧性,纠正心肌缺血,明显缓解心律失常,恢复心功能;黄芪可以增强心肌功能,扩张冠脉;苦参能够抗心率不齐[7]。所以,炙甘草汤药可以发挥补血复脉,益气养阴功能,能够调节心率,显著增强心肌顺应性的临床效果。
该报告结果说明:对比临床效果以及心电图改变等情况,实验组远远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远远强于西医治疗,同时胺碘酮可以对心肌和心肌传导系统、心律失常等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限制了临床中的使用[8]。针对心房颤动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为有效的原因包括中医和西医治疗产生的叠加作用。该报告中,应用的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增多心输出量、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顺应性。
总的来说,针对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降低药物对人体的毒副反应,显著恢复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